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058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58
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属于光电技术领域。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高蓝光灵敏度、高增益和高集成度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的制作方法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先在清洁处理后的衬底材料上沉积雪崩层,然后在雪崩层上表面沉积场控层,然后在场控层上表面沉积吸收层并通过离子注入制备掺杂结,然后在吸收层上表面沉积非耗尽层,然后制备隔离区,然后制备阳极及阳极电极引线,然后在非耗尽层或非耗尽层和阳极上制备透光层,然后进行衬底减薄,最后制备阴极及阴极电极引线,去除硬质基底,完成封装,得到阵列器件。该制作方法制作的阵列器件蓝光响应度高、器件的量子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是一种光敏元件,常在光通信领域中使用。在以硅或锗为材料制成的光电二极管的P-N结上加上反向偏压后,射入的光被P-N结吸收后会形成光电流,加大反向偏压会产生“雪崩”(即光电流成倍地激增)的现象,这种二极管被称为“雪崩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生载流子在强电场内的定向运动产生雪崩效应,以获得光电流的增益。在雪崩过程中,光生载流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高速定向运动,具有很高动能的光生电子或空穴与晶格原子碰撞,使晶格原子电离产生二次电子-空穴对;二次电子和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动能,又使晶格原子电离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此过程像“雪崩”似的延续下去。电离产生的载流子数远大于光激发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数,这时雪崩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流迅速增加。高速运动的电子和晶格原子相碰撞,使晶格原子电离,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二次电子再次和原子碰撞。如此多次碰撞,产生连锁反应,致使载流子雪崩式倍增。现有技术,因相较于Ge和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器件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多个隔离区(10)和多个电极引线(11);多个探测单元按规则排布形成阵列,每个探测单元包括阳极(1)、非耗尽层(2)、吸收层(3)、场控层(5)、雪崩层(6)、衬底层(7)、阴极(8)和透光层(9);场控层(5)、吸收层(3)和非耗尽层(2)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雪崩层(6)的上表面上,吸收层(3)的内部设有掺杂结(4),掺杂结(4)的下表面与场控层(5)的上表面接触;透光层(9)和阳极(1)均设置在非耗尽层(2)的上表面上,阳极(1)的下表面与非耗尽层(2)的上表面接触,透光层(9)的下表面全部与非耗尽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器件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多个隔离区(10)和多个电极引线(11);多个探测单元按规则排布形成阵列,每个探测单元包括阳极(1)、非耗尽层(2)、吸收层(3)、场控层(5)、雪崩层(6)、衬底层(7)、阴极(8)和透光层(9);场控层(5)、吸收层(3)和非耗尽层(2)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雪崩层(6)的上表面上,吸收层(3)的内部设有掺杂结(4),掺杂结(4)的下表面与场控层(5)的上表面接触;透光层(9)和阳极(1)均设置在非耗尽层(2)的上表面上,阳极(1)的下表面与非耗尽层(2)的上表面接触,透光层(9)的下表面全部与非耗尽层(2)接触或者一部分与非耗尽层(2)接触,剩余部分与阳极(1)的上表面接触;衬底层(7)设置在雪崩层(6)的下表面上;阴极(8)设置在衬底层(7)的下表面上,阴极(8)全覆盖或者部分覆盖衬底层(7)的下表面;隔离区(1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探测单元之间,将相邻的两个探测单元隔离;电极引线(11)设置在隔离区(10)上表面、隔离区(10)下表面或贯穿隔离区(10),电极引线(11)连接多个探测单元之间的电极;所述探测单元的连接方式为并联,制作步骤如下:步骤一、选取衬底材料,对衬底材料进行清洁处理;步骤二、在清洁处理后的衬底材料上沉积外延层作为雪崩层(6);步骤三、在雪崩层(6)上表面沉积场控层(5);步骤四、在场控层(5)上表面沉积吸收层(3);步骤五、在吸收层(3)表面制备掩膜图形,通过离子注入制备掺杂结(4),去除掩膜材料;步骤六、在吸收层(3)上表面沉积非耗尽层(2);步骤七、在非耗尽层(2)表面制备掩膜图形,制备隔离区域;步骤八、去除掩膜材料,然后制备填充隔离区域的掩膜图形,填充隔离区域,去除掩膜材料,得到隔离区(10);步骤九、制备阳极(1)及阳极电极引线的掩膜,然后制备阳极(1)及阳极电极引线,去除掩膜材料;步骤十、在非耗尽层(2)或非耗尽层(2)和阳极(1)的上表面上制备增透膜的掩膜图形,然后制备增透膜,去除掩膜材料,得到透光层(9);步骤十一、将外延片的正面固定在硬质基底上,然后进行衬底减薄,直至露出隔离区(10),形成衬底层(7);步骤十二、制备阴极(8)及阴极电极引线掩膜图形,制备阴极(8)及阴极电极引线,去除掩膜材料;步骤十三、去除外延片正面固定的硬质基底,完成封装,得到蓝光增敏硅基雪崩光电二极管阵列器件;所述探测单元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将步骤八至步骤十三替换为:步骤八、在带有隔离区域的外延片表面制备掩膜图形,制作绝缘薄膜作为探测单元侧面绝缘层,去除掩膜材料;步骤九、制备阳极(1)及阳极电极引线的掩膜图形,制作阳极(1)及阳极电极引线,去除掩膜材料;步骤十、采用隔离材料填充隔离区域,形成隔离区(10);步骤十一、在非耗尽层(2)或非耗尽层(2)和阳极(1)的上表面上制备增透膜作为透光层(9);步骤十二、将外延片的正面固定在硬质基底上,然后进行衬底减薄,直至露出隔离区(10)下表面阴极电极引线,形成衬底层(7);步骤十三、在外延片的背面制备阴极(8)及与阴极(8)共面的阳极电极引线的掩膜图形,制备阴极(8)及阴极电极引线,去除掩膜材料;步骤十四、去除外延片正面固定的硬质基底,完成封装,得到蓝光增敏硅基雪崩光电二极管阵列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蓝光效率的硅探测器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单元的连接方式为先并联后串联混合电极结构,步骤七之后的步骤替换为:在电极制作时,先按并联结构相应制作步骤,完成需要并联的探测单元的隔离区(10)、阳极(1)及阳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余欣王维彪梁静秋高丹陶金张军吕金光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