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76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有火盖,所述火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火孔邻近出火口端的下部位置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并由内而外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主火孔邻近出火口端的下部位置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并由内而外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这样当溢液通过斜坡时可以让溢液改变流动方向,使其向主火孔的出火口端外的方向流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阻挡溢液进入主火孔内,同时斜坡的朝主火孔的出火口端外的自上而下、并自内向外向外倾斜,有效地降低地溢液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具有导流溢液的作用,同时,整个火盖结构工艺简单,加工方便,且通用性强。

A Kitchen Burner Cov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e cover structure of a stove burner, which includes a fire cover.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fire hole distributed at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s. The featur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fire hole adjacent to the end of the fire outlet has a slope which gradually downward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gradually inclines outward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the main one.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e hole adjacent to the fire outlet end has a slope which gradually descend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gradually inclines outward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When the spill passes through the slop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spill can be changed, so that it can flow outward to the main fire outlet end of the main fire hole. To a large extent, the spill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from entering the main fire h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lope is upward towards the fire outlet end of the main fire hole. The downward and outward inclin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ground spill,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diverting the spil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fire cover are simple, easy to process and versa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上的火盖,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有稳焰和防溢液的火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燃气灶的燃烧器中一般设置有外环火盖和内圈火盖这两种火盖,外环火盖一般呈环形,火盖上沿圆周均匀的开设有多个主主火孔,其中,很多火盖除了主主火孔外还增设有与主主火孔交替排布的稳焰孔或是在主主火孔上方或下方增设稳焰槽以起到稳焰效果,从而使气源燃烧得更加充分、效率更高,火焰稳定。然而燃气灶在使用环境中,火盖上的锅底经常有油污滴漏下来,堵塞某些主主火孔,在这种情况下,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流出受阻,致使火焰变小,且不易清洁,为此,市面上现在的开放式的槽主火孔的火盖,如本申请人于一专利号为ZL201620846899.3(公告号为CN206330122U)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的一体式火盖结构》公开了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的一体式火盖结构,它包括呈环形的火盖本体和覆盖在火盖本体中央孔上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火盖本体活动连接并能相对火盖本体作上下移动,由于火盖本体上设置间隔分布且长短、深浅不同的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后,利用二次空气补充,从而更好地促进燃气充分燃烧。但是其盖板仍然遮盖不了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溢液仍然容易堵塞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为此,需要对用于灶具的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另外,开放式的槽主火孔火盖的工艺加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模压,大概每加工5000个火盖就会要废掉一副模具,且由于模具受损尺寸偏差不稳定,影响性能,且频繁更换模具带来成本很高;二是通过车、铣来加工槽火盖,速度慢、成本高。同样的问题也容易发生在内圈火盖,为此,本申请人于之前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中心火盖,具体参见申请号为201010135138.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燃烧器中心火盖及应用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申请公布号为CN101832560A),该申请中端帽的顶面围绕边缘具有限制溢液四溢的挡圈,并且,该挡圈开设有一引导溢液流出的开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开口流出的溢流液部分还是会沿着火盖下行经过主火孔,存在堵塞的可能,不能彻底解决主火孔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溢液沿着火盖下行进入主火孔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即使溢液沿着火盖下行进入主火孔,还能有效疏导溢液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有火盖,所述火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其特征在于:在沿自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主火孔在邻近出火口端的下部位置具有逐渐向下且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该火盖可以为筒状火盖也可以为环状火盖,当火盖为筒状火盖时,所述主火孔的底部开有与其贯通的通孔。