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81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17
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和仿形流道,分流流道与仿形流道相互连通,仿形流道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仿形流道内侧设有冷却风道,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内腔,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的挤出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仿形流道内侧设置连通海洋板内腔的冷却风道,挤出时,冷却空气可进入海洋板,经冷却风道的输送后最终排放至外界;通过设置冷却风道,使海洋板内腔有冷却空气流动,进而使海洋板内腔的隔板得到有效的冷却,加速隔板的冷却固化,有效防止隔板受力变形,进而提高海洋板的生产质量,提高良品率。

A Plate Extrusion Die for Ocean Plate

A plate extrusion die for Ocean plate includes a distributor and a profiled channel, which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profiled channel, and the shape of the extrusion end of the profiled channel matches the cross-section shape of the ocean plate; the inside of the profiled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duct, the inlet end of the cooling duct connects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cean plate, the outlet end of the cooling duct connects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cooling air enters into the cold from the inlet end.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cooling air is opposite to the extrusion direction of the profiled channel. By setting a cooling duc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cean plate on the inside of the profiling channel, when extruded, the cooling air can enter the ocean plate and eventually be discharg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fter being conveyed by the cooling duct; by setting a cooling duct, the cooling air can flow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cean plate, thereby effectively cooling the baffle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cean plate, accelerating the cool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the baffle,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baffle. The plate is deformed by force,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Ocean plate and the rate of goo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出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海洋板是一种建筑材料,其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应用范围有:1、船舶工业制造;车箱车体制造;码头、港口等近海周边建筑;2、室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房屋、别墅墙体及楼板、室外园艺家具;3、室外露天舞台、大型展览装饰工程、各类建筑及装饰工程;4、高档家具制作、木地板基材、木地板垫层。参见图1,传统的海洋板P为板状体,其内腔并排有若干线性延伸的板腔P1,相邻两板腔P1之间由隔板P2相隔;现有用于制造海洋板P的挤出模具普遍只能对海洋板P周侧进行冷却,对于海洋板P的内侧的隔板P2则难以达到冷却要求,导致隔板P2容易受压变形,直接影响海洋板P的生产质量,而且良品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海洋板用的挤出模具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对海洋板内腔进行有效冷却,从而提高海洋板生产质量的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板材挤出模具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和仿形流道,分流流道与仿形流道相互连通,仿形流道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流道内侧设有若干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道,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内腔,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的挤出方向相反。所述板材挤出模具包括支架模组;所述支架模组包括支架模框和一块以上分流模块,支架模框中空设置,分流模块间隔式设置于支架模框内腔,相邻两分流模块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块与支架模框之间的第一间隙、及相邻两分流模块之间的第二间隙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的前部分,冷却风道的后部分设置于分流模块上,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支架模框上侧和/或下侧的出风口。所述板材挤出模具还包括与支架模组连接的挤出模组;所述挤出模组包括挤出模框和一块以上分流模芯,挤出模框中空设置,分流模芯间隔式设置于挤出模框内腔,相邻两分流模芯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芯与挤出模框之间的第三间隙、及相邻两分流模芯之间的第四间隙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的后部分,冷却风道的前部分设置于分流模芯上,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分流模芯上的进风口。所述支架模框与挤出模框相互连接,第一间隙与第三间隙相互对应且连通,第二间隙与第四间隙相互对应且连通,整体构成所述仿形流道;所述分流模块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一端连通出风口;所述分流模芯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端连通进风口;所述分流模块与分流模芯相互连接,使第一通孔另一端与第二通孔另一端相互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冷却风道。所述分流流道呈鱼尾状设置,其包括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左侧流道、右侧流道、上侧流道和下侧流道,主流道的出料端分别连通第一副流道的进料端和第二副流道的进料端,第一副流道的出料端连通左侧流道的进料端,第二副流道的出料端连通右侧流道的进料端,第一副流道的侧部和/或第二副流道的侧部分别连通上侧流道的进料端和下侧流道的进料端;所述左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左侧,右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右侧,上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上侧,下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下侧。所述第一副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大于出料端的面积,和/或、所述第二副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大于出料端的面积,和/或、所述左侧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大于出料端的面积,和/或、所述右侧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大于出料端的面积,和/或、所述上侧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小于出料端的面积,和/或、所述下侧流道进料端的面积小于出料端的面积。