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关节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132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3:00
一种指关节固定装置包含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及至少一弹性件。第一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一穿戴体,及位于第一穿戴体一侧且沿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板。第二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二穿戴体,及由第二穿戴体朝第一固定单元方向延伸且枢接于第一连结板的第二连结板,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为硬质结构。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单元,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穿伸方向穿伸延伸的平直状态,使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

Finger joint fixator

A finger joint f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fixing unit, a second fixing unit and at least one elastic member. The first fixing unit comprises a first wearing body suitable for finger extension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wearing body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penetration. The second fixing unit includes a second wearing body suitable for finger extension,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which extends from the second wearing body towards the first fixing unit and is pivo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re hard structures. The two ends of the elastome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ed element and the second fixed element respectively. The elastomer can be bent and tend to be restored to a straight state extending along the penetrating direction, so that the second fixed element can be pivoted relative to the first fixed element and then restored to the same state extending along the penetrating direction as the first fixed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关节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指关节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板机指(triggerfinger)又称弹响指,其正式医学名称是「手指屈肌腱之狭窄性肌腱鞘炎」(stenosingtenosynovitisoftheflexortendons)。患者在弯曲手指时,肌腱在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joint)附近受到横向韧带滑车系统(retinacularpulleysystem)的束缚,也就是,肌腱与腱鞘因过度磨擦而产生炎症,进一步形成结节,因此导致手指无法伸直。对于具有板机指症状的患者而言,除了适当的药物治疗,还可以穿戴固定装置让指掌关节维持在正确位置,借此降低板机指复发的机率,且即使穿戴固定装置,指掌关节并不会受固定装置的束缚而影响日常生活与行动的便利性,因此,板机指的复健装置的研发与制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一般而言,固定装置包含多个间隔设置的穿戴体,及至少一设于相邻两穿戴体之间且连接相邻两穿戴体的弹性件,每一穿戴体贯穿形成一穿戴口。在穿戴固定装置时,用户将手指穿过穿戴口以将穿戴体套设于需要穿戴的关节部位,即能完成固定装置的穿戴。然而,现有的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两穿戴体之间只借由具弹性力的弹性件连接作动,患者欲弯曲手指时,有可能因需要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而过度用力或手指过度弯折,导致手指二度伤害。另外,若仅借由弹性件连接两穿戴体,不仅整体结构强度不足,且指节两侧显露于外容易产生安全防护性之问题。再一方面,当弹性件体积太大时,穿戴于相邻手指的固定装置之间容易发生相互挤压的情况,而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因此,现有的固定装置显然还有许多值得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上述问题之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包含: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及至少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一穿戴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穿戴体一侧且沿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板,所述第一连结板为硬质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二穿戴体,及由所述第二穿戴体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方向延伸且枢接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连结板,所述第二连结板为硬质结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所述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平直状态,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对侧且由所述第一穿戴体朝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三连结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对侧且枢接于所述第三连结板的第四连结板,其中,所述第三连结板和所述第四连结板为硬质结构。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指关节固定装置包含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互平行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之间,且每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所述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平直状态,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三连结板和所述第四连结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结板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枢接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三连结板与所述第四连结板的枢接位置。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相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的第一板部,及由所述第一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且与所述第一板部同侧的第二板部,及由所述第二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延伸且枢接所述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当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转至一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板部压抵于所述第一板部而限制所述第二穿戴体不能继续向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转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结板还具有贯穿形成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连结板还具有贯穿形成于所述第二枢接部且连通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所述指关节固定装置还包含穿伸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一穿设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三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的第三板部,及由所述第三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三枢接部;所述第四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且与所述第三板部同侧的第四板部,及由所述第四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延伸且枢接所述第三枢接部的第四枢接部,当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以所述第四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所述第三枢接部枢转至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四板部压抵于所述第三板部而限制所述第二穿戴体不能继续向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转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三连结板还具有贯穿形成于所述第三枢接部的第三穿孔,所述第四连结板还具有贯穿形成于所述第四枢接部且连通所述第三穿孔的第四穿孔,所述指关节固定装置还包含穿伸所述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的第二穿设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为硬质结构,且所述第一穿戴体呈现环形状并界定出缺口。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硬质结构,而所述第二穿戴体呈现封闭的环形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是由记忆金属所制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是由镍钛合金所制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是由金镉合金所制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是由银镉合金所制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厚度介于1至5毫米(mm)之间。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三连结板和所述第四连结板的厚度介于1至5毫米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减少所述连结板的厚度,减少整体体积,让患者穿戴两指关节固定装置于相邻两手指时,能有效避免发生相互挤压的情况,同时,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硬质结构,大幅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另外,借由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供所述手指穿戴,以此限制所述手指的弯折角度并仍提供患者手指的操作灵活性。再一方面,通过所述弹性件提供弹性回复力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能辅助拉回患者弯曲后的手指,以避免患者的手指二度伤害。附图说明本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指关节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一第一固定单元、一第二固定单元及二弹性件的结构;图3是沿图1线III-III截取的一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及所述弹性件处于一平直状态;图4是所述实施例之另一态样的一立体图;及图5是沿图4线V-V截取的一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及所述弹性件处于一弯折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指关节固定装置之一实施例,适用于单只手指穿戴,借以对手指提供保护及固定的功用。具体来说,指关节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固定单元1、一第二固定单元2及二弹性件3。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如图3般将所述指关节固定装置穿套于一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一穿戴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穿戴体一侧且沿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板,所述第一连结板为硬质结构;第二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二穿戴体,及由所述第二穿戴体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方向延伸且枢接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连结板,所述第二连结板为硬质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所述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平直状态,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一穿戴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穿戴体一侧且沿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板,所述第一连结板为硬质结构;第二固定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手指穿伸的第二穿戴体,及由所述第二穿戴体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方向延伸且枢接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第二连结板,所述第二连结板为硬质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所述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平直状态,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结板的对侧且由所述第一穿戴体朝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三连结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对侧且枢接于所述第三连结板的第四连结板,其中,所述第三连结板和所述第四连结板为硬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互平行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之间,且每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所述弹性件可被弯折并趋于恢复至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平直状态,使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枢转后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样沿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板和所述第二连结板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三连结板和所述第四连结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结板与所述第二连结板的枢接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三连结板与所述第四连结板的枢接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系数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的第一板部,及由所述第一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一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穿伸方向延伸的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连结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且与所述第一板部同侧的第二板部,及由所述第二板部未连接所述第二穿戴体之一端朝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延伸且枢接所述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当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转至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佑曾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德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