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芯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783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化设备领域的线芯夹持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板、主轴电机和主轴夹持机构,主轴夹持机构横向整齐排列安装于固定板上,主轴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转动组件、主轴定位外套和夹持组件,主轴转动组件由主轴座和主轴体构成,夹持组件由弹性夹持管和夹持套筒构成,夹持套筒由夹持气缸带动进行前后移动,通过控制夹持套筒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夹紧与放松动作,夹持套筒进行前移时,喇叭形夹头受压合面的挤压而夹紧,夹持套筒进行后移时,喇叭形夹头不再受挤压而张开,与传统的弹簧推动套筒的结构相比,气缸控制夹紧与放松,控制精度高,其夹持力更好,夹持更稳定牢固,喇叭形夹头夹持时受力均匀,不会磨损线芯。

Wire core cl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e core clamping device 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fixed plate, a spindle motor and a spindl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spindle clamp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on the fixed plate. The spindle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spindle rotating component, a spindle positioning outer sleeve and a clamping component. The spindle rotating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a spindle seat and a spindle body, and the clamping component is elastic. The clamping sleeve is composed of clamping pipe and clamping sleeve. The clamping sleeve is driven by the clamping cylinder to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The clamping and relaxing ac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front and backward movement of the clamping sleeve. When the clamping sleeve moves forward, the horn-shaped chuck is clamped by pressing the pressure joint. When the clamping sleeve moves backward, the horn-shaped chuck is no longer pressed and opened, and the traditional spring-driven sleeve structure is adopted. Compared with cylinder clamping and loosening,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high, the clamping force is better, the clamping force is more stable and firm, the clamping force of bell-shaped clamp is even, and the wire core will not be wo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芯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备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夹持设备。
技术介绍
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线芯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线芯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在线圈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全自动绕线机,现有的全自动绕线机可实现自动上料、自动夹持、自动绕线和自动下料等一系列工序。自动夹持工序由夹持装置完成,夹持装置用于夹紧线芯,并带动线芯转动,以实现绕线工序。现有的夹持装置包括主轴、套筒和夹头,套筒的后端通过弹簧与主轴进行连接,套筒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实现前后伸缩活动,从而实现夹头的夹紧与放松动作。而弹簧输出的弹力不均匀,且弹簧使用寿命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弹力会下降,从而影响夹持效果和夹持精度。另外,现有的夹头为提高夹持的稳定性而设置咬合齿,咬合齿会磨线芯表面的绝缘层,从而导致线芯报废,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线芯夹持装置,其夹持力更好,夹持更稳定,且不会损坏线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线芯夹持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板、主轴电机和主轴夹持机构,主轴夹持机构横向整齐排列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主轴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转动组件、主轴定位外套和夹持组件,主轴定位外套为中空结构,主轴定位外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主轴转动组件由主轴座和主轴体构成,主轴体安装于主轴座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主轴座的前端配对穿过主轴定位外套的中心,并可在主轴定位外套内进行自由转动,主轴座的后端通过传动带与主轴电机进行连接,由主轴电机带动主轴转动组件进行同步转动,夹持组件由可自由开合的弹性夹持管和中空的夹持套筒构成,弹性夹持管的后端固定在主轴体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当主轴电机动作时,带动弹性夹持管进行同步转动,弹性夹持管的前端为用于夹持线芯的喇叭形夹头,夹持套筒套装在弹性夹持管的外围,夹持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弹性夹持管外围形状配对的压合面,主轴定位外套的前方设有用于安装夹持套筒的夹持座,夹持座为中空结构,夹持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夹持座内,夹持座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其进行前后移动的夹持气缸,当夹持气缸带动夹持座及夹持套筒整体进行后移时,喇叭形夹头张开,当夹持气缸带动夹持座及夹持套筒整体进行前移时,喇叭形夹头受压合面的挤压而夹紧。