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钊辉专利>正文

摩托车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85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是指在一杯罩内包含有内网、过滤元件、进油阀片、排油槽及安全阀等所组成的机油滤清器,其特点为上述杯罩的底部封闭端设置有一锁座,促使锁座与杯罩形成一体,锁座上具有挡部、开口槽及嵌槽,可供手工具搭扣置入,而在油底壳的内埋式组接座的开放端,实施转动锁紧或放松整个机油滤清器体,以便适用于邻近地面的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组配环境,达到便利拆卸及组装机油滤清器的效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尤指一种摩托车用机油滤清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已被广泛的使用于汽车引擎(发动机)上,作为过滤油底壳内润滑汽缸壁、活塞、曲轴及摆臂等引擎机件的机油使用。然而,针对摩托车而言,因引擎排气量远小于汽车,因此于坊间截至目前为止,仍未见有安装抛弃型机油滤清器者。但知,随着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造成此污染的原凶之一的摩托车,也应担负极大的责任;尤如现今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机动车废气排放标准,更是为了有效管制机动车量所排放的废气污染而实施的严格管制,基于此因,对于仅有小排气量的摩托车引擎而言,除了治标式的加装触媒转换器,以转化废气浓度之外,尚无其他可有效避免废气生成的治本方法。因此,将摩托车引擎上组设机油滤清器,以过滤小排气量的摩托车引擎内的机油,促使因汽缸曲轴、摆臂、活塞、油环与汽缸壁间的进、压、爆、排运作而让机油中生成的铁屑杂垢,得以立即被滤除,进而提升摩托车引擎运作时各机件间的润滑效果,以达减少因机油中含带过多铁屑而造成引擎作动不良燃烧不完全而生成废气的现象。但却知,因汽、摩托车引擎的排气量及组置环境等皆属截然不同者,因此无法直接将汽车引擎上所使用的机油滤清器直接转用至摩托车引擎上;举如汽车引擎的汽缸数量及连动机件是多于摩托车引擎,因此汽车用机油滤清器的器体容量,就必须比所欲安装于摩托车引擎上的机油滤清器大;况且在汽车引擎的油底壳底面组置机油滤清器,其离地空间与其周遭供给拆组运作的施展空间就远比摩托车大,因此通常可见装配于汽车引擎上的机油滤清器,皆是外露式的装设于油底壳底部,且是利用机油滤清器外壳杯罩上所成型的齿角,搭配一专用的弧圈形夹缩器的手工具,以便让技师能转动拆组该机油滤清器,然而用来拆组该汽车用机油滤清器的特殊专用手工具,一般车主并未拥有,以至于每当需要更换机油及其滤清器时,皆需至修理厂才能进行;此等难于自行更换机油滤清器的现象,若直接照本宣科的发生于所欲加装机油滤清器的摩托车上时,势必更加造成车主们的困扰;因知,汽车因体积及重量皆高过摩托车甚多,因此在进行组换机油滤清器时,尚需利用油压升降台将整部汽车抬高,以便利于进行拆组换置油底壳上的机油滤清器,对车主而言,因无汽车升降台等庞大设备,至汽车修理厂进行更换该项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并不觉委屈;但对摩托车车主而言,因车重及体积皆属车主可以自行搬架者,因此于油底壳处拆组机油滤清器,是属可自行简易完成的保养工作,无需再至摩托车店组换机油滤清器,在此前题下,若因拆组机油滤清器尚需如同汽车用的专用手工具才能为之时,势必造成摩托车车主尚需额外购置该种专用工具才能自行拆组机油滤清器的困扰;况且,在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离地高度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再外露组装机油滤清器,其后果是必定影响骑乘行驶,因机油滤清器的组置高度过低,故会增加其与地面撞触的机会,因此若在摩托车引擎环境下外露组装机油滤清器,是与安全性相抵触,难于被现行低置引擎的摩托车环境所接受;换言之,若将摩托车引擎上所欲组置的机油滤清器,改为采用内埋于油底壳内的方式为之时,即无法再为延用与汽车机油滤清器一样的锁组方式,因知,上述汽车用机油滤清器体外壳杯罩上所成型的齿角,即予内埋,无法为其它手工具所探入,进行锁装拆组的运作。针对以上对常用机油滤清器的背景探讨,将不难得知汽车用机油滤清器是无法直接转用至所欲加装的摩托车引擎环境中的,因此致力于研创出一种摩托车专用的机油滤清器,便是为本技术的研创动机所在。本技术的目的为在内埋组设机油滤清器于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内的前题环境下,创设一便利于拆卸及锁装效益的摩托车专用机油滤清器。