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62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包括等高支柱、真空圆盘和真空旋转盘,等高支柱和真空圆盘固定连接,真空旋转盘套设在真空圆盘上,真空圆盘的凹槽上设有破真空喷嘴和负压吸气口,等高支柱和真空圆盘内设有一负压气路和若干正压气路,负压气路的下端连接负压气源接口,上端连接负压吸气口,正压气路的下端连接快插接头,上端连接破真空喷嘴,真空旋转盘通过两条密封圈与凹槽形成密闭腔,并与真空旋转盘上的铜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为独立具备吸破真空能力专门设计的内部气路,以及为高速旋转专门设计的密封圈,将内部气路与大气压隔离,使本机构具备了在高速旋转的同时保持吸破真空能力的特点,以满足今后多工位转塔式吸料机构的需求。

A Rotary Vacuum Break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应用在如贴片SOT封装产品检测分选机等具有多工位转塔式吸料机构的设备上。
技术介绍
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常被应用于具有多工位的转塔式吸料机构上,其功能是通过吸真空和破真空将待组装的配件从收料盒中吸取到转塔式吸料机的吸嘴上或从吸嘴上吹落至加工工位上,并通过转塔的配合以实现配件吸料落料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传统的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因受其自身供气结构的限制,一般不能实现在同一方向无线旋转的同时保持气源的供给,从而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吸取效率。即使某些旋转吸破真空机构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点要求,但也会受到通道数量和价格昂贵的限制,不能被大规模地应用。因此现有的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今后多工位转塔式吸料机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这种现状,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具有能够在高速旋转的同时保持吸破真空的能力的特点,以提高产品的吸取效率,满足今后多工位转塔式吸料机构的需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包括等高支柱、真空圆盘和真空旋转盘;所述等高支柱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上下端面的负压气源下通道,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的底端设置有可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气源接口,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均匀设置有若干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上下端面的正压气源下通道,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可连接正压气源的快插接口;所述真空圆盘圆周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的下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破真空喷嘴,实现破真空的功能,所述凹槽的上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口,实现真空吸取的功能,所述凹槽的上下两侧分别嵌设有一圈密封圈,所述真空圆盘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顶部与若干个所述破真空喷嘴且底部与所述真空圆盘下端面连通的负压气源上通道,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均匀设置有若干条正压气源上通道;所述真空旋转盘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连接吸料机构吸嘴的铜管;所述等高支柱的上端面和所述真空圆盘的下端面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的顶端与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的底端对接,形成负压气路;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的数量与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的数量相对应,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的顶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的底端对接,形成正压气路;所述真空旋转盘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真空圆盘的圆周表面上,所述真空圆盘和所述真空旋转盘的上下两端通过两条所述密封圈实现密封,使得所述凹槽与所述真空旋转盘的内壁形成一圈密闭腔,每个所述铜管的内侧端口分别与所述密闭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等高支柱的圆周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一圈用于与吸料机构操作台固定的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安装座。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旋转盘的顶端外缘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吸料机构吸嘴支架的吸嘴支架安装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由两片静电抱箍和螺丝组成,所述真空圆盘和所述等高支柱通过两片所述静电抱箍的合抱,并通过螺丝拧紧,实现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星型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等高支柱的上端面设置有定位销钉,所述真空圆盘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钉位置向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等高支柱和所述真空圆盘通过所述定位销钉与所述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精确定位安装,确保气路的对接通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负压气源接口通过负压气路为所有的负压吸气口提供负压气源,使与铜管连接的吸料机构吸嘴具有吸附产品的能力,当某一吸嘴需要破真空时,快插接头通过正压气路为所有破真空喷嘴提供正压气源,正压气体会通过破真空喷嘴吹入铜管将吸附在吸料机构吸嘴上的产品吹掉,达到破真空的目的,停止供给正压后,铜管连接的真空旋转盘与真空圆盘组成的密闭腔会将其再次转换成负压状态,可再次吸取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为独立具备吸破真空能力专门设计的内部气路,使得机构内部气路与大气压隔离,可以在吸取产品时使其内部保持负压,同时机构内部设计的独立喷嘴,可以使得每个与喷嘴连接的吸嘴都有独立破真空的能力,正压和负压结合在一起,既是一体又相对独立,完美融合在一起,减小了机构体积及所需零件数量,便于维护和保养;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为高速旋转专门设计的密封圈,使得本机构具备了在高速旋转的同时保持吸破真空能力的特点,可适用于市面上绝大多数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也为新一代的贴片SOT封装产品检测分选机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以满足今后多工位转塔式吸料机构的需求。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气路结构及正负气流运行示意图。图中附图标号:1.真空旋转盘、2.铜管、3.等高支柱、4.真空圆盘、5.定位销钉、6.破真空喷嘴、7.快插接头、8.固定件、9.负压吸气口、10.密封圈、11.负压气源接口、12.凹槽、13.负压气源下通道、14.负压气源上通道、15.正压气源下通道、16.正压气源上通道、17.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安装座、18.吸嘴支架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3所示,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包括等高支柱3、真空圆盘4和真空旋转盘1。