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谌永明专利>正文

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43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包括风筒头部以及风筒把手,所述风筒把手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下方,其中,所述风筒头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风筒把手设有过滤网、过滤棉、进风室、第一进风管道、第二进风管道、电机模块、按键模块以及电源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在风筒头部内部进行产生流体环绕,并最终让空气在中央风洞形成流体速度压力差之后喷出,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空气流体流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在入风口设置过滤网以及过滤棉防止了异物进入风道损坏装置内部结构,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久度。

A Blower with Wind Tunn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tunnel wind channel structure blower, which comprises a head of the wind tube and a handle of the wind tube. The handle of the wind tube is arranged below the head of the wind tube. The head of the wind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module. The handle of the wind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screen, a filter cotton, an air inlet chamber, a first air inlet pipe, a second air inlet pipe, a motor module, a key module and a power supply interfac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above structure to generate fluid surround inside the head of the wind turbine, and eventually let the air eject after forming the difference of fluid velocity and pressure in the central wind tunnel, which enhances the overall air flow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prevents foreign bodies from enter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air duct by setting a filter screen and filtering cotton at the air inlet. The durabilit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
技术介绍
吹风机在现在的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而有加热流体的吹风机应更为广泛。但在多数的吹风机的风道和电机及风扇叶、加热丝都加一体一个风道中,通过电机带动风扇叶转动将流体吸入本体中,同时流体经过本体风道被加热丝加热后离开本体风道流出,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吸入空气的效率低下,导致设备能耗过;并且这种结构的吹风机的电机、风扇叶以及加热丝经常会被吸入的异物和头发等物而损坏,降低了吹风机的耐久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通过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可实现在吹风机内部产生空气流体环绕并形成流体速度压力差,提升吹风效率,解决现有吹风机的风道和电机及风扇叶、加热丝都加一体一个风道中,导致装置能耗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包括风筒头部以及风筒把手,所述风筒把手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下方;其中,所述风筒头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风筒把手设有过滤网、过滤棉、进风室、第一进风管道、第二进风管道、电机模块、按键模块以及电源接口;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内,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所述过滤棉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之间,所述第一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上方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第二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电机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按键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机模块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电机固定件以及至少一个扇叶;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件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固定件,所述扇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同步电机、异步电机或直流电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风筒头部还设有外壳、中央风洞、风体增压仓、增压仓出风口、风洞进风口;所述中央风洞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中央,所述风洞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中央风洞后方,所述风体增压仓设置在所述中央风洞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以及所述第二进风管道相通,所述风体增压仓还设置有所述增压仓出风口并通过所述增压仓出风口与所述中央风洞相通,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风体增压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风筒头部还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风筒头部还设有加热组件、加热仓以及出风保护盖;其中,所述出风保护盖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加热仓设置在所述风体增压仓前方,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仓内部,所述出风保护盖设置在所述加热仓前端。进一步的,所述风筒头部还设有至少一个风洞内流道;所述风洞内流道设置在中央风洞的外侧,所述加热仓通过所述风洞内流道与中央风洞相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体增压仓内部以及加热仓内部进行产生流体环绕,并最终让空气在中央风洞形成流体速度压力差之后喷出,提升了本技术整体的空气流体流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在入风口设置过滤网以及过滤棉防止了异物进入风道损坏装置内部结构,提升了本技术的耐久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的纵剖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机模块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的纵剖图。图中标号名称为:100-风筒头部,200-风筒把手,101-控制模块,210-过滤网,220-过滤棉,230-进风室,240-第一进风管道,250-第二进风管道,260-电机模块,270-按键模块,280-电源接口,102-风洞进风口,103-中央风洞,104-风体增压仓,105-增压仓出风口,106-出风保护盖,107-加热仓,108-加热组件,109-风洞内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其中,如图1所示,包括风筒头部100以及风筒把手200,风筒把手200设置在风筒头部200下方;其中,风筒头部100设有控制模块101,风筒把手200设有过滤网210、过滤棉220、进风室230、第一进风管道240、第二进风管道250、电机模块260、按键模块270以及电源接口280;控制模块101设置在风筒头部100内,电源接口280设置在风筒把手200下端并与控制模块101相连,过滤网210以及进风室230设置在风筒把手200下端,过滤棉220设置在过滤网210以及进风室230之间,第一进风管道240设置在进风室230上方并与进风室230以及风筒头部100相通,第二进风管道250设置在第一进风管道240的一侧并与进风室230以及风筒头部100相通;电机模块260设置在进风室230与第一进风管道240之间并与控制模块101以及电源接口280相连,按键模块270设置在电机模块260的一侧并与控制模块101以及电源接口280相连。按键模块270用于向电机模块260发送开启信息;所述电机模块260用于将进风室230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管道240以及第二进风管道250吹到风筒头部100内部;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电机模块260包括电机261、电机固定件262以及至少一个扇叶263;电机261设置在电机固定件262内部,电机261的输出轴穿过电机固定件262,扇叶263固定在电机261的输出轴上。进一步的,电机261包括同步电机、异步电机或直流电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风筒头部100还设有风洞进风口102、中央风洞103、风体增压仓104以及增压仓出风口105;中央风洞103设置在风筒头部100中央,风洞进风口102设置在中央风洞103后方,风体增压仓104设置在中央风洞103的外侧并述第一进风管道240以及第二进风管道250相通风体增压仓104还设置有增压仓出风口105并通过增压仓出风口105与中央风洞103相通,控制模块101设置在风体增压仓104内部。风体增压仓104用于让第一进风管道240以及第二进风管道250吹入的空气流体产生流体环绕,并从增压仓出风口105喷出;增压仓出风口105用于让风体增压仓104内的空气流体喷出并在中央风洞103内部形成流体速度压力差,中央风洞103用于通过所述流体速度压力差吸入风洞进风口102处的空气流体;中央风洞103还用于将所述风体增压仓104内的空气流体与风洞进风口102处的空气流体汇合后从前端喷出。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中的一种。进一步的,风筒头部110还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控制模块101的一侧。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风筒头部100还设有出风保护盖106、加热仓107,以及加热组件108,其中,出风保护盖106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加热仓107设置在风体增压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头部以及风筒把手,所述风筒把手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下方;其中,所述风筒头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风筒把手设有过滤网、过滤棉、进风室、第一进风管道、第二进风管道、电机模块、按键模块以及电源接口;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内,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所述过滤棉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之间,所述第一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上方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第二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电机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按键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机模块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头部以及风筒把手,所述风筒把手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下方;其中,所述风筒头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风筒把手设有过滤网、过滤棉、进风室、第一进风管道、第二进风管道、电机模块、按键模块以及电源接口;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风筒头部内,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设置在所述风筒把手下端,所述过滤棉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进风室之间,所述第一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上方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第二进风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风室以及所述风筒头部相通;所述电机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室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按键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机模块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接口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电机固定件以及至少一个扇叶;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件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固定件,所述扇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洞风道结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同步电机、异步电机或直流电机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风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谌永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