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及重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030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及重建方法,基于三维轮式放射状EPI采集方式,每次激发后通过EPI方式采集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中的一个面,然后旋转读出梯度,再下一个角度继续激发和采集,完成一个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的采集;重建时,首先进行相位校正,然后对每次激发采集的数据进行二维傅里叶重建并取其模值,丢弃相位,获得一个无相位的三维放射状投影空间,最后对该投影空间逐层进行重建,得到三维的扩散加权成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大缩短扫描时间,重建运算量小,在重建过程中完全不受多次激发引入的随机相位的影响,稳定性好且不限激发次数,可以获得三维各向同性高分辨率扩散加权图像以及高b值三维扩散加权成像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及重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成像
,尤其涉及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及重建方法。
技术介绍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地反映活体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是目前活体测量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唯一影像手段。扩散加权成像主要依赖于水分子的运动而非组织的质子密度、T1或T2弛豫时间。扩散加权成像适用于活体细胞水平探测生物组织的微动态和微结构变化,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扩散成像方法通常是二维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简称EPI)。二维单次激发EPI成像的特点是扫描时间短,受被试者的运动影响较小。然而,二维单次激发成像技术也有它本身的不足。第一,由于沿着相位编码方向的采集带宽较小,在磁介质率相差较大的不同组织交界处会产生较严重的图像变形;第二,单次激发方式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时,需要长回波链,长回波链意味着大的T2衰减,会导致图像模糊以及极大降低性噪比;第三,二维激发方式在层面方向分辨率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三维轮式放射状EPI采集方式,每次激发后通过EPI方式采集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中的一个面,然后旋转读出梯度,在下一个角度继续激发和采集,直至完成一个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的采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K空间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三维轮式放射状EPI采集方式,每次激发后通过EPI方式采集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中的一个面,然后旋转读出梯度,在下一个角度继续激发和采集,直至完成一个三维轮式放射状K空间的采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射频通道依次发射激发脉冲、第一回聚脉冲和第二回聚脉冲,相应的在逻辑坐标系中依次施加第一层选梯度,第二层选梯度和第三层选梯度;在激发脉冲后施加正向第一扩散梯度;在第一回聚脉冲后,施加反向第二扩散梯度,紧接着施加正向的第三扩散梯度;在第二回聚脉冲后施加反向第四扩散梯度;步骤2,在施加完扩散梯度后,在Z轴方向施加层选编码梯度,在X,Y轴施加EPI读出梯度;在多次激发时,层选编码梯度保持不变,仅旋转读出梯度X和读出梯度Y,采集得到多个旋转角度的轮式放射状EPI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扩散梯度根据扩散梯度编码方向,施加在三个轴中的任意一个轴或多个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逻辑坐标系中的Z轴依次施加第一层选梯度,第二层选梯度和第三层选梯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逻辑坐标系中的Z轴施加第一层选梯度,在X轴施加第二层选梯度,在Y轴施加第三层选梯度。6.三维多次激发扩散加权成像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采集三维放射状K空间数据;第二步,根据EPI读出轨迹进行网格化插值;第三步,利用参考扫描数据对单次激发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周翔朱高杰王超陈梅泞吕蓓蒋辉吴子岳
申请(专利权)人: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