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坤专利>正文

带吸管的瓶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73 阅读:5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吸管的瓶子,是在瓶体(1)上做有从瓶口纵向延伸到瓶子底部的吸管(3),瓶盖上做有与吸管(3)相接的通孔(4),通孔(4)上接有外延的口含吸管(5),饮水时不需打开瓶盖,通过口含吸管即可饮水,具有饮水时不易呛水、水不会从瓶中泼洒出来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饮水瓶结构
现有的饮水瓶,瓶体自身都不带吸管,人们在饮水时,都是打开瓶盖对着瓶口喝水,这种饮水方式时有不便,比如,如果喝水喝得过急,容易被水呛着,水也容易从嘴边漏出,在行车途中喝水,由于车辆颠簸,容易将饮水洒落,小孩喝水或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饮水更是容易呛水并将水撒泼出来,虽然也有人将瓶盖打开后插入一根吸管来吸水,但由于瓶口敞开,水仍然会从瓶口洒落出来,而且吸管在瓶内来回摇晃,使用多有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带吸管、可不开瓶盖就通过吸管饮水、从而使饮水者不致被呛、也不会洒落饮水的瓶子。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是在瓶体上做有从瓶口纵向延伸到瓶子底部的吸管,瓶盖上做有与吸管相接的通孔,通孔上接有外延的口含吸管。制作于瓶体上的吸管有两根;在瓶盖上还套有外盖。使用本技术的瓶子饮水时,不需打开瓶盖,只要用口含住接于瓶盖通孔上的口含吸管吸吮,瓶中的水就会沿瓶体上的吸管通过瓶盖上的通孔和口含吸管被吸入口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水的撒泼,人们通过控制自己的吸吮力来控制吸入水量的的大小和快慢,饮水不会发生抖动,也就不会呛人。在瓶体上制作两根吸管,使得人们通过一根吸管饮水时,另一根吸管中通入空气,减小瓶中的负压,水更易被吸出。在瓶盖上再套一个外盖,可保持口含吸管的清洁卫生。下面将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取开外盖、拔出口含吸管一端后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取开瓶盖后的俯视图。首先,制作如图所示的瓶体1,吸管3是与瓶体1一同制作成一体的,然后制作瓶盖2,瓶盖上制作有两个通孔4,当将瓶盖旋紧盖在瓶口时,盖上的通孔4正好与瓶体上的吸管3相接,瓶盖上的通孔处做有外延的凸柱7,凸柱上套接有口含吸管5,不饮水时,口含吸管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凸柱上,使瓶内水不会通过通孔4泼漏出来,饮水时,取开外盖6,从瓶盖2的一端凸柱上拔开口含吸管含于口中饮水即可,饮水过程中,瓶体1上的一根吸管将水送入口中,另一根吸管通入空气,减小瓶中负压,使瓶中的水能被顺利吸出。为保持瓶盖2和口含吸管5的清洁卫生,可再在瓶盖2上套一个外盖6。瓶内的水用完后,旋开瓶盖2,向瓶中加入水,盖紧瓶盖2,又可继续饮水。本技术也可用作饮料瓶,具有结构新颖独特、便于人们在各种位置不平稳时及动荡状况下饮水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躺在病床上时饮水以及喂婴幼儿饮水时使用。权利要求1.带吸管的瓶子,由瓶体(1)和瓶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瓶体(1)上做有从瓶口纵向延伸到瓶子底部的吸管(3),瓶盖上做有与吸管(3)相接的通孔(4),通孔(4)上接有外延的口含吸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制作于瓶体上的吸管(3)有两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在瓶盖(2)上还套有外盖(6)。专利摘要带吸管的瓶子,是在瓶体(1)上做有从瓶口纵向延伸到瓶子底部的吸管(3),瓶盖上做有与吸管(3)相接的通孔(4),通孔(4)上接有外延的口含吸管(5),饮水时不需打开瓶盖,通过口含吸管即可饮水,具有饮水时不易呛水、水不会从瓶中泼洒出来等优点。文档编号A45F3/16GK2442567SQ0024470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何坤 申请人:何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吸管的瓶子,由瓶体(1)和瓶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瓶体(1)上做有从瓶口纵向延伸到瓶子底部的吸管(3),瓶盖上做有与吸管(3)相接的通孔(4),通孔(4)上接有外延的口含吸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坤
申请(专利权)人:何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