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74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柴油机缸套上设有缸套水进口和缸套水出口,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空调系统;地暖系统;第一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缸套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一循环泵、缸套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该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能有效利用缸套冷却水的余热,满足船舶工作人员生活所需,且能有效的控制缸套水出口和进口的温度,使得系统稳定的运行。

A Device for Utilizing Waste Water from Cylinder Liner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rine diesel engine cylinder liner wate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The diesel engine cylinder liner is equipped with cylinder liner water inlet and cylinder liner water outlet, including: first heat exchanger; second heat exchanger; third heat exchanger; first cooler; second cooler; first circulating pump; second circulating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ground heating system; first circulating loop, which passes through cylinder liner water outlet and first circulating loop in turn. The first hot water inlet, the first hot water outlet, the fourth hot water inlet, the fourth hot water outlet, the first circulating pump and the cylinder liner water inlet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irculating circuit; the second circulating circuit; the third circulating circuit. The marine diesel engine cylinder liner wate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residual heat of cylinder liner cooling water, meet the needs of marine staff,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cylinder liner water outlet and import, so as to make the system run steadi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节能的
,特别涉及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柴油机气缸的安全运行,需要用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而缸套冷却水会直接排放,其余热无法被有效利用,由于缸套冷却水带走柴油机系统热量,使得柴油机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中,柴油机缸套上设有缸套水进口和缸套水出口,包括: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和第一热水出口连通,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第二热水进口和第二热水出口连通,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连通;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第三热水进口和第三热水出口连通,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连通;第一冷却器,包括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第四冷却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第四热水进口和第四热水出口连通,第四冷却水进口与第四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第五冷却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第五热水进口和第五热水出口连通,第五冷却水进口与第五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空调系统;地暖系统;第一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缸套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一循环泵、缸套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一冷水出口、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二循环泵、第一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二冷水出口、第一并联管路、第二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其中,第一并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与空调系统连通,第二管路与地暖系统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路设有第一阀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一冷水出口、第二并联管路、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二循环泵、第一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五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二冷水出口、空调系统、地暖系统、第二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其中,第二并联管路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依次包括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四管路依次包括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冷水出口和空调系统之间设有第三阀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缸套水出口与第一热水进口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热水出口与第四热水进口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循环泵与缸套水进口之间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冷水出口与第二热水进口之间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循环泵与第一冷水进口之间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器内设有第一水泵,第四冷却水进口通过第一水泵与第四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二冷却器内设有第二水泵,第五冷却水进口通过第二水泵与第五冷却水出口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水泵为柱塞泵,第二水泵为柱塞泵,第一冷却器上方安装有第一卸荷阀,第二冷却器上方安装有第二卸荷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水箱,第四冷却水进口设于第一冷却水箱,第四冷却水出口设于第一冷却水箱,第四冷却水进口设有第一补水阀,第四冷却水出口设有第一排液阀,第一冷却水箱内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水箱,第五冷却水进口设于第二冷却水箱,第五冷却水出口设于第二冷却水箱,第五冷却水进口设有第二补水阀,第四冷却水出口设有第二排液阀,第二冷却水箱内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补水阀为电磁阀,第一排液阀为电磁阀,第二补水阀为电磁阀,第二排液阀为电磁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能有效利用缸套冷却水的余热,满足船舶工作人员生活所需,且能有效的控制缸套水出口和进口的温度,使得系统稳定的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2所示,该装置适用于夏季模式: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中,柴油机缸套10上设有缸套水进口和缸套水出口,包括:第一换热器21,包括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和第一热水出口连通,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22,包括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第二热水进口和第二热水出口连通,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连通;第三换热器23,包括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第三热水进口和第三热水出口连通,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连通;第一冷却器31,包括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第四冷却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第四热水进口和第四热水出口连通,第四冷却水进口与第四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二冷却器32,包括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第五冷却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第五热水进口和第五热水出口连通,第五冷却水进口与第五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一循环泵41;第二循环泵42;空调系统60;地暖系统70;第一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缸套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一循环泵41、缸套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一冷水出口、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中,柴油机缸套(10)上设有缸套水进口和缸套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21),包括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所述第一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一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一冷水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22),包括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所述第二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二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二冷水出口连通;第三换热器(23),包括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所述第三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三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三冷水出口连通;第一冷却器(31),包括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第四冷却水出口,所述第四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所述第四热水进口和所述第四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四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二冷却器(32),包括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第五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五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所述第五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五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五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一循环泵(41);第二循环泵(42);空调系统(60);地暖系统(70);第一循环回路,依次通过所述缸套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一循环泵(41)、缸套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中,柴油机缸套(10)上设有缸套水进口和缸套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21),包括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一冷水进口和第一冷水出口,所述第一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一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一冷水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22),包括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二冷水进口和第二冷水出口,所述第二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二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二冷水出口连通;第三换热器(23),包括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三冷水进口和第三冷水出口,所述第三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三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水进口和所述第三冷水出口连通;第一冷却器(31),包括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四冷却水进口、第四冷却水出口,所述第四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所述第四热水进口和所述第四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四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二冷却器(32),包括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五冷却水进口、第五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五冷却水进口通入海水,所述第五热水进口和所述第五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五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五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一循环泵(41);第二循环泵(42);空调系统(60);地暖系统(70);第一循环回路,依次通过所述缸套水出口、第一热水进口、第一热水出口、第四热水进口、第四热水出口、第一循环泵(41)、缸套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循环回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冷水出口、第二热水进口、第二热水出口、第三热水进口、第三热水出口、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二循环泵(42)、第一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依次通过第二冷水出口、第一并联管路、第二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其中,第一并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空调系统(60)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地暖系统(7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第一阀门(51),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循环回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冷水出口、第二并联管路、第五热水进口、第五热水出口、第二循环泵(42)、第一冷水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第五循环回路,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喜冠南周磊倪培永张立志唐炼蓉朱钱龙彭婧华彭超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