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07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包括养殖池、首端沉淀池、调节池、生物过滤通道、末端沉淀池以及微滤机,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围绕养殖池的外边沿设置,所述的养殖池通过泵体与首端沉淀池连接使得将池水逐步灌入首端沉淀池腔体内,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液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处理环节分布合理,通过首端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过滤,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生化调节,然后进入生物过滤通道进行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去除杂质,后进入末端沉淀池进行沉淀并通过微滤机进行最终过滤,使得循环将池水进行过滤,所述的调节池池水满自动通过虹吸原理进入生物过滤通道,减少了流体控制的繁杂。

Water circulating filter aquaculture po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circulation filter type aquaculture pond, which comprises a aquaculture pond, a first-end sedimentation pond, a regulating pond, a biological filter channel, an end sedimentation pond and a microfilter. The biological filter channel is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aquaculture pond. The aquaculture p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end sedimentation pond to gradually pour the pond water into the first-end sedimentation pond chamber. The highest liquid level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gulating tank.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treatment link is reasonable.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filter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tank, then the biochemical adjustment is carried out by entering the regulating tank, and then the anaerobic and aerobic biological reactions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biological filtration channel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then the final sedimentation tank is used for sedimentation and microfiltration. The machine carries out final filtration so that the water of the regulating pond can be filtered by circulation. The regulating pond full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iological filter channel through the siphon principle, thus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fluid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人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造成水体自身污染乃至水质恶化,表现为: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悬浮物增多,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增加,溶解氧下降。传统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方式是通过将养殖发水排放后,注入新鲜的水体,这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方式容易引起水体污染,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水产养殖的水净化的途径很多,功能以及效果不尽相同,然后现有的水进化设备较为分布,不能相对进行整合,同时耗能较大,流程控制较为复杂,提高了水净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包括养殖池、首端沉淀池、调节池、生物过滤通道、末端沉淀池以及微滤机,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围绕养殖池的外边沿设置,所述的养殖池通过泵体与首端沉淀池连接使得将池水逐步灌入首端沉淀池腔体内,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液位,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池液通过顶部溢流进入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虹吸管道,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与调节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的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在生物过滤通道的上方,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调节池的水平最高位置高于虹吸管道的最高液面,使得调节池液满时通过虹吸管道将调节池的池水灌入生物过滤通道的一端,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依次固定设置呈板状的生物填料,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的最高液面高于的末端沉淀池的最高液面,使得生物过滤通道的池水溢流进入末端沉淀池,所述的末端沉淀池与微滤机连接,使得末端沉淀池的池水通过微滤机过滤回流进入养殖池。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包括厌氧过滤段和好氧过滤段,所述的厌氧过滤段的生物填料为厌氧生物填料,好氧过滤段为好氧生物填料,所述的好氧过滤段底部设置有与曝气装置连接的曝气管。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填料呈水流方向斜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滤机采用转鼓式微滤机。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上方设置有若干依次连接的盖板。