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061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在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期间,使流过MOSFET的直流电源电流下降或停止,防止MOSFET的发热。第3接触部与第1端子接触,通过电压控制元件在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流过直流电源电流,使第2端子接触的第2接触部与第4接触部间的电位差下降后,使第2端子接触第4接触部,因此其间不产生电弧放电。此外,第4接触部与第2端子接触后,直流电源电流流过与MOSFET并联连接的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4接触部间,因此流过MOSFET的直流电源电流下降或停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源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与直流电源连接的连接器和与负载连接的连接器间进行连接,并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防止在一组连接器的带电接触部接触、分离的瞬间产生的电弧放电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将与电气设备等负载连接的电源插头的插销带电连接至与供给高电压、高电流的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连接的插座的插座触头,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情况下,在插销与插座触头的接触部接触、分离的瞬间的接近的两者间积蓄较高的电能,其间产生电弧放电。这样的电弧放电也会因在将与感应性负载连接的插销从与直流电源连接的插座触头拔出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电弧放电为插销、插座触头溶损等劣化加快或噪声的产生源,因此以往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已知如下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在插销与插座触头的接触部接触、分离的定时的前后,通过作为无触点开关的电子开关对电源回路进行开闭,防止插销与插座触头之间的电弧放电(专利文献1)。如图11所示,该直流电源连接装置100是将与直流电源130连接的插座110和与通过直流电源130动作的负载连接的电源插头120进行连接,从直流电源130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中,插座110具备:+触头111,其与直流电源130的正极130+连接,使第1接触部111a与插入电源插头120的+侧插销121的+侧插入孔相对;低压侧连接部112,其与负极130﹣连接;﹣触头113,其使第2接触部113a与插入电源插头120的﹣侧插销122的﹣侧插入孔相对;检测触头116,其经由分压电阻114、115与低压侧连接部112连接,使第3接触部116a与+侧插入孔相对;以及N沟道绝缘栅型FET(MOSFET),其源电极连接至低压侧连接部112,并且漏电极连接至﹣触头113,将栅电极连接至分压电阻114、115的中间连接位置。第1接触部111a和第2接触部113a分别露出到+侧插入孔和﹣侧插入孔的开口侧的电源插头120附近,第3接触部116a比第1接触部111a露出到向+侧插销121的插入方向的+侧插入孔的里侧。因此,在将电源插头120连接至插座110时,+侧插销121和﹣侧插销122分别与第1接触部111a和第2接触部113a接触后,+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接触,从插座110拔出电源插头120时,+侧插销121和第3接触部116a的接触被解除后,+侧插销121与第1接触部111a以及﹣侧插销122与第2接触部113a的接触被解除。电源插头120未与插座110连接的状态下,不向MOSFET施加栅极电压,成为漏电极与源电极间被切断的断开动作模式。将电源插头120的+侧插销121和﹣侧插销122插入插座110的+侧插入孔和﹣侧插入孔内,分别与第1接触部111a与第2接触部113a接触时,MOSFET也成为将漏电极与源电极间切断的断开动作模式,因此电源电流不流过﹣触头113,+侧插销121与第1接触部111a以及﹣侧插销122与第2接触部113a为等电位,在它们之间不产生电弧放电。之后,将电源插头120的+侧插销121进一步插入,与第3接触部116a接触时,在两者之间产生直流电源130的电位差,但串联连接至负极130﹣的分压电阻114、115的电阻值足够高,流过+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间的电流小,因此不产生电弧放电。+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接触时,向MOSFET的栅电极施加针对源电极的电位的分压电阻114、115的中间连接位置的分压,MOSFET转移至漏电极﹣源电极间导通的接通动作模式,﹣侧插销122接触的﹣触头113与连接至直流电源130的负极130﹣的低压侧连接部112连接,从直流电源130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此外,在拔出连接至插座110的电源插头120的过程中,与上述连接过程相反地,首先+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的接触被解除,MOSFET从接通动作转移至断开动作,﹣触头113与直流电源130的负极130﹣间的连接被切断,因此在+侧插销121与第1接触部111a或﹣侧插销122与第2接触部113a的接触被解除前,它们之间成为等电位,不产生电弧放电。根据上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100,在向插座110插拔电源插头120的任意过程中,都能够防止带电连接的插销与触头的接触部间的电弧放电的发生,但将电源插头120连接至插座110,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期间,在MOSFET的漏电极﹣源电极间始终流过直流电源的电源电流,MOSFET有异常发热的危险。此外,+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接触的瞬间,形成直流电源130和负载的闭合回路,因此存在因+侧插销121与第3接触部116a接触或分离而产生的震颤成为噪声而与电源电流叠加的问题。并且,在插座110上连接了电源插头120的期间,针对直流电源130还与负载并联连接有分压电阻114、115,因此从直流电源130向分压电阻114、115流过漏电流,电源供给效率下降,并且在分压电阻114、115中也有发热的危险。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193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以往问题点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期间,使流过MOSFET的直流电源的电源电流下降或停止,防止MOSFET的发热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MOSFET异常发热时,停止直流电力的供给,防止火灾的发生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方的连接器的端子与另一方的连接器的接触部接触、离开时产生的震颤引起的噪声不与电源电流叠加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方式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是将连接至负载的第1连接器与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2连接器进行连接,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中,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与负载的一侧连接;以及第2端子,其与负载的另一侧连接,并且,第2连接器具备:第1接触部,其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接触或离开第1端子;第2接触部,其接触或离开第2端子;电压控制元件,其连接在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根据向电压控制端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增减,对流过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的电流进行增减控制;第3接触部,其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接触以及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之后,与第1端子接触;分压电阻,其由串联连接在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3接触部间的第1电阻和第2电阻构成,第1电阻和第2电阻的中间连接位置与电压控制元件的电压控制端子连接;电容元件,其与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2极的第2电阻并联连接,利用在第2电阻中产生的分压进行充电;以及第4接触部,其与直流电源的第2极连接,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接触后,与第2端子接触。