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5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汇流排支架,所述汇流排支架的支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组,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与所述支架侧壁之间形成插接件容纳槽;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卡接配合,且所述插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插接件容纳槽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包,汇流排支架具有卡接结构组,插接件与卡接结构组卡接配合,由此提高了插接件在电池包里的安装可靠性,且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插接件的电芯,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而用户对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的焦虑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的不断提高,电气安全问题表现愈加突出,这对电池模组的电气安全设计(即绝缘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绝缘设计一般是在模组电极输出端和系统高压线束螺栓连接以后,采用绝缘材料把裸露带电体遮挡起来,以达到IPXXB的要求。现有动力电池包的模组间电连接由于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在系统电连接和后期维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手指触碰到带电体的危险,动力电池系统高压回路电压一般在300V~500V之间,未来也有800V高压系统的设计目标,远远超过人可以触碰的安全电压,而采用绝缘盖的防护结构,绝缘盖存在脱落风险,引发系统短路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以提高电池模组与高压插接件的连接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汇流排支架,所述汇流排支架的支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组,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与所述支架侧壁之间形成插接件容纳槽;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卡接配合,且所述插接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插接件容纳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支架侧壁之间形成翻边容纳槽。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件的两侧具有翻边,所述翻边适于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翻边容纳槽内。具体地,所述翻边具有导向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的朝向所述翻边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倒角,在所述翻边插入所述翻边容纳槽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倒角适于为所述导向部导向。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的顶部具有卡接斜面,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具有卡接限位面,在所述翻边完全插入所述翻边容纳槽之后,所述卡接斜面与所述卡接限位面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还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适于为所述翻边导向。可选地,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支架侧壁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件具有电芯,所述汇流排支架上还设置有电芯安装槽和电芯限位结构,所述电芯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电芯限制在所述电芯安装槽内。具体地,所述电芯限位结构具有楔形导向面和电芯限位面,所述楔形导向面适于在所述电芯越过所述电芯限位结构时为所述电芯导向,所述电芯限位面适于在所述电芯越过所述电芯限位结构之后与所述电芯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所述电芯适于与所述正极汇流排或所述负极汇流排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包,汇流排支架具有卡接结构组,插接件与卡接结构组卡接配合,由此提高了插接件在电池包里的安装可靠性,且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插接件的电芯,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插接件、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在汇流排支架上的安装俯视图;图2是插接件、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在汇流排支架上的安装立体图;图3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汇流排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插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插接件的正视图;图10是插接件的俯视图;图11是插接件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汇流排支架1、支架侧壁11、正极汇流排安装槽12、负极汇流排安装槽13、插接件2、翻边21、导向部211、卡接斜面212、电芯22、卡接结构组3、第一卡接结构31、导向倒角311、第二卡接结构32、卡接限位面321、导向斜面322、插接件容纳槽4、翻边容纳槽5、电芯安装槽6、电芯限位结构7、楔形导向面71、电芯限位面72、正极汇流排81、负极汇流排82、绝缘层间隙9。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11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汇流排支架1和插接件2,插接件2适于与电池包的电池模组电连接。结合图4-图5所示,汇流排支架1的支架侧壁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组3,每两个卡接结构组3与支架侧壁11之间形成插接件容纳槽4,每个插接件2与每两个卡接结构组3卡接配合,也就是说,每个插接件2的左侧与左侧卡接结构组3(即下面所说的第一卡接结构31)卡接配合,每个插接件2的右侧与右侧卡接结构组3(即下面所说的第二卡接结构32)卡接配合,且插接件2至少部分地位于左侧卡接结构组3和右侧卡接结构组3之间的插接件容纳槽4内,由此限制了插接件2沿X向、Y向的位移、绕X轴、Y轴、Z轴的转动,即限制了插接件2五个自由度。如图2所示,X向是电池包的宽度方向,Y向是电池包的长度方向,Y向是电池包的高度方向。插接件2与卡接结构组3的卡接简单,避免了操作人员用手触碰插接件2的电芯22,由此保证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插接件2与卡接结构组3卡接牢固,不会出现插接件2安装失效而发生短路和断路的情况,保证了电池包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如图1所示,汇流排支架1的支架侧壁11上设置有四个卡接结构组3,第一个插接件2安装在其中两个卡接结构组3之间,第二个插接件2安装在另外两个卡接结构组3之间,并且第一个插接件2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相连,第而个插接件2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汇流排支架1具有卡接结构组3,插接件2与卡接结构组3卡接配合,由此提高了插接件2在电池包里的安装可靠性,且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插接件2的电芯22,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具体而言,卡接配合方式可以保证插接件2在汇流排支架1上的位置准确,便于电池模组的电极汇流排与插接件2的电芯极柱电连接,由于汇流排与插接件2的电芯极柱之间通过焊接进行电连接,因此,插接件2在汇流排支架1上的位置固定,可以避免焊接位置偏差过大造成虚焊而使汇流排与电芯极柱的接触电阻增大甚至造成焊接失效。此外,插接件2与卡接结构组3卡接配合,还可以保证插接件2在汇流排支架1上固定可靠,从而避免插接件2在随车摆动过程中振幅过大,而造成应力通过焊缝位置、汇流排传至电池模组的电极极柱上,造成极柱失效而发生电解液泄漏风险。参照图4-图7所示,两个卡接结构组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彼此间隔开,第一卡接结构31设置在第二卡接结构32的外侧,第一卡接结构31、第二卡接结构32与支架侧壁11之间形成翻边容纳槽5。进一步地,参照图8-图11所示,插接件2的两侧具有翻边21,翻边21适于设置在对应的翻边容纳槽5内,从而将插接件2安装在插接件容纳槽4内。具体地,参照图8、图11所示,翻边21具有导向部211,参照图6所示,第一卡接结构31的朝向翻边容纳槽5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倒角311,在翻边21插入翻边容纳槽5的过程中,导向倒角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支架(1),所述汇流排支架(1)的支架侧壁(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组(3),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3)与所述支架侧壁(11)之间形成插接件容纳槽(4);插接件(2),所述插接件(2)与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3)卡接配合,且所述插接件(2)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插接件容纳槽(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支架(1),所述汇流排支架(1)的支架侧壁(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组(3),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3)与所述支架侧壁(11)之间形成插接件容纳槽(4);插接件(2),所述插接件(2)与每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3)卡接配合,且所述插接件(2)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插接件容纳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结构组(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与所述支架侧壁(11)之间形成翻边容纳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2)的两侧具有翻边(21),所述翻边(21)适于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翻边容纳槽(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1)具有导向部(211),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的朝向所述翻边容纳槽(5)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倒角(311),在所述翻边(21)插入所述翻边容纳槽(5)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倒角(311)适于为所述导向部(211)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1)的顶部具有卡接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林吕阔唐丽娟李卫华冯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