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膝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25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5
一种假肢膝关节,包含小腿连接架、大腿连接架、杆件组,以及弹性单元。小腿连接架具有第一前枢接部及第一后枢接部,第一后枢接部具有左右横向地延伸的枢接滑动轴。大腿连接架位于小腿连接架上方且具有第二前枢接部及第二后枢接部。杆件组设于小腿连接架与大腿连接架之间,杆件组包括枢接于第一前枢接部与第二前枢接部之间的前枢接杆,以及枢接于第一后枢接部与第二后枢接部之间的后枢接杆,后枢接杆具有与第一后枢接部的枢接滑动轴枢接的枢接滑槽,枢接滑槽具有位于顶端的顶端槽部,及位于底端的底端槽部,枢接滑槽可相对滑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容置枢接滑动轴。弹性单元用于使枢接滑槽倾向以底端槽部容置枢接滑动轴。向以底端槽部容置枢接滑动轴。向以底端槽部容置枢接滑动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假肢膝关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假肢,特别是涉及一种假肢膝关节。

技术介绍

[0002]一种现有四连杆式的假肢膝关节具有一小腿连接架、一大腿连接架及连接于所述小腿连接架与所述一大腿连接架之间的一前枢接杆与一后枢接杆,所述小腿连接架、所述大腿连接架、所述前枢接杆与所述后枢接杆共同构成四连杆机构,且借此使所述大腿连接架能相对于所述小腿连接架在一直立位置及一弯膝位置之间移动,然而,此种四连杆式的假肢膝关节在足部着地时的缓冲性能较为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假肢膝关节。
[0004]本技术的假肢膝关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小腿连接架、大腿连接架、杆件组,以及弹性单元。所述小腿连接架具有第一前枢接部及第一后枢接部,所述第一后枢接部具有左右横向地延伸的枢接滑动轴。所述大腿连接架位于所述小腿连接架上方且具有第二前枢接部及第二后枢接部。所述杆件组设于所述小腿连接架与所述大腿连接架之间,所述杆件组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前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前枢接部之间的前枢接杆,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后枢接部之间的后枢接杆,所述后枢接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的枢接滑动轴枢接的枢接滑槽,所述枢接滑槽具有位于顶端的顶端槽部,及位于底端的底端槽部,所述枢接滑槽可相对滑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通过所述杆件组的枢转使所述大腿连接架能相对于所述小腿连接架在直立位置及弯膝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性单元用于弹性地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以驱使所述大腿连接架朝所述直立位置移动,且驱使所述后枢接杆朝上移动,以使所述枢接滑槽倾向以所述底端槽部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
[0005]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单元用于朝上且弹性地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所述弹性单元与所述后枢接杆之间的接触位置相对于所述枢接滑动轴位于较前方。
[0006]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小腿连接架还具有上下地延伸的容置筒,所述容置筒具有上下地延伸且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可滑动并至少局部地设于所述容置筒的容置空间且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的顶抵块,以及设于所述容置筒内部且夹置于所述顶抵块与所述容置筒之间以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件。
[0007]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枢接滑槽的顶端槽部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后枢接部的枢接滑动轴靠抵的缓冲件。
[0008]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大腿连接架相对于所述小腿连接架在所述直立位置,所述枢接滑槽的所述顶端槽部相较于所述底端槽部位于较前方。
[0009]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枢接滑动轴自所述枢接滑槽的所述底端槽部滑动至所述枢接滑槽的所述顶端槽部的总位移量为2~10mm。
[0010]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枢接滑动轴自所述枢接滑槽的所述底端槽部滑动至所述枢接滑槽的所述顶端槽部的总位移量为5~7mm。
[0011]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后枢接部的枢接滑动轴及所述后枢接杆的枢接滑槽之间的配合,以及驱使所述后枢接杆朝上移动并使所述枢接滑槽倾向以所述底端槽部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的所述弹性单元,使所述假肢膝关节能针对足部着地时所承受的正向冲击力产生缓冲作用,并且,能避免使用者在足部着地阶段因曲膝角度过大而失去支撑,以增进所述假肢膝关节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假肢膝关节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14]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大腿连接架在直立位置;
[0015]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大腿连接架在直立位置;
