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亚飞专利>正文

对接吸管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402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日常生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盛放、饮用饮品的对接吸管瓶。它主要特征是:它将所设的吸管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仍穿设在瓶盖上,称“上吸管”,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其上端位于瓶外,其下端位于瓶内,其瓶外部分即外吸管,其瓶内部分称“内上吸管”,其在打开瓶盖时不伸出瓶盖口或伸出瓶盖口但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盖口高度”是当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瓶盖口至瓶底的距离;一部分设在瓶体上,称“下吸管”,其下端位于瓶底,其上端高于瓶底。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上吸管的下端与下吸管的上端紧密对接。当打开瓶盖时,上吸管被连同一并拿出--因其不伸出瓶盖口或伸出瓶盖口但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因此较现有吸管瓶方便、卫生。下吸管不被拿出,仍留于瓶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盛放、饮用饮品的对接吸管瓶。技术背景现有喝水、饮料等饮品的吸管瓶的基本结构是,具有瓶体(瓶壁和瓶底的合称);瓶体上设有瓶盖;一根吸管穿设在瓶盖上,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其上端位于瓶外,其下端位于瓶内的瓶底,其瓶外部分称“外吸管”,瓶内部分称“内吸管”在瓶盖上设有气孔;在瓶盖上、外吸管的上方设有密封盖。其用法是,打开密封盖,口含外吸管,吸食饮品,饮品则从瓶中进入吸管、进而进入口中,同时空气从瓶外进入瓶内;打开瓶盖,进行向瓶中倒饮品或其他事——但此时,要将伸出瓶盖口很长的内吸管一并拿出,操作上多少不便,且内吸管拿出后容易弄脏,也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用方便、卫生的对接吸管瓶。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吸管瓶上加以改进的,它具有瓶体;瓶体上设有瓶盖;在瓶盖上设有气孔;在瓶盖上、外吸管的上方设有密封盖。其特征是,它将所设的吸管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仍穿设在瓶盖上,称“上吸管”,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其上端位于瓶外,其下端位于瓶内,其瓶外部分即外吸管,其瓶内部分称“内上吸管”,其在打开瓶盖时不伸出瓶盖口或伸出瓶盖口但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盖口高度”是当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瓶盖口至瓶底的距离;一部分设在瓶体上,称“下吸管”,其下端位于瓶底,其上端高于瓶底。内上吸管和下吸管合称“内吸管”。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上吸管之下端与下吸管之上端紧密对接,此时吸食饮品,饮品可通过对接处由下吸管流至上吸管,而空气不能从对接处进入吸管中,破坏正常吸食。当打开瓶盖时,上吸管被连同一并拿出——因其不伸出瓶盖口或伸出瓶盖口但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因此较现有吸管瓶方便、卫生,下吸管不被拿出,仍留于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此时瓶上部在瓶下部之上。图2是图1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图3是图1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下部图。图4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图5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图6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图7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它的瓶下部是图8和图9的A-A部面图,它的瓶上部是图10的A-A剖面图。图8是图7的瓶下部的俯视图。图9是图7的瓶下部的B-B剖面图。图10是图7的瓶上部的仰视图。图11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它的瓶下部是图12和图13和图14的A-A部面图,它的瓶上部是图15和图16的A-A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瓶下部的俯视图。