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0069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其步骤包含: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从所述预铸柱阵列的最低高度的一层开始施工完成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吊装预铸地板的作业,并完成梁带钢筋笼的结构及浇注混凝土的作业而完成单层的结构;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各单层的结构;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复构建如上述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建筑物结构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建筑现场对欲构筑的建筑物进行快速的施工的结构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规的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式,通常是在建筑现场按照建筑物预定的占地面积及预订楼层数或高度,由低层向高层依照逐层完成构建预定占地面积的单层结构的方式构筑建筑物。此常规的构建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一次必须完成整个预定占地面积的一层楼层结构(包含完成所有梁、柱及楼层板等结构),因此在建筑现场的作业动线安排(包括吊装结构、运送物料及人员进出等工作)必定较为复杂,且随着建筑结构体楼层开始往上逐层施工,在高度逐渐增加的状况下,更不利于现场作业人员、吊车、运载车辆、物料运送等等的顺畅动线安排。因此,受此种常规建筑物构建方式限制,无法有效缩短完成一建筑物的工期。特别是关于高科技厂房的建造,由于投资金额庞大且高科技产品替代周期快速,因此在构建新厂房时,都要求能快速完成厂房以希望能尽速开始完成内部无尘室或洁净室的构建,从而机器设备能快速进驻安装,以尽早开始生产例如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因此,上述的常规建筑物构建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快速施工、缩短工期的要求。有鉴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b)从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开始施工,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之间上,以完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d)对位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b)从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开始施工,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之间上,以完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d)对位于所述层上方的另一层进行步骤(b)到步骤(c),直到完成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高的一层处的步骤(b)到步骤(c)的作业后,进入步骤(e);(e)以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预铸柱,作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跨距的起点,重复步骤(a)到(d)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及预定的预铸地板的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的吊装之前,于步骤(b)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所述预铸柱之间,不具有所述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或不具有所述梁带钢筋笼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预铸柱的截面是四边形,且其中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至少一层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设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用以承载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用以放置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包括分别预形成或预安装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多个层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的所述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拐角处,从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两相邻周围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步骤(b)及步骤(c)之间,或在步骤(c)及步骤(d)之间,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于所述层上方的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增设安装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以在对所述另一层进行步骤(b)的施工时,所述承托部分承载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放置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包括分别先行增设安装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是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各拐角处,从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两相邻周围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在相对的周围表面上的梁柱接头部位处分别具有位置彼此对应的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中的每一个穿设有一条水平延伸的主筋,且从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多个穿孔所延伸出的主筋,是在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之间彼此交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多个预组立钢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与从所述每一预定的所述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中的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每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出筋,且在步骤(b)中,与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侧表面的所述多个出筋,进一步与从预定的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中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多个通风孔的格子板。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步骤(d)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f):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经接续的所述预铸柱阵列,且用于接续的所述另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单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随后依序重复步骤(b)到步骤(f)直到达到预定建筑物施工层数的高度后,进入步骤(e)。12.一种建筑物的结构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多个具有单层高度的第一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一预铸柱阵列;(b)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d)除了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一第一预铸柱外,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第二预铸柱分别吊装接续到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其余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少于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一个跨距,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所述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二预铸柱阵列;(e)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对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进行以下步骤:(i)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多个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ii)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徐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