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孢子碳/碳化铌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孢子碳/碳化铌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现阶段,锂离子电池是商业化运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和高质量电力设备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只能维持在200~250Wh/kg,已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远超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变得越来越重要。锂硫电池,具有2600Wh/kg的能量密度和2800Wh/L的体积密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硫正极具有1675mAh/g的理论容量,而且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具有很大的商业化应用前景。但是锂硫电池存在了一些本征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单质硫以及其电化学产物硫化锂电子电导率较低,是电子/离子绝缘体,降低电化学反应速度,减少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循环过程中产生体积变化,降低电极循环稳定性;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导致不可逆容量的产生,并降低了库伦效率。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科研人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对锂硫电池的硫正极进行改性:用高导电性物质,如碳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孢子碳/碳化铌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木霉孢子;(2)取木霉孢子放置于丙酮中浸泡,随后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清洗过滤,去除其表面的油脂,在烘箱中烘干,得到烘干后的孢子;(3)将烘干后的孢子在空气中200~400℃预热处理3~9h,然后在Ar气氛围中600~800℃热处理1~5h,冷却后,得到木霉孢子碳;(4)配置NbCl5乙醇溶液,称量木霉孢子碳倒入NbCl5乙醇溶液中均匀混合,随后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150~250℃反应3~9h;(5)反应结束后,将获得的粉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并烘干,烘干后,将粉末装于石英舟中转移到管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孢子碳/碳化铌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木霉孢子;(2)取木霉孢子放置于丙酮中浸泡,随后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清洗过滤,去除其表面的油脂,在烘箱中烘干,得到烘干后的孢子;(3)将烘干后的孢子在空气中200~400℃预热处理3~9h,然后在Ar气氛围中600~800℃热处理1~5h,冷却后,得到木霉孢子碳;(4)配置NbCl5乙醇溶液,称量木霉孢子碳倒入NbCl5乙醇溶液中均匀混合,随后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150~250℃反应3~9h;(5)反应结束后,将获得的粉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并烘干,烘干后,将粉末装于石英舟中转移到管式炉,在氩气气氛下720~880℃热处理1~4h和920~1080℃热处理1~4h,降温后,得到孢子碳/碳化铌复合材料;(6)将孢子碳/碳化铌复合材料与硫单质均匀混合,然后置入高压反应釜中,加热至100~190℃,反应10~18小时,待反应釜降温后,取出反应产物,得到硫-孢子碳/碳化铌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得木霉孢子,包括:以棉籽壳、木屑、段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营养物,采用PDA培养基平板培养,在22℃~26℃,相对湿度为90%~98%的环境中萌发,培养3~5天后,菌落直径为8.1~9.0厘米,采集所得的木霉孢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木霉孢子、丙酮的用量之比为10g:30~70mL;所述的浸泡的时间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新辉,沈盛慧,邓盛珏,王秀丽,涂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