图13是图11的瓶下部的B-B剖面图。图14是图11的瓶下部的C-C剖面图。图15是图11的瓶上部的仰视图。图16是图11的瓶下部的D-D剖面图。图17是本技术瓶盖盖紧于瓶体上时的整个对接吸管瓶的一种实施例图,它的瓶在瓶盖打开后的瓶上部图、瓶下部图可据图1、图2、图3类推。它的瓶下部是图18和图19和图20的A-A部面图,它的瓶上部是图21的A-A剖面图。图18是图17的瓶下部的俯视图。图19是图17的瓶下部的B-B剖面图。图20是图17的瓶下部的C-C剖面图。图21是图17的瓶上部的仰视图。图22是本技术下吸管通过其底部与瓶底连接时的一种下吸管底部和瓶底实施例图。图23是本技术下吸管通过其底部与瓶底连接时的一种下吸管底部和瓶底实施例图。图24是本技术下吸管通过其底部与瓶底连接时的一种下吸管底部和瓶底实施例图。图25是本技术下吸管通过其底部与瓶底连接时的一种下吸管底部和瓶底实施例图。附图标号的含义1、瓶口(虚线处) 11、瓶底 18、支持架2、瓶盖口(虚线处)12、瓶壁 19、瓶盖板3、密封盖13、吸管上管 20、环形槽4、瓶盖 上吸管上管口 21、环形片5、外吸管14、吸管下管口 22、内弧面6、内吸管下吸管下管 23、瓶盖上板7、上吸管15、上吸管下管口 24、瓶盖下板8、下吸管16、下吸管上管口 25、瓶上底9、气孔 17、内上吸管 26、瓶下底10、上、下吸管对接处 27、瓶外壁28、瓶内壁前后文中有关方向的字“纵”、“横”分别为瓶于水平面竖直放置时或附图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对接吸管瓶总的可分为两大部分瓶上部,包括瓶盖、密封盖、上吸管、气孔;瓶下部,包括瓶体、下吸管。外吸管和内吸管合为吸管;上吸管和下吸管合为吸管。吸管上管口、上吸管上管口、吸管下管口、下吸管下管口、上吸管下管口、下吸管上管口等所在的吸管部位吸管上端、上吸管上端、吸管下端、下吸管下端、上吸管下端、下吸管上端等下再另号标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上、下吸管对接处可位于瓶横截面中央或瓶壁至瓶横截面中央之间,如图1、图4、图5所示,此种对接称“中对接”,包含中对接的对接吸管瓶称“中对接吸管瓶”;还可位于瓶壁处,如图6、图7、图11、图17所示,此种对接称“壁对接”,包含壁对接的对接吸管瓶称“壁对接吸管瓶”。图1、图4、图5、图6、图7、图11、图17对接处示例了若干种上、下吸管对接部位结构。当瓶盖、瓶口部位横截面为圆形时(图7、图11、图17皆示例为圆形),图1、图5因为对接处在中央,图7、图11因为上吸管下端为环形槽、下吸管上端位于环形片内,二者对接后环形槽可以于横向圆周内流通饮品,固它们的瓶盖在瓶口上转动至任一角度盖紧时,上、下吸管口都能相对接通;图4、图6、图7只有在转动至特定角度盖紧时,才能相对接通。在打开瓶盖时,上吸管完全不伸出瓶盖口则可认为完全方便、卫生,伸出时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越短越方便、卫生,只要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就较现有吸管瓶方便、卫生。现有吸管瓶的吸管伸出瓶盖口部分的纵向长度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等于“盖口高度”,打开瓶盖时等于或大于“盖口高度”。当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为实现上、下吸管的紧密对接,一般内吸管纵向上要受到一定压力,这样内上吸管比打开瓶盖不受压时要因受压收缩而变短,变短多少由瓶和内上吸管的材料和结构细节决定,但通常都很微小。图1、图2的上吸管在打开与盖紧瓶盖时都伸出了瓶盖口小段,图5的上吸管在盖紧瓶盖时齐瓶盖口,图4、图6、图7、图11、图17的上吸管在盖紧瓶盖时都未伸出瓶盖口。图中的壁对接吸管瓶都未伸出,实际中的壁对接吸管瓶一般也都不会伸出。中对接时,在由瓶外向瓶内倒饮品、当饮品流冲击在下吸管上端时,有饮品外溅、甚至溅出瓶外的可能。有关方面是,下吸管上端横截面很小,在用杯子、壶等倒时,饮品流粗、流速缓,外溅不易发生;在用自来水龙头注入时,饮品流常细、或流速急,外溅容易发生,但注入时也容易控制操作使饮品流不冲击在下吸管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吸管瓶,具有瓶体;瓶体上设有瓶盖;在瓶盖上设有气孔;在瓶盖上、外吸管的上方设有密封盖,其特征是,它将所设的吸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上吸管”仍穿设在瓶盖上,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其上端位于瓶外,其下端位于瓶内,其瓶外部分即外吸管,其瓶内部分称“内上吸管”,在打开瓶盖时不伸出瓶盖口或伸出瓶盖口但所伸出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盖口高度”,“盖口高度”是当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瓶盖口至瓶底的距离;一部分--“下吸管”设在瓶体上,其下端位于瓶底,其上端高于瓶底;在瓶盖于瓶体上盖紧时,上吸管之下端与下吸管之上端紧密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杨亚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