当所述火盖为环状火盖,所述环状火盖的环状顶壁及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所述环状火盖的外环壁上设有多个所述主火孔,所述主火孔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混气腔的通孔。为了实现即使溢液沿着火盖下行进入主火孔,还能有效疏导溢液,所述通孔自与所述主火孔连通的进口端至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出口端为倾斜向下且逐步自外至内地靠近所述的内环壁。所述通孔与所述主火孔内侧壁的横截面在邻近出火口端的位置具有的斜坡而形成的导流口,能对溢液的“一挡一疏导”,有效防止溢液堵塞主火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外环壁的下端面上。为了更好地引导溢液进入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主火孔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锐角。为了进一步地防止溢液沿着火盖下行进入主火孔,溢液所述火盖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所述主火孔上方的第一防水檐。为了使得火盖兼具有稳焰和防溢液的功能,所述火盖上围绕所述主火孔的上方沿周向形成有一圈环形的稳焰槽,所述火盖的外环壁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连通所述混气腔的稳焰孔,所述稳焰槽连通所述稳焰孔。为了有效地拉住主火孔火焰,所述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主火孔出火口的轴线形成有一夹角β,该夹角β为锐角。以使稳焰槽的火焰吹向主火孔火焰的根部,其中各稳焰孔与各主火孔可以为一一对应布置,更好地,各稳焰孔与各主火孔依次交错布置,该结构进一步改善了稳焰效果。为进一步保证稳焰孔和稳焰槽燃烧的稳定性,所述稳焰孔自与所述稳焰槽连通的出气口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进气口为倾斜向下且逐步靠近所述的内环壁。为了防止稳焰孔和稳焰槽以及主火孔被溢液堵塞,所述稳焰槽的外缘形成有共同遮挡在所述稳焰槽、所述主火孔上方的第二防水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主火孔邻近出火口端的下部位置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并由内而外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这样当溢液通过斜坡时可以让溢液改变流动方向,使其向主火孔的出火口端外的方向流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阻挡溢液进入主火孔内,同时斜坡的朝主火孔的出火口端外的自上而下、并自内向外向外倾斜,有效地降低地溢液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具有导流溢液的作用,同时,整个火盖结构工艺简单,加工方便,且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4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5为图3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主火孔内侧壁在邻近出火口端的下部位置具有逐渐向下且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图7为图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为本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有火盖,火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131,主火孔131邻近出火口端1310的下部位置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并由内而外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当溢液通过斜坡时可以让溢液改变流动方向,使其向主火孔131的出火口端1310外的方向流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阻挡溢液进入主火孔131内,同时斜坡的朝主火孔131的出火口端1310外的自上而下、并自内向外向外倾斜,有效地降低地溢液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具有导流溢液的作用,另外,火盖可以为开口向下的筒状形式,也可以为环状,本实施例以环状为例展开描述,该环状火盖1可以为外环火盖也可以为内环火盖,本实施例以外环火盖为主展开详细描述,该环状火盖1的环状顶壁11及自该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2、外环壁13之间形成有外环混气腔14,环状火盖1的外环壁13上设有多个主火孔131,主火孔131的底部开有连通外环混气腔14的通孔2,其中通孔2自与主火孔131连通的进口端22至与混气腔连通的出口端21为倾斜向下且逐步自外至内地靠近内环壁12。该通孔2的出口端21位于外环壁13的下端面上。为了更好地引导溢液进入所述通孔2内,通孔2的中心线与主火孔13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锐角,本实施例中夹角α的角度为30°,同时为了使得火盖兼具有稳焰和防溢液的功能,火盖上围绕主火孔131的上方沿周向形成有一圈环形、呈水平开设的稳焰槽3,火盖的外环壁13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通外环混气腔14的稳焰孔4,稳焰槽3连通稳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有火盖,所述火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131),其特征在于:在沿自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主火孔(131)在邻近出火口端(1310)的下部位置具有逐渐向下且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有火盖,所述火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131),其特征在于:在沿自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主火孔(131)在邻近出火口端(1310)的下部位置具有逐渐向下且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火孔(131)的底部开有与其贯通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环状火盖(1),所述环状火盖(1)的环状顶壁(11)及自该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2)、外环壁(13)之间形成有混气腔(14),所述环状火盖(1)的外环壁(13)上设有多个所述主火孔(131),所述主火孔(131)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混气腔(14)的所述通孔(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自与所述主火孔(131)连通的进口端(22)至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出口端(21)为倾斜向下且逐步自外至内地靠近所述的内环壁(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褚武建周华史井雄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