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及齿轮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013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齿轮,中间轴、连接件及外部件,中间轴包括第一段;连接件包括中空的第一圆凸体和第二圆凸体,第二圆凸体内侧面包裹于第一圆凸体外周面,第一段外周面抵靠于第一圆凸体内侧面;第二圆凸体上设有环形凹槽,外部件包括第三圆凸体及与环形凹槽卡接配合的环形卡块,环形卡块的外周面与第三圆凸体的内侧面连接,第三圆凸体的外周面呈锯齿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齿轮制造方法,制作中间轴;将中间轴置于连接件模具中,注塑成型连接件,且形成连接件与中间轴的集合体,将集合体置于外部件模具中,注塑成型外部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制造方法,上述齿轮制造方法,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ears and G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及齿轮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智能刹车系统中的齿轮制造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齿轮及齿轮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一般的,齿轮包括:外部件,外周面呈锯齿状的轮圈;中间轴,同轴设置于外部件的中心;以及位于外部件和中间轴之间并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包裹于中间轴的外周面上且与外部件的内侧面抵接。目前,生产齿轮通常需要经过四个工序:第一步,外部件在第一套模具上通过从其中央位置压入树脂或塑料而被注射成型;第二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去除已注射成型的外部件的中央位置的进浇口部分;第三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制作金属件中间轴;第四步,把中间轴和外部件同轴放置于第二套模具上,并通过多点压入树脂或塑料的注射成型方式生产连接件。上述生产齿轮的方法,在外部件最终成型过程中,还需要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去除进浇口部分,增加了工序数量,且外部件的二次加工增加了加工成本,增加了制造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智能刹车系统中的齿轮及齿轮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齿轮的制造方法加工工序较多,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齿轮,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包括第一段;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圆凸体和第二圆凸体;所述第一圆凸体为中空,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内侧面包裹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上,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圆凸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外部件,所述外部件包括环形卡块与第三圆凸体,所述环形卡块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配合,且所述环形卡块的外周面与第三圆凸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凸体的外周面呈锯齿状。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内侧面通过若干第一齿形及若干与对应的第一齿形卡接配合的第一齿槽连接,以增加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与环形卡块之间通过若干凸条及若干与对应的凸条卡接配合的条槽连接,以增加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部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内侧面任一点沿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的径向方向至所述第一圆凸体外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均固设有若干加强筋,且若干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内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由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径向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将所述第二圆凸体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槽,若干所述第一通槽分别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一通槽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一通槽分别沿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卡块的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凸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通槽,若干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二通槽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二通槽分别沿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卡块的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凸柱;所述第二通槽距离所述环形凸缘内侧面的最短距离小于任一所述第一通槽距离所述环形凸缘内侧面的最短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槽连通,且所述第三通槽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槽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凸柱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通槽卡接配合的第三凸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四通槽,若干所述第四通槽分别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且第一连接部上的若干所述第四通槽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若干所述第四通槽分别沿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卡块的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四通槽卡接配合的第四凸柱,且若干所述第四凸柱均为中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三圆凸体的内侧面通过若干第二齿形及若干与对应的第二齿形卡接配合的第二齿槽连接,以增加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部件的接触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齿轮制造方法,包括:制作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包括第一段及与第一段同轴设置的第二段;将所述中间轴放置于连接件模具中,并注塑成型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模具上设置有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配合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段配合的第一定位盲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盲孔连通;所述第一段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段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盲孔内;所述连接件模具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细水口,通过若干所述第一细水口向所述连接件模具注塑以使所述连接件成型,所述连接件包塑于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并形成连接件与中间轴的集合体;将所述集合体放置于外部件模具中,并注塑成型外部件,所述注塑成型后的外部件的外周面呈锯齿状;所述外部件模具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配合的第二通孔及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段配合的第二定位盲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所述集合体中的连接件及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段置于所述第二定位盲孔内;所述外部件模具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细水口,通过若干所述第二细水口向所述外部件模具注塑以使所述外部件成型并包塑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周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外部件最终注塑成型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机械加工去除进浇口部分的齿轮的制造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轮制造方法,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先将外部件进行加工的齿轮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轮制造方法通过将齿轮中功能要求最高的外部件放在最后一道工序中进行加工,减少了后加工过程对外部件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轮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附图标记:10、中间轴;100、第一段;101、第一齿形;110、第二段;20、连接件;200、第一圆凸体;201、第一齿槽;210、第二圆凸体;211、环形凹槽;212、环形凸缘;213、加强筋;214、第一进浇口;215、第一通槽;216、第二通槽;217、第三通槽;218、第四通槽;219、第二齿形;220、第一连接部;230、第二连接部;30、外部件;300、环形卡块;301、条槽;302、第一凸柱;303、第二凸柱;304、第三凸柱;305、第四凸柱;310、第三圆凸体;311、第二齿槽;312、第三齿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包括第一段;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圆凸体和第二圆凸体;所述第一圆凸体为中空,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内侧面包裹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上,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圆凸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外部件,所述外部件包括环形卡块与第三圆凸体,所述环形卡块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配合,且所述环形卡块的外周面与第三圆凸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凸体的外周面呈锯齿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包括第一段;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圆凸体和第二圆凸体;所述第一圆凸体为中空,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内侧面包裹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上,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圆凸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外部件,所述外部件包括环形卡块与第三圆凸体,所述环形卡块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配合,且所述环形卡块的外周面与第三圆凸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凸体的外周面呈锯齿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内侧面通过若干第一齿形及若干与对应的第一齿形卡接配合的第一齿槽连接,以增加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与环形卡块之间通过若干凸条及若干与对应的凸条卡接配合的条槽连接,以增加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部件的接触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内侧面任一点沿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的径向方向至所述第一圆凸体外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圆凸体的两端面均固设有若干加强筋,且若干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内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由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第二圆凸体的径向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将所述第二圆凸体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槽,若干所述第一通槽分别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一通槽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一通槽分别沿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卡块的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凸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通槽,若干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贯穿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二通槽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若干第二通槽分别沿第一圆凸体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卡块的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长青刘斐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率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