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控制电路及电控永磁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13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负载连接,并至少能够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或反向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的电控永磁控制器,其具有体积小,控制精确等优点。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ermanent Magnet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boost circuit module, a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a first relay module and a second relay module. The boost circuit module is connected to a DC power supply, and th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is in series with the boost circuit module. The first relay module can connect th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with the boost circuit module. The first relay module can connect th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with the second relay module to make th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discharge. The second relay modul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load, and at least can make th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module output forward or reverse current to the load.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ermanent magnet controller adopting the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and accurat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控制电路及电控永磁控制器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电控永磁控制器,属于电控磁力

技术介绍
电控磁力产品是传统电磁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磁吸力大、体积小等优点,且只需在充/退磁功能转换瞬间供电,既节约了大量电能,又可以减少线圈长时间通电引起的损耗与线圈发热引起的工件热变形。电控永磁器件控制器作为电控磁力产品的核心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控磁力产品的整体性能及使用安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采用直接蓄电池和市电供电的电控永磁器件控制器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市电的可控硅移相控制技术与功率管脉宽调制稳压技术的控制器,其电控永磁器件的磁性吸力随充磁时的市电电压、环境温度的波动变化较大,无法对电永磁吸盘的磁性吸力进行精确控制;功率管脉宽调制稳压技术的输出为恒压特性,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输出励磁电流波动较大,当电永磁吸盘励磁线圈出现绝缘故障时,输出电流将急剧增大,极易造成励磁线圈因过热而烧毁;当外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时,进行充、退磁操作易造成电永磁吸盘励磁线圈过热烧毁或因欠励磁而磁力不足或无法退磁。2)通常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输入的IGBT、功率管或继电器控制,如CN102351125A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式电控永磁铁,其输出控制电压的大小取决于蓄电池的容量。当电源电压过低时,进行充、退磁操作易造成电永磁吸盘因欠励磁而磁力不足或无法退磁,若想提高提高其输出电压,就得增加蓄电池电压,从而会增加蓄电池尺寸,增加了控制器的体积;一些电控永磁器件的内阻仅有几欧姆甚至是不到1欧姆或当电永磁吸盘励磁线圈出现绝缘故障时,此时相当于将蓄电池正负极短接,对蓄电池造成损坏,从而影响电控磁力产品的整体性能及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电控永磁控制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者,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负载连接,并至少能够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或反向电流。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控永磁控制器,其包括壳体、信号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和电压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电控永磁控制器采用直流电源作为电源输入,不易受市电电压、环境温度影响;本技术提供的电控永磁器件控制器具有升压电路模块,体积小,输出电压大;当外界输入电压较小不能驱动电控永磁器件时,所述的升压电路模块可增加输入电压,达到预期控制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电控永磁控制器采用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充/放电进行充/退磁,输出电压可控,有效保护线圈及电控永磁器件;同时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具有隔离作用,使得输出电压不会影响输入端电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控永磁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电压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升压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者,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负载连接,并至少能够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或反向电流。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包括DC-DC升压电路。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包括电感模块、二极管模块、MOS管模块以及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电感模块与二极管模块依次串联设置于升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MOS管模块的第一电极连接于电感模块和二极管模块之间、第二电极接地、第三电极与脉冲输入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模块和输出端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模块与第一电容模块并联设置。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压电路模块与直流电源并联。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容。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包括复数个第二电容模块,任意两个第二电容模块之间串联或者并联;每个所述第二电容模块包括复数个电容,任意两个电容之间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与负载连接,使负载的正端与电容储能电路模块连接,负端接地,从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电流;或者,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与负载连接,使负载的负端与电容储能电路模块连接,正端接地,从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反向电流。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还与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脉冲输入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公共端与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串联,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闭端与升压电路模块的正极串联;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继电器模块的第一常闭端并联后与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开端串联,第二继电器模块的第二常开端和第二常闭端并联后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控永磁控制器,其包括壳体、信号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电压控制电路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控永磁控制器还包括电压档位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档位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连接。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电控永磁控制器还包括电压档位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档位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档位控制模块包括硬件调档和软件调档。具体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永磁器件控制器,包括壳体、信号控制电路以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和电压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更为具体的,直流电源输入,经过升压电路模块增加输入电压,通过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存储/释放电能,以达到增加输出电压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控制电控永磁器件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升压电路模块为DC-DC升压电路,所述DC-DC升压电路包括二极管、电容、电感、MOS管,使得电容放电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从而升高电压。作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者,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负载连接,并至少能够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或反向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电路模块、电容储能电路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以及第二继电器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模块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能够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升压电路模块连接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者,连接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而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还与负载连接,并至少能够使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向负载输出正向或反向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包括DC-DC升压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包括电感模块、二极管模块、MOS管模块以及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电感模块与二极管模块依次串联设置于升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MOS管模块的第一电极连接于电感模块和二极管模块之间、第二电极接地、第三电极与脉冲输入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模块和输出端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模块与第一电容模块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模块与直流电源并联;和/或,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储能电路模块包括复数个第二电容模块,任意两个第二电容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珍林旻李金恩闫阿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