[0016]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大腿连接架在弯膝位置;
[0017]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大腿连接架在弯膝位置;
[0018]图7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后枢接杆相对所述小腿连接架朝下移动,以使所述枢接滑槽以所述顶端槽部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以及
[0019]图8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后枢接杆相对所述小腿连接架朝下移动,以使所述枢接滑槽以所述顶端槽部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假肢膝关节100的一实施例,包含一小腿连接架1、一大腿连接架2、一杆件组3,以及一弹性单元4。
[0021]所述小腿连接架1大致沿一上下方向D1延伸,且所述小腿连接架1具有位于顶部且在一前后方向D3上前后地排列的一第一前枢接部11及一第一后枢接部12,以及位于底部处且适用于与一假肢小腿(图未示)连接的一小腿连接部13。所述第一后枢接部12具有沿一左右方向D2左右横向地延伸的一枢接滑动轴121。
[0022]所述大腿连接架2位于所述小腿连接架1上方,且所述大腿连接架2具有前后地排列一第二前枢接部21及一第二后枢接部22,以及位于顶部处且适用于与一假肢大腿(图未示)连接的一大腿连接部23。
[0023]所述杆件组3设于所述小腿连接架1与所述大腿连接架2之间,所述杆件组3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前枢接部11与所述第二前枢接部21之间且在所述左右方向D2上间隔并排的两个前枢接杆31,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12与所述第二后枢接部22之间的一后枢接杆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枢接杆31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或为三个以上,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所述后枢接杆32具有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12的枢接滑动轴121枢接的一枢接滑槽321,所述枢接滑槽321具有位于顶端的一顶端槽部321a,及位于底端的一底端槽部321b,所述枢接滑槽321可相对滑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121。所述枢接滑槽321的
顶端槽部321a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后枢接部12的枢接滑动轴121靠抵的一缓冲件321c。所述缓冲件321c举例来说可以是以泡棉等具有缓冲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或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材质所制成。设于所述枢接滑槽321的顶端槽部321a的所述缓冲件321c,能用于供所述小腿连接架1的枢接滑动轴121靠抵,因此,当所述后枢接杆32朝下移动且所述枢接滑槽321转为以所述顶端槽部321a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121时,所述缓冲件321c能产生缓冲作用,也就是说,所述枢接滑动轴121相对地滑动至所述枢接滑槽321的顶端槽部321a时能通过所述缓冲件321c得到缓冲。
[0024]详细来说,所述枢接滑动轴121自所述枢接滑槽321的所述底端槽部321b滑动至所述枢接滑槽321的所述顶端槽部321a的总位移量较佳地为2~10mm,进一步地来说为5~7mm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滑动轴121自所述枢接滑槽321的所述底端槽部321b滑动至所述枢接滑槽321的所述顶端槽部321a的总位移量为6mm。
[0025]所述弹性单元4用于朝上且弹性地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32,所述弹性单元4与所述后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肢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肢膝关节包含:小腿连接架,具有第一前枢接部及第一后枢接部,所述第一后枢接部具有左右横向地延伸的枢接滑动轴;大腿连接架,位于所述小腿连接架上方且具有第二前枢接部及第二后枢接部;杆件组,设于所述小腿连接架与所述大腿连接架之间,所述杆件组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前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前枢接部之间的前枢接杆,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后枢接部之间的后枢接杆,所述后枢接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后枢接部的枢接滑动轴枢接的枢接滑槽,所述枢接滑槽具有位于顶端的顶端槽部,及位于底端的底端槽部,所述枢接滑槽可相对滑动且可相对旋转地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通过所述杆件组的枢转使所述大腿连接架能相对于所述小腿连接架在直立位置及弯膝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弹性单元,用于弹性地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以驱使所述大腿连接架朝所述直立位置移动,且驱使所述后枢接杆朝上移动,以使所述枢接滑槽倾向以所述底端槽部容置所述枢接滑动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肢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用于朝上且弹性地顶抵于所述后枢接杆,所述弹性单元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佑
申请(专利权)人:德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