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444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和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在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排气被热交换后再排空,在不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口排掉,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与发动机的缸套连接。有益效果:实现底盘车既保留原有的行驶功能和作用,又能在底盘车驻车状态下为台上泵送系统输出动力时,提供液氮气化所需的热量,节省台上发动机,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环保清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氮气的惰性,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低融入油和水,且无毒无污染,在油气田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可提供高纯度氮气的液氮泵送设备得以快速发展。液氮泵送设备的原理是将成品液氮通过泵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液氮在蒸发器通过热量交换进行气化,为油气田作业提供高纯度氮气。目前热回收液氮车是在台上额外布置一台发动机,用来为液氮泵送设备提供动力和用于液氮蒸发的热量,虽然特种设备中使用底盘车发动机进行动力输出的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尚未实现从底盘车发动机中回收热量,因此热回收液氮车的底盘车发动机无法替代台上发动机,只是用于道路的行驶和运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设备成本的增加。为此亟待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用于替代台上发动机的供热,实现底盘车既保留原有的行驶功能和作用,又能在底盘车驻车状态下为台上泵送系统输出动力时,提供液氮气化所需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用于替代台上发动机的供热,实现底盘车既保留原有的行驶功能和作用,又能在底盘车驻车状态下为台上泵送系统输出动力时,提供液氮气化所需的热量,节省台上发动机,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环保清洁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和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在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排气被热交换后再排空,在不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口排掉,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与发动机的缸套连接。进一步地,发动机缸套的输出端与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切换,进入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或进入散热器散热后再回到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为排气换热器。进一步地,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为缸套水换热器。进一步地,切换装置为三通阀或节温器。进一步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底盘车驻车的前提下,当需要气化液氮时,开启余热回收。进一步地,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在底盘车驻车的前提下,当需要气化液氮时,开启余热回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底盘车发动机的热量回收和动力输出,节省了热回收式液氮设备的台上发动机,降低设备成本,减少了液氮车重量和运输的能源消耗。2.底盘车发动机热量通过换热器与余热回收介质实现热量的交换和回收,底盘车发动机相对独立,余热回收系统对发动机无损伤,安全可靠。3.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对发动机进行热量回收,相当于增加了发动机散热系统的能力,解决了底盘车发动机全功率输出时,散热器能力不足的难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和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在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排气被热交换后再排空,在不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口排掉,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与发动机的缸套连接。发动机缸套的输出端与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切换,进入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或进入散热器3散热后再回到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排气余热回收装置为排气换热器6。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为缸套水换热器5。切换装置为三通阀或节温器。包括与排气口连接的切换装置2和与缸套连接的切换装置4。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底盘车驻车的前提下,当需要气化液氮时,开启余热回收。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在底盘车驻车的前提下,当需要气化液氮时,开启余热回收。当底盘车驻车时,底盘车发动机1启动,发动机排气的通道通过切换装置2进行选择,如不需要回收发动机排气热量可直接排空,如需要回收发动机排气热量,则发动机排气被导引到排气换热器6中,进行热交换后再进行排空,这样发动机排出气体的热量通过排气换热器6被回收。另外底盘车发动机缸套水被引入到缸套水换热器5中,在缸套水换热器5中发动机缸套水热量被回收,同时被冷却后的发动机缸套水经过切换装置4的判断,选择直接回缸套或进入散热器3散热后再回缸套,完成发动机缸套水的循环运转。热回收蒸发系统中的介质通过缸套水换热器5和排气换热器6的热量回收后,在蒸发器中对液氮进行气化,或将发动机1热量通过缸套水换热器5和排气换热器6直接将热量传递给液氮,使得液氮得以气化。如此循环往复,为液氮气化提供持续不断的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和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在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排气被热交换后再排空,在不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口排掉,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与发动机的缸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和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排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在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排气被热交换后再排空,在不需要余热回收时,通过切换装置将排气切换,进入排气口排掉,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与发动机的缸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套的输出端与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缸套水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切换,进入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或进入散热器散热后再回到发动机缸套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宗保宋超程可忠崔启利袁圣杰王茂林张文明吴广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