所述左侧流道和/或右侧流道为纵向延伸的扁形流道,和/或、所述上侧流道和/或下侧流道为横向延伸的扁形流道;所述上侧流道向上倾斜设置,下侧流道向下倾斜设置,上侧流道的进料端和/或下侧流道的出料端通过过渡流道连通第一副流道和/或第二副流道,过渡流道为横向延伸的扁形流道。所述板材挤出模具还包括与支架模组连接的分流模组,分流流道设置于分流模组上;分流模组包括上下配合的上分流模体和下分流模体,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左侧流道、右侧流道和/或过渡流道由上分流模体上的上模腔和下分流模体上的下模腔共同组成。所述上分流模体上设有上分流引导面,下分流模体上设有下分流引导面;所述分流模块上连接有上下分流块,上下分流块至少部分伸入分流模组中,且伸入部分设有上分流斜面和下分流斜面,上分流引导面与上分流斜面间隔配合形成所述上侧流道,下分流引导面与下分流斜面间隔配合形成所述下侧流道。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仿形流道内侧设置连通海洋板内腔的冷却风道,挤出时,冷却空气可从海洋板一端(非板材挤出模具的挤出端)进入,从海洋板另一端离开口随即进入冷却风道,经冷却风道的输送后最终排放至外界;通过设置冷却风道,使海洋板内腔有冷却空气流动,进而使海洋板内腔的隔板得到有效的冷却,加速隔板的冷却固化,有效防止隔板受力变形,进而提高海洋板的生产质量,提高良品率。此外,向海洋板内腔同冷却风道,可使海洋板表面与成型模具的模腔更好的贴合,使海洋板的成型效果更佳,有效避免海洋板挤出后容易出现收缩现象。2.分流流道采用鱼尾状设置,可进一步保证熔融胶料可均匀输送至仿形流道,使海洋板各板面的挤出效果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海洋板的生产质量;而且这种鱼尾状的分流流道只需由上分流模体和下分流模体组成,所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组装便捷,流道的连贯性好,有效减少熔融胶料受到的阻力,而且方便进行模具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挤出模具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挤出模具的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挤出模具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挤出模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挤出模具的侧视图。图6为图4中J-J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4中K-K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5中L-L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模组的组装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模组的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模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挤出模组的组装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挤出模组的分解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分流模组的组装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分流模组的分解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下分流模体的俯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下分流模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7,本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1和仿形流道2,分流流道1的出料端与仿形流道2的进料端相互连通,分流流道1的进料端与挤出机的挤出嘴连接,仿形流道2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P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以挤出相应海洋板P;仿形流道2内侧对应海洋板P内侧的板腔P1设有若干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道3,冷却风道3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P内腔,冷却风道3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3、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2的挤出方向相反。挤出时,冷却空气从海洋板P的一端(非板材挤出模具的挤出端)吹入板腔P1,经板腔P1输送后进入冷却风道3,最终排放至外界;冷却空气3在板腔P1输送过程中能对海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1)和仿形流道(2),分流流道(1)与仿形流道(2)相互连通,仿形流道(2)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P)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流道(2)内侧设有若干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道(3),冷却风道(3)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P)内腔,冷却风道(3)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3)、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2)的挤出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1)和仿形流道(2),分流流道(1)与仿形流道(2)相互连通,仿形流道(2)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P)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流道(2)内侧设有若干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道(3),冷却风道(3)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P)内腔,冷却风道(3)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3)、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2)的挤出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挤出模具包括支架模组(B);所述支架模组(B)包括支架模框(B1)和一块以上分流模块(B2),支架模框(B1)中空设置,分流模块(B2)间隔式设置于支架模框(B1)内腔,相邻两分流模块(B2)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块(B2)与支架模框(B1)之间的第一间隙(B4)、及相邻两分流模块(B2)之间的第二间隙(B7)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2)的前部分,冷却风道(3)的后部分设置于分流模块(B2)上,冷却风道(3)的出风端连通支架模框(B1)上侧和/或下侧的出风口(B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挤出模具还包括与支架模组(B)连接的挤出模组(C);所述挤出模组(C)包括挤出模框(C1)和一块以上分流模芯(C2),挤出模框(C1)中空设置,分流模芯(C2)间隔式设置于挤出模框(C1)内腔,相邻两分流模芯(C2)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芯(C2)与挤出模框(C1)之间的第三间隙(C3)、及相邻两分流模芯(C2)之间的第四间隙(C5)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2)的后部分,冷却风道(3)的前部分设置于分流模芯(C2)上,冷却风道(3)的进风端连通分流模芯(C2)上的进风口(C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模框(B1)与挤出模框(C1)相互连接,第一间隙(B4)与第三间隙(C3)相互对应且连通,第二间隙(B7)与第四间隙(C5)相互对应且连通,整体构成所述仿形流道(2);所述分流模块(B2)上设有第一通孔(B2.1),第一通孔(B2.1)一端连通出风口(B5);所述分流模芯(C2)上设有第二通孔(C2.1),第二通孔(C2.1)一端连通进风口(C4);所述分流模块(B2)与分流模芯(C2)相互连接,使第一通孔(B2.1)另一端与第二通孔(C2.1)另一端相互连通,第一通孔(B2.1)和第二通孔(C2.1)共同构成所述冷却风道(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道(1)呈鱼尾状设置,其包括主流道(1.1)、第一副流道(1.2)、第二副流道(1.3)、左侧流道(1.4)、右侧流道(1.5)、上侧流道(1.7)和下侧流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裕民邵庆超邓启宽桑艳青吴家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