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06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通过改进笔头的颈部结构和笔帽的内部结构,使笔帽内部形成一个与笔头颈部互补的过盈配合结构,在笔头插入后,通过这个过盈配合与笔帽顶部形成一个密封良好的小空间,将笔尖和笔舌很好地保护起来,将墨水的蒸发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在笔帽顶部内部,放置一种特殊的吸湿性材料,平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笔头插入笔帽后,使这个封闭空间保持一定的湿度,对笔尖起到一定的湿润和补水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钢笔进行有限改进,所需技术不复杂,设计和生产成本很低,适用于所有钢笔特别是普及型钢笔,有利于钢笔的普及推广,有希望使钢笔重新成为最受欢迎的硬笔书写工具。

A pen with ink from the tail of the ink ba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n which is inked from the tail of the ink bag. By improving the neck structure of the pen head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en cap, the pen cap forms an interference matching structure complementary to the head and neck of the pen. After the pen head is inserted, a small sealed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matching and the top of the pen cap, and the pen tip and the pen tongue are well protected. The evaporation was reduced to a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a special hygroscopic material is placed inside the top of the pen cap to absorb water vapor in the air at ordinary times. After inserting the pen cap, the closed space is kept a certain humidity,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wetting and replenishing the pen ti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mited improvement of the pen, no complicated technology required, low design and production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all pens, especially universal pen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pen and hopefully makes the pen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hard-pen writing tool ag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
本技术涉及书写工具,是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
技术介绍
钢笔笔尖结构特殊,圆滑而有弹性,书写流畅,可以写出漂亮且有个性的文字,深受人们的欢迎,是最为优秀的硬笔书法工具。钢笔由西方人专利技术,但尤其适合汉字书写。其特殊的笔尖结构使其可以非常好地展现汉字的各种笔画和结构,可以写出遒劲有力、潇洒飘逸的汉字书法作品,展现力仅次于毛笔,远超中性笔、针管笔、圆珠笔等。因此钢笔也成为广大汉字书法爱好者的首选之笔。但现在使用的钢笔在使用上却存在一些麻烦,显得有点尴尬,比如上墨水就是其中一项,还有久放后不出墨、墨水因蒸发变干、需要经常清洗等等,使钢笔显得有些娇贵、使用有些繁琐,与现代快节奏、讲究高效方便的生活方式显得有点脱节,也逐渐退出书写工具的中心位置,让位于笔芯更换方便、无需维护的中性笔。钢笔的上墨方式目前常见主要有活塞上墨、吸墨器上墨、压囊上墨、拉杆上墨等等,大都需要以下步骤:(1)先拧开墨水瓶盖;(2)拧开笔杆(使用吸墨器和墨囊);(3)将钢笔笔头部插入墨水瓶中;(4)反复挤压墨囊(墨囊式)或旋转吸墨器旋钮吸墨(先排空,再反转吸墨);(5)拿出钢笔,用纸擦拭笔头和笔尖上挂着的墨水;(6)拧上笔杆;盖好墨水瓶盖子。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采用现有主要方式给钢笔上墨的步骤非常繁琐,而且总是要在上完墨后用纸擦拭笔头上残留的墨水,还很容易把手给弄脏了需要洗手,很是烦人,还浪费纸和水,并制造垃圾和污水,对环境不友好。此外,不容易将墨囊加满;特别是在墨水瓶中墨水用了一部分后,会出现墨水深度不足而笔尖不能完全沉入墨水中的情况,此时加墨非常困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一种潜艇上墨的方法,采用从笔尖伸出的特制呼吸管吸墨,可以在钢笔上墨后避免擦拭。但这种方法导致钢笔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上墨过程复杂(需要观察墨水液面高度,控制呼吸管在液面以下并保持笔尖在液面以上),价格昂贵且容易损毁,早已停止生产。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可以替换的一次性墨囊,用完后丢弃,换上另一只墨囊,但这种方式产生较多的环境排放,使用上也不算经济。现有钢笔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当钢笔放置一段时间后,笔尖部分的墨水因蒸发而变干,导致一时间无法书写,需要通过用力甩出、顿出或挤出墨水等方式,折腾半天才能重新书写。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则墨囊或吸墨器中的墨水则可能完全蒸发,剩下些残渣遗留在笔舌、笔尖或墨囊中;此时,只能耐心用清水清洗干净并重新上墨后,才能恢复使用,非常费事。随着廉价且方便的中性笔的兴起,钢笔已经退居二线,仅成为少数书法爱好者的至爱。但也正因为廉价,很多中性笔,特别是中性笔笔芯成了一次性消耗品,反而造成了浪费和过多的环境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目的是采用一种简单实用、易于制造、经济高效的方法,改变现有的上墨方式,解决现有钢笔上墨步骤复杂、上墨后需要擦拭的问题,同时解决一段时间放置后不出水、长时间存放后墨水蒸发干等问题,改善钢笔使用时的用户体验问题,致力于使钢笔这一优秀而环保的硬笔书写工具重新焕发生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包括墨囊管、笔杆、笔头和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管尾部设置有可打开的活动顶盖,所述活动顶盖打开后可与墨囊管分离,所述活动顶盖采用自弹式活塞顶盖,所述笔杆尾部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口,笔杆尾部设置有活动的保护盖,所述笔帽内顶部设置有吸湿垫。