进一步的:所述的首端沉淀池和末端沉淀池的腔体内均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将腔体构成沉积腔和清水腔,所述的折流板截面呈L形,沉积腔由折流板形成纵腔和横腔,所述的泵体的水输出端设置在纵腔的上方,所述的横腔一端与纵腔连通,横腔的另一端与清水腔连通,首端沉淀池和末端沉淀池的清水腔分别与调节池和微滤机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处理环节分布合理,通过首端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过滤,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生化调节,然后进入生物过滤通道进行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去除杂质,后进入末端沉淀池进行沉淀并通过微滤机进行最终过滤,使得循环将池水进行过滤,所述的调节池池水满自动通过虹吸原理进入生物过滤通道,减少了流体控制的繁杂,同时生物过滤通道沿养殖池边沿设置,长度较长,便于池水缓流逐步进行生物反应,使得反应较为充分,最后经过末端沉淀池进行沉淀并通过微滤器进入养殖池,使得养殖池的池水经过循环处理,保证了池水的清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1,包括养殖池1、首端沉淀池2、调节池3、生物过滤通道4、末端沉淀池5以及微滤机6,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4围绕养殖池1的外边沿设置,所述的养殖池1通过泵体与首端沉淀池2连接使得将池水逐步灌入首端沉淀池2腔体内,所述的首端沉淀池2的最高液位高于调节池3的最高液位,所述的调节池3设置有加药装置33和搅拌装置32,所述的首端沉淀池2的池液通过顶部溢流进入调节池3,所述的调节池3设置有虹吸管道31,所述的虹吸管道31的进水端与调节池3的底部连通,所述的虹吸管道31的出水端设置在生物过滤通道4的上方,所述的虹吸管道31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调节池3的水平最高位置高于虹吸管道31的最高液面,使得调节池3液满时通过虹吸管道31将调节池3的池水灌入生物过滤通道4的一端,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4依次固定设置呈板状的生物填料41,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4的最高液面高于的末端沉淀池5的最高液面,使得生物过滤通道4的池水溢流进入末端沉淀池5,所述的末端沉淀池5与微滤机6连接,使得末端沉淀池5的池水通过微滤机6过滤回流进入养殖池1,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4包括厌氧过滤段42和好氧过滤段43,所述的厌氧过滤段42的生物填料41为厌氧生物填料41,好氧过滤段43为好氧生物填料41,所述的好氧过滤段43底部设置有与曝气装置连接的曝气管,所述的生物填料41呈水流方向斜下设置,所述的微滤机6采用转鼓式微滤机6,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4上方设置有若干依次连接的盖板44,所述的首端沉淀池2和末端沉淀池5的腔体内均设置有折流板21,折流板21将腔体构成沉积腔22和清水腔23,所述的折流板21截面呈L形,沉积腔22由折流板21形成纵腔和横腔,所述的泵体的水输出端设置在纵腔的上方,所述的横腔一端与纵腔连通,横腔的另一端与清水腔23连通,首端沉淀池2和末端沉淀池5的清水腔23分别与调节池3和微滤机6连接,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处理环节分布合理,通过首端沉淀池2进行初级沉淀过滤,然后进入调节池3进行生化调节,然后进入生物过滤通道4进行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去除杂质,后进入末端沉淀池5进行沉淀并通过微滤机6进行最终过滤,使得循环将池水进行过滤,所述的调节池3池水满自动通过虹吸原理进入生物过滤通道4,减少了流体控制的繁杂,同时生物过滤通道4沿养殖池1边沿设置,长度较长,便于池水缓流逐步进行生物反应,使得反应较为充分,最后经过末端沉淀池5进行沉淀并通过微滤器进入养殖池1,使得养殖池1的池水经过循环处理,保证了池水的清洁。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首端沉淀池、调节池、生物过滤通道、末端沉淀池以及微滤机,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围绕养殖池的外边沿设置,所述的养殖池通过泵体与首端沉淀池连接使得将池水逐步灌入首端沉淀池腔体内,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液位,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池液通过顶部溢流进入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虹吸管道,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与调节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的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在生物过滤通道的上方,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调节池的水平最高位置高于虹吸管道的最高液面,使得调节池液满时通过虹吸管道将调节池的池水灌入生物过滤通道的一端,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依次固定设置呈板状的生物填料,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的最高液面高于的末端沉淀池的最高液面,使得生物过滤通道的池水溢流进入末端沉淀池,所述的末端沉淀池与微滤机连接,使得末端沉淀池的池水通过微滤机过滤回流进入养殖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过滤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首端沉淀池、调节池、生物过滤通道、末端沉淀池以及微滤机,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围绕养殖池的外边沿设置,所述的养殖池通过泵体与首端沉淀池连接使得将池水逐步灌入首端沉淀池腔体内,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调节池的最高液位,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首端沉淀池的池液通过顶部溢流进入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设置有虹吸管道,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与调节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的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在生物过滤通道的上方,所述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调节池的水平最高位置高于虹吸管道的最高液面,使得调节池液满时通过虹吸管道将调节池的池水灌入生物过滤通道的一端,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依次固定设置呈板状的生物填料,所述的生物过滤通道的最高液面高于的末端沉淀池的最高液面,使得生物过滤通道的池水溢流进入末端沉淀池,所述的末端沉淀池与微滤机连接,使得末端沉淀池的池水通过微滤机过滤回流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鑫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