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07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一组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进水端成型单元、出水端成型单元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所述转接单元成型单元设置在进水端成型单元与出水端成型单元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所述出水端成型单元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凸起及第一散热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散热凹槽及第二散热凹槽深度达到34‑35mm增大了水流进入的空间,使得成型后的填料在使用过程中有效的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

Filling Mold for V-shaped Cooling Tower with Right Angle Deep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ler forming die for a right-angle deep groove V-shaped cooling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set of die bodies superimpos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The die body comprises a forming unit at the water inlet end, a forming unit at the water outlet end and a forming unit at the transfer unit,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orming unit at the water inlet end and the forming unit at the water outlet, and the forming unit at the water inlet end. A first heat sink forming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lement and the forming unit of the transfer unit, and a second heat sink forming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outlet forming unit and the forming unit of the transfer unit. The first heat sink forming unit includes the first heat sink and the first heat sink.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depth of the first heat sink and the second heat sink reaches 34%. 35mm enlarges the space into which water flows, and makes the filler after forming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preventing blockage in the us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填料
,具体涉及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散热装置,冷却塔淋水模具本体是冷却塔内水、气进行热交换的主要部件,目前工业使用的冷却塔淋水模具本体大多采用塑料为原材料经改性加工成型的矩形片状结构。冷却塔散热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填充材料的结构设计。目前的冷却塔填料存在冷却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堵塞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结构理想,冷却效果好的填料片结构,由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填料成型模具是对进行填料片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结构合理、防堵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进水端成型单元、出水端成型单元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所述转接单元成型单元设置在进水端成型单元与出水端成型单元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所述出水端成型单元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凸起及第一散热凹槽,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包括第二散热凸起及第二散热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凸起与第二散热凸起及第一散热凹槽与第二散热凹槽之间分别通过转接单元成型单元相连,并分别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及出水端成型单元包括正梯形开口及倒梯形开口,且正梯形开口与倒梯形开口依次相连构成起伏波状结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分别设有粘接单元成型单元,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出水端成型单元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上分别设有粘接点成型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分别设有一组滞留槽成型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在第一散热凸起及第一散热凹槽上连续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在第二散热凸起及第二散热凹槽上连续设置。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单元成型单元包括粘接点成型单元及粘接平面成型单元,所述粘接平面成型单元与粘接点成型单元在粘接单元成型单元上交替设置。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成型单元上也设有滞留槽成型单元。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出水端成型单元、转接单元成型单元及粘接单元成型单元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分别倾斜设置,并在模具本体呈八字形对称结构,所述滞留槽成型单元采用直角边凹槽结构,并使得第一散热凹槽及第二散热凹槽深度为34-35mm。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梯形开口及倒梯形开口的斜边上分别采用台阶式斜坡结构。所述的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点成型单元采用圆台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散热凸起与第二散热凸起及第一散热凹槽与第二散热凹槽之间分别构成V型结构,从而在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上形成V型流道结构,在成型后的填料上水流能通过滞留槽进行跨流道流动,实现了水流的左右流向均匀分布,提高了散热效果。2)第一散热凹槽及第二散热凹槽均采用直角边凹槽结构,深度达到34-35mm增大了水流进入的空间,使得成型后的填料在使用过程中有效的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且大大提高了该填料的应用范围。3)正梯形开口及倒梯形开口的斜边均采用台阶式斜坡结构,使得成型后的填料能够增强了水膜横向扩散能力,增大了水流和气体接触面积,能使水气热交换更加充分,提高了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进出水端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本体,2-进水端成型单元,3-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01-第一散热凸起,302-第一散热凹槽,4-粘接单元成型单元,5-转接单元成型单元,6-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01-第二散热凸起,602-第二散热凹槽,7-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8-粘接点成型单元,9-正梯形开口,10-倒梯形开口,11-滞留槽成型单元,12-粘接平面成型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进水端成型单元2、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第一散热凸起301、第一散热凹槽302、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第二散热凸起601、第二散热凹槽602、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7、粘接点成型单元8、正梯形开口9、倒梯形开口10、滞留槽成型单元11及粘接平面成型单元12。模具本体1包括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设置在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出水端成型单元7之间的位置处,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出水端成型单元7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包括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包括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二散热凹槽602,第一散热凸起301与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与第二散热凹槽602之间分别通过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相连,并分别构成V字型结构;进水端成型单元2及出水端成型单元7包括正梯形开口9及倒梯形开口10,且正梯形开口9与倒梯形开口10依次相连构成起伏波状结构;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上分别设有粘接点成型单元8;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一组滞留槽成型单元11,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在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上连续设置,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在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二散热凹槽602上连续设置。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包括粘接点成型单元8及粘接平面成型单元12,粘接平面成型单元12与粘接点成型单元8在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上交替设置。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上也设有滞留槽成型单元11,使得成型后的填料在转接单元位置处也具备散热效果。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及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分别倾斜设置,并在模具本体1呈八字形对称结构,使得成型后的填料片上的水流能够跨流道运动,提高散热效果;滞留槽成型单元11采用直角边凹槽结构,并使得第一散热凹槽302及第二散热凹槽602深度为34-35mm,深凹槽的设计,能够防止成型后的填料片上产生堵塞现象。正梯形开口9及倒梯形开口10的斜边上分别采用台阶式斜坡结构,使得成型后填料片的对应位置形成台阶式斜坡结构,起到导流的作用。粘接点成型单元8采用圆台结构,便于成型,及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所述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设置在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出水端成型单元(7)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所述出水端成型单元(7)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包括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包括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二散热凹槽(602),所述第一散热凸起(301)与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与第二散热凹槽(602)之间分别通过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相连,并分别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及出水端成型单元(7)包括正梯形开口(9)及倒梯形开口(10),且正梯形开口(9)与倒梯形开口(10)依次相连构成起伏波状结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上分别设有粘接点成型单元(8);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一组滞留槽成型单元(11),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在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上连续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在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二散热凹槽(602)上连续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直角深凹槽V型冷却塔填料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所述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设置在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出水端成型单元(7)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所述出水端成型单元(7)与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包括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包括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二散热凹槽(602),所述第一散热凸起(301)与第二散热凸起(601)及第一散热凹槽(302)与第二散热凹槽(602)之间分别通过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相连,并分别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及出水端成型单元(7)包括正梯形开口(9)及倒梯形开口(10),且正梯形开口(9)与倒梯形开口(10)依次相连构成起伏波状结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粘接单元成型单元(4),所述进水端成型单元(2)、出水端成型单元(7)及转接单元成型单元(5)上分别设有粘接点成型单元(8);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及第二散热单元成型单元(6)上分别设有一组滞留槽成型单元(11),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成型单元(3)上的滞留槽成型单元(11)在第一散热凸起(301)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中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三久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