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与墨囊管之间有设置有软连接,墨囊管上设置有卡扣,所述软连接通过卡扣卡在墨囊管上,以便使得活动顶盖打开时通过软连接附着在墨囊管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墨囊管长度增加至墨囊容量为1ml以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顶盖内部设置有一个可运动的活塞,当活塞抽到顶部时,漏出加墨口。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顶盖2内部设置有自动复位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和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伸开,出墨口位于所述活动顶盖内部,通过密封圈与墨囊管隔离;上墨时,活塞杆被下压,弹簧收缩,出墨口随活塞杆往下运动直到与墨囊管连通,此时从加墨口加入的墨汁通过出墨口流到墨囊管中。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笔杆尾部的观察窗口内设置有加满标记。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盖采用螺丝扣拧紧到笔杆尾部的螺纹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盖采用铰链或塑料软腱与笔杆尾部相连。进一步,作为优选,笔头的颈部与笔帽内部斜面形成过盈配合,以便使得当笔头插入笔帽后,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改进笔头的颈部结构和笔帽的内部结构,使笔帽内部形成一个与笔头颈部互补的过盈配合结构,在笔头插入后,通过这个过盈配合与笔帽顶部形成一个密封良好的小空间,将笔尖和笔舌很好地保护起来,将墨水的蒸发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在笔帽顶部内部,放置一种特殊的吸湿性材料,平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笔头插入笔帽后,使这个封闭空间保持一定的湿度,对笔尖起到一定的湿润和补水作用。(2)本技术对钢笔进行有限改进,所需技术不复杂,设计和生产成本很低,适用于所有钢笔特别是普及型钢笔,有利于钢笔的普及推广,有希望使钢笔重新成为最受欢迎的硬笔书写工具,按照本技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钢笔,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钢笔,特别是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改进普及型钢笔,有利于钢笔的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的墨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的设置软连接的墨囊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的设置软连接的墨囊的正视图;图4是当活塞抽到顶部时,漏出加墨口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当活塞抽到顶部时,漏出加墨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完成上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完成上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自弹式活塞顶盖结构示意图;图9为顶部的出墨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活塞杆上的出墨口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是墨囊管和活动顶盖半剖后的内部图,其中,图11是活塞压下去的状态,图12是活塞还原时的状态。图13是整个上半部分的半剖图;图14和图15为笔杆改进示意图;图16为对笔头和笔帽的改进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包括墨囊管、笔杆、笔头和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管1尾部设置有可打开的活动顶盖2,所述活动顶盖2打开后可与墨囊管1分离,所述活动顶盖采用自弹式活塞顶盖,所述笔杆尾部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口,笔杆尾部设置有活动的保护盖,所述笔帽内顶部设置有吸湿垫。具体的,本技术对墨囊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加长墨囊管长度增加们墨囊容量至1ml以上,采用活动顶盖2,可以反复打开/盖上,活动顶盖打开后与墨囊管1分离;在上墨时,拧开笔杆后,不必从笔头拔掉墨囊,只需要打开墨囊顶部的顶盖2,笔尖朝下,再用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包括墨囊管、笔杆、笔头和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管尾部设置有可打开的活动顶盖,所述活动顶盖打开后可与墨囊管分离,所述活动顶盖采用自弹式活塞顶盖,所述笔杆尾部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口,笔杆尾部设置有活动的保护盖,所述笔帽内顶部设置有吸湿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包括墨囊管、笔杆、笔头和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管尾部设置有可打开的活动顶盖,所述活动顶盖打开后可与墨囊管分离,所述活动顶盖采用自弹式活塞顶盖,所述笔杆尾部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口,笔杆尾部设置有活动的保护盖,所述笔帽内顶部设置有吸湿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墨囊管之间有设置有软连接,墨囊管上设置有卡扣,所述软连接通过卡扣卡在墨囊管上,以便使得活动顶盖打开时通过软连接附着在墨囊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管长度增加至墨囊容量为1ml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盖内部设置有一个可运动的活塞,当活塞抽到顶部时,漏出加墨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墨囊尾部上墨的钢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全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