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或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离开时,第1端子不与第3接触部接触,因此不向电压控制端子施加电压,电压控制元件使流过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的电流减少或停止,因此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或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离开的瞬间产生的震颤不与直流电源电流叠加,此外,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或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间不产生电弧放电。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接触时,分压电阻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将连接至负载的第1连接器与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2连接器进行连接,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其特征在于,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与负载的一侧连接;以及第2端子,其与所述负载的另一侧连接,并且第2连接器具备:第1接触部,其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接触或离开第1端子;第2接触部,其接触或离开第2端子;电压控制元件,其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根据向电压控制端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增减,对流过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的电流进行增减控制;第3接触部,其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接触以及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之后,与第1端子接触;分压电阻,其由串联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3接触部间的第1电阻和第2电阻构成,第1电阻和第2电阻的中间连接位置与电压控制元件的电压控制端子连接;电容元件,其与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的第2电阻并联连接,利用在第2电阻中产生的分压进行充电;以及第4接触部,其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连接,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接触后,与第2端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9 JP 2017-2023121.一种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将连接至负载的第1连接器与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2连接器进行连接,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其特征在于,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与负载的一侧连接;以及第2端子,其与所述负载的另一侧连接,并且第2连接器具备:第1接触部,其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接触或离开第1端子;第2接触部,其接触或离开第2端子;电压控制元件,其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根据向电压控制端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增减,对流过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2接触部间的电流进行增减控制;第3接触部,其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接触以及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之后,与第1端子接触;分压电阻,其由串联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与第3接触部间的第1电阻和第2电阻构成,第1电阻和第2电阻的中间连接位置与电压控制元件的电压控制端子连接;电容元件,其与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的第2电阻并联连接,利用在第2电阻中产生的分压进行充电;以及第4接触部,其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连接,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接触后,与第2端子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控制元件为将栅电极作为电压控制端子的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其源电极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2极,并且漏电极连接至第2接触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压控制元件的近旁,将电阻值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的热敏电阻并联连接至第2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第1连接器或第2连接器从第4接触部与第2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进一步向连接方向移动后的连接位置,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碰触的某一方的碰触部位上形成有绝缘膜。5.一种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将连接至直流电源的第1连接器与连接至负载的第2连接器进行连接,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其特征在于,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以及第2端子,其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第2极连接,并且第2连接器具备:第1接触部,其与负载的一侧连接,接触或离开第1端子;第2接触部,其接触或离开第2端子;电压控制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另一侧与第2接触部间,根据向电压控制端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增减,对流过所述负载的另一侧与第2接触部间的电流进行增减控制;第3接触部,其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1接触部接触以及第2端子与第2接触部接触之后,与第1端子接触;分压电阻,其由串联连接在第2接触部与第3接触部间的第3电阻和第4电阻构成,第3电阻和第4电阻的中间连接位置与电压控制元件的电压控制端子连接;电容元件,其与一端连接至第2接触部的第4电阻并联连接,利用在第4电阻中产生的分压进行充电;以及第4接触部,其与所述负载的另一侧连接,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接触后,与第2端子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控制元件为将栅电极作为电压控制端子的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其源电极连接至第2接触部,并且漏电极连接至所述负载的另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压控制元件的近旁,将电阻值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的热敏电阻并联连接至第4电阻。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第1连接器或第2连接器从第4接触部与第2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进一步向连接方向移动后的连接位置,在第1端子与第3接触部碰触的某一方的碰触部位上形成有绝缘膜。9.一种直流电源连接装置,其将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进行连接,在第1供电模式和第2供电模式中的任意模式下向负载供给直流电力,其中,第1供电模式为从与第2连接器连接的直流电源向与第1连接器连接的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模式,第2供电模式为从与第1连接器连接的直流电源向与第2连接器连接的负载供给直流电力的模式,其特征在于,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其在第1供电模式下与负载的一侧连接,在第2供电模式下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以及第2端子,其在第1供电模式下与负载的另一侧连接,在第2供电模式下与直流电源的第2极连接,并且第2连接器具备:第1连接端部,其在第1供电模式下与直流电源的第1极连接,在第2供电模式下与负载的一侧连接;第2连接端部,其在第1供电模式下与直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尻孝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