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是包含将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适当处凹设一组置槽,槽内具有一组接座,座体中心具排油道连通至油底壳内部的机油室,且座体周侧具有给油道连通至机油泵及机油室,用以在组置槽内锁装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外壳为一杯罩,内部设有内网、过滤元件、进油阀片、排油槽及安全阀等主要元件;该内网及过滤元件是设于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分别内、外层环绕,为上、下端盖内设黄胶所粘固,内网中心处形成有排油槽,过滤元件与杯罩内壁间形成为导油槽,该排油槽正好与其一端的给油口相通,且该给油口与排油槽于器体锁装后,是与油底壳内的排油道相通;该进油阀片的近中心环体处,是被夹固于一厚铁板及另一焊置于上端盖的连接座上定位,且该厚铁板上设有适当数量的进油孔,形成利用进油阀片控管进油孔至导油槽间的通路启闭状态,且该进油孔于器体锁装后,是与油底壳内的给油道相通;该安全阀,是设于中心排油槽的底部,具有一阀罩罩合,阀罩上设有给油孔与中心排油槽相通,且阀罩是焊置于下端盖的凹陷槽内,同时阀罩的近底部处是枢置有一阀盖,阀盖内绷置有压力弹簧,且当阀盖受油压推挤而开启后,是经由杯罩底部油槽而与环周的导油槽相通,作为一防止器体内过滤用的内网及过滤元件阻塞时,成为一个紧急排油的安全装置;其特征为该杯罩的底面具有一锁座,锁座上具有一环圈形凸起的挡部,挡部上凹设有二处直线相对应的开口槽,并于开口槽间的中心处形成连贯的凹形嵌槽成型;藉此,是可利用该锁座,并搭配一字形扳手,对准该挡部上的开口槽及嵌槽卡转,促使能于油底壳的内埋式组接座上锁固机油滤清器,并促使整个机油滤清器内埋锁置于组置槽内定位,形成可便利于使用通用手工具进行拆卸及组装摩托车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在邻近地面的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环境下,内埋组设摩托车专用的抛弃型机油滤清器,并促使该机油滤清器,能在邻近地面的环境下,实施便捷的拆卸及锁装工作。下面结构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技术机油滤清器的立体图;图2是为本技术机油滤清器的剖示图;图3是为本技术机油滤清器内埋组设于油底壳内的立体状态图;图4是为本技术机油滤清器使用时过滤机油的剖示图。附图标号说明1……杯罩 10……黄胶100……油槽110……止漏垫圈120……承架11……内网12……过滤元件 13……进油阀片131……厚铁板 132……进油孔14……排油槽 15……安全阀150……给油孔 151……阀罩152……阀盖 153……压力弹簧16……上端盖161……连接座17……下端盖171……凹陷槽18……导油槽19……给油口2……锁座 20……挡部21……开口槽22……嵌槽3……油底壳 31……组置槽32……组接座33……排油道34……给油道4……一字形扳手首观图1所示,本技术摩托车用机油滤清器的外壳杯罩1底端,是设有一锁座2,锁座2与杯罩1的底部是采用焊连方式制成一体,该锁座2上具有一环圈形凸起的挡部20,挡部20上凹设有二处直线相对应的开口槽21,并于开口槽21间的中心处形成连贯的凹形嵌槽22成型。配合图2所示,该杯罩1内部另设有内网11、过滤元件12、进油阀片13、排油槽14及安全阀15等主要元件;其中内网11及过滤元件12是设于上端盖16与下端盖17之间,为上、下端盖16及17内设黄胶10所粘固,使得内网11及过滤元件12分别组置于内、外层环绕,并促使内网11中心处形成为排油槽14,而过滤元件12与杯罩1内壁间形成为导油槽18形态,该排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抛弃型机油滤清器,是包含:将摩托车引擎的油底壳(3)适当处凹设一组置槽(31),槽内具有一组接座(32),座体中心具排油道(33)连通至油底壳内部的机油室,且座体周侧具有给油道(34)连通至机油泵及机油室,用以在组置槽(31 )内锁装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外壳为一杯罩(1),内部设有内网(11)、过滤元件(12)、进油阀片(13)、排油槽(14)及安全阀(15)主要元件;该内网(11)及过滤元件(12)是设于上端盖(16)与下端盖(17)之间分别内、外 层环绕,为上、下端盖(16)及(17)内设黄胶(10)所粘固,内网(11)中心处形成有排油槽(14),过滤元件(12)与杯罩(1)内壁间形成为导油槽(18),该排油槽(14)正好与其一端的给油口(19)相通,且该给油口(19)与排油槽(14)于器体锁装后,是与油底壳(3)内的排油道(33)相通;该进油阀片(13)的近中心环体处,是被夹固于一厚铁板(131)及另一焊置于上端盖(16)的连接座(161)上定位,且该厚铁板(131)上设有适当数量的进油孔(132),形成利用进油 阀片(13)控管进油孔(132)至导油槽(18)间的通路启闭状态,且该进油孔(132)于器体锁装后,是与油底壳(3)内的给油道(34)相通;该安全阀(15),是设于中心排油槽(14)的底部,具有一阀罩(151)罩合,阀罩(151)上设有 给油孔(150)与中心排油槽(14)相通,且阀罩(151)是焊置于下端盖(17)的凹陷槽(171)内,同时阀罩(151)的近底部处是枢置有一阀盖(152),阀盖(152)内绷置有压力弹簧(153),且当阀盖(152)受油压推挤而开启后,是经由杯罩(1)底部油槽(100)而与环周的导油槽(18)相通,作为一防止器体内过滤用的内网(11)及过滤元件(12)阻塞时,成为一个紧急排油的安全装置;其特征为:该杯罩(1)的底面具有一锁座(2),锁座(2)上具有一环圈形凸起的挡部(20 ),挡部(20)上凹设有二处直线相对应的开口槽(21),并于开口槽(21)间的中心处形成连贯的凹形嵌槽(22)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钊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钊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