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63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层、下油墨层、上油墨层和哑光油层,用以通过双层油墨结构来防止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返黄变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层油墨结构的上下油墨层之间存在相界面来阻断应力在油墨层厚度方向的传递,提高了油墨层耐外力冲击性,保证了耐磨损性,并且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双油墨层比单油墨层更不容易被压扁扩散导致实际使用中油墨层分布不均与,因此结构更加稳定。

A Anti-discoloration White Backing Pa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discoloration white base paper.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base layer, a lower ink layer, an upper ink layer and a matte oil layer superimposed in turn to prevent the yellowing and discoloration of the anti-discoloration white base paper through a double-layer ink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nterrupts the transmission of stress in the direction of ink layer thickness through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ink layers of the double-layer ink structure, improves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ink layer and ensures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thickness, the double ink layer is less likely to be flattened and diffused than the single ink layer, resulting i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ink layer in actual use, so the structure is even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
本技术涉及纸材,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产品包装越来越重视,而包装产品的印刷品中大多数在长期存放后,会呈泛黄色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印刷品的油墨在日光的照射下,油墨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市场上常见的纸材一般结构均为在纸材使用面上印刷仅一层油墨,使油墨不仅容易暴露于空气中被侵蚀,还容易导致油墨层被刮损,无法对纸材基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纸材基层容易泛黄变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能够有效保护纸材,使得纸材不容易返黄变色。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层、下油墨层、上油墨层和哑光油层,用以通过双层油墨结构来防止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返黄变色。进一步的,所述哑光油层上设有防磨层。进一步的,所述防磨层为上端面涂设有防磨材料层的塑料膜。进一步的,所述哑光油层与防磨层之间还设有抗紫外线层。进一步的,所述下油墨层为光学可变防伪油墨。进一步的,所述上油墨层为水性油墨层或油性油墨层。进一步的,所述哑光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01~0.02mm。进一步的,所述上油墨层与下油墨层的厚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中纸材单层油墨层相比,本技术的双层结构的优势在于,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单层油墨层过厚容易被压扁扩散,导致实际使用中油墨层的分布并不均匀,从而无法较好的保护基层,而双层油墨层的单层油墨层的厚度仅为现有技术中油墨层的一半,使得本技术的油墨层不容易被扩散压扁,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基层;同时,双层油墨层结构中,上油墨层与下油墨层之间存在相界面,该相界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断层。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双层油墨层内部会产生一个受到该外地传递诱发的应力,相界面能够阻断该应力在油墨层的厚度方向的传递,即应力不能从油墨层的一个表面传递到另一个表面,由此较好地消除了应力,提高了油墨层耐外力冲击性,保证了耐磨损性,从而提高了油墨层对基层的耐返黄的保护作用;相反,与本申请相同厚度的单层油墨,由于油墨为均相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油墨层内部所产生有外力诱发的应力能够顺利地在油墨层的厚度方向传递,不会被阻断,从而使得应力对油墨层的撕裂或其他损害,降低了耐磨损性,使得基层容易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返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厚度的单油墨层与双油墨层的受力示意图;图中:1-基层、2-下油墨层、3-上油墨层、4-哑光油层、5-防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层1、下油墨层2、上油墨层3和哑光油层4,其中上油墨层与下油墨层之间存在相界面,该相界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断层。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双层油墨层内部会产生一个受到该外地传递诱发的应力,相界面能够阻断该应力在油墨层的厚度方向的传递,即应力不能从油墨层的一个表面传递到另一个表面,由此较好地消除了应力,提高了油墨层耐外力冲击性,保证了耐磨损性,从而提高了油墨层对基层的耐返黄的保护作用;同时,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单层油墨层过厚容易被压扁扩散,导致实际使用中油墨层的分布并不均匀,从而无法较好的保护基层,而双层油墨层中的单层油墨层的厚度仅为现有技术中油墨层的一半,使得本技术的油墨层不容易被扩散压扁,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基层。所述哑光油层4能够对油墨层进行保护,达到防尘、防油、防潮、耐磨效果,通过减小油墨层的损耗来更好的保护基层不会变色返黄。在所述哑光油层4上还设有防磨层5,用以设置在本技术最外层,进一步的减小纸材与其他物体接触摩擦时对油墨层的损耗。在本技术中,所述防磨层5选用上端面涂设有防磨材料层的塑料膜,因为塑料膜成本低、易大量生产,便于大批量生产。在哑光油层4与防磨层5之间还设有抗紫外线层,通过所述抗紫外线层来减小纸材直接暴露在太阳照射下时紫外线对油墨层的影响,通过保护油墨层进而更好的保护纸材不会变色返黄。在本技术中,所述下油墨层2为光学可变防伪油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时,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此来达到防伪的效果;所述上油墨层3能够根据纸材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为水性油墨层或者油性油墨层。其中,所述哑光油层4的厚度范围为0.01~0.02mm,所述上油墨层3与下油墨层2的厚度相同。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其特征为,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层(1)、下油墨层(2)、上油墨层(3)和哑光油层(4),用以通过双层油墨结构来防止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返黄变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其特征为,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层(1)、下油墨层(2)、上油墨层(3)和哑光油层(4),用以通过双层油墨结构来防止所述防变色白色底纸返黄变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其特征为,所述哑光油层(4)上设有防磨层(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其特征为,所述防磨层(5)为上端面涂设有防磨材料层的塑料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变色白色底纸,其特征为,所述哑光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浩波孙鹏朱小利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