所述等高支柱3的圆周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一圈用于与吸料机构操作台固定的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安装座17,所述等高支柱3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负压气源下通道13,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底端设置有可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气源接口11,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均匀设置有若干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正压气源下通道,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可连接正压气源的快插接口7。所述真空圆盘4圆周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圈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下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破真空喷嘴6,实现破真空的功能,所述凹槽12的上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口9,实现真空吸取的功能,所述凹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嵌设有一圈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为星型密封圈,所述真空圆盘4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顶部与若干个所述破真空喷嘴6且底部与所述真空圆盘4下端面连通的负压气源上通道14,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均匀设置有若干条正压气源上通道16。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顶端外缘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吸料机构吸嘴支架的吸嘴支架安装座18,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连接吸料机构吸嘴的铜管2。所述等高支柱3的上端面和所述真空圆盘4的下端面通过固定件8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件8由两片静电抱箍和螺丝组成,所述真空圆盘4和所述等高支柱3通过两片所述静电抱箍的合抱,并通过螺丝拧紧,实现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顶端与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的底端对接,形成负压气路;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数量与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16的数量相对应,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顶端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高支柱(3)、真空圆盘(4)和真空旋转盘(1);所述等高支柱(3)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负压气源下通道(13),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底端设置有可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气源接口(11),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均匀设置有若干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正压气源下通道,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可连接正压气源的快插接口(7);所述真空圆盘(4)圆周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圈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下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破真空喷嘴(6),所述凹槽(12)的上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口(9),所述凹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嵌设有一圈密封圈(10),所述真空圆盘(4)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顶部与若干个所述破真空喷嘴(6)且底部与所述真空圆盘(4)下端面连通的负压气源上通道(14),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均匀设置有若干条正压气源上通道(16);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连接吸料机构吸嘴的铜管(2);所述等高支柱(3)的上端面和所述真空圆盘(4)的下端面通过固定件(8)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顶端与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的底端对接,形成负压气路;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数量与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16)的数量相对应,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顶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16)的底端对接,形成正压气路;所述真空旋转盘(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真空圆盘(4)的圆周表面上,所述真空圆盘(4)和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上下两端通过两条所述密封圈(10)实现密封,使得所述凹槽(12)与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内壁形成一圈密闭腔,每个所述铜管(2)的内侧端口分别与所述密闭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吸破真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高支柱(3)、真空圆盘(4)和真空旋转盘(1);所述等高支柱(3)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负压气源下通道(13),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底端设置有可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气源接口(11),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均匀设置有若干条贯穿所述等高支柱(3)上下端面的正压气源下通道,每条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可连接正压气源的快插接口(7);所述真空圆盘(4)圆周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圈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下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破真空喷嘴(6),所述凹槽(12)的上半圈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口(9),所述凹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嵌设有一圈密封圈(10),所述真空圆盘(4)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一条顶部与若干个所述破真空喷嘴(6)且底部与所述真空圆盘(4)下端面连通的负压气源上通道(14),围绕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均匀设置有若干条正压气源上通道(16);所述真空旋转盘(1)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连接吸料机构吸嘴的铜管(2);所述等高支柱(3)的上端面和所述真空圆盘(4)的下端面通过固定件(8)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负压气源下通道(13)的顶端与所述负压气源上通道(14)的底端对接,形成负压气路;所述正压气源下通道(15)的数量与所述正压气源上通道(16)的数量相对应,每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灿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