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喇叭形夹头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夹爪围绕构成,相邻两个夹爪之间留有间距相等的弹性缝隙。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后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夹持气缸的气缸支架,夹持气缸向前安装在气缸支架上。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气缸与夹持座之间通过横向导杆进行连接,横向导杆的后端与夹持气缸的伸缩杆进行连接,夹持气缸的中部可滑动地穿过固定板,横向导杆的前端与夹持座进行固定连接。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主轴座的后端设有带齿的皮带轮,皮带轮通过齿形皮带与主轴电机进行连接。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主轴夹持机构共设有三组以上,每组主轴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且间距相等。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夹持组件由弹性夹持管和夹持套筒构成,夹持套筒由夹持气缸带动进行前后移动,在进行夹持动作时,通过控制夹持套筒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夹紧与放松动作,夹持套筒进行前移时,喇叭形夹头受压合面的挤压而夹紧,夹持套筒进行后移时,喇叭形夹头不再受挤压而张开,与传统的弹簧推动套筒的结构相比,气缸控制夹紧与放松,控制精度高,其夹持力更好,夹持更稳定牢固,另外,喇叭形夹头夹持时受力均匀,不会磨损线芯,保证线芯不良率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后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轴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轴夹持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轴夹持机构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为固定板,2为主轴电机,3为夹持气缸,4为主轴座,5为主轴体,6为主轴定位外套,7为横向导杆,8为夹持套筒,9为弹性夹持管,10为喇叭形夹头,11为夹持座,12为轴承,13为定位盖,14为气缸支架,15为皮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6,其具体实施的线芯夹持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板1、主轴电机2和四组结构相同的主轴夹持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轴夹持机构横向整齐排列安装于固定板1上。如图3-图6主轴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转动组件、主轴定位外套6和夹持组件,主轴定位外套6为中空结构,主轴定位外套6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上,主轴转动组件由主轴座4和主轴体5构成,主轴体5安装于主轴座4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主轴座4的前端配对穿过主轴定位外套6的中心,并通过定位盖13进行锁紧,使主轴座4可在主轴定位外套6内进行自由转动,主轴座4的后端设有带齿的皮带轮15,皮带轮15通过齿形皮带(未图示)与主轴电机2进行连接,由主轴电机2带动主轴转动组件进行同步转动,夹持组件由可自由开合的弹性夹持管9和中空的夹持套筒8构成,弹性夹持管9的后端固定在主轴体5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当主轴电机2动作时,带动弹性夹持管9进行同步转动,弹性夹持管9的前端为用于夹持线芯的喇叭形夹头10,喇叭形夹头10由三个结构相同的夹爪围绕构成,相邻两个夹爪之间留有间距相等的弹性缝隙,夹持套筒8套装在弹性夹持管9的外围,夹持套筒8的内壁设有与弹性夹持管9外围形状配对的压合面。主轴定位外套6的前方设有用于安装夹持套筒8的夹持座11,夹持座11为中空结构,夹持套筒8通过轴承12安装在夹持座11内,夹持座11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其进行前后移动的夹持气缸3,固定板1的后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夹持气缸3的气缸支架14,夹持气缸3向前安装在气缸支架14上,夹持气缸3与夹持座11之间通过两根横向导杆7进行连接,横向导杆7的后端与夹持气缸3的伸缩杆进行连接,夹持气缸3的中部可滑动地穿过固定板1,横向导杆7的前端与夹持座11进行固定连接。在进行夹持动作时,通过控制夹持套筒8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夹紧与放松动作,夹持套筒8进行前移时,喇叭形夹头10受压合面的挤压而夹紧,夹持套筒8进行后移时,喇叭形夹头10不再受挤压而张开,与传统的弹簧推动夹头的结构相比,气缸控制夹紧与放松,控制精度高,其夹持力更好,夹持更稳定牢固。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线芯夹持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板、主轴电机和主轴夹持机构,主轴夹持机构横向整齐排列安装于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转动组件、主轴定位外套和夹持组件,主轴定位外套为中空结构,主轴定位外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主轴转动组件由主轴座和主轴体构成,主轴体安装于主轴座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主轴座的前端配对穿过主轴定位外套的中心,并可在主轴定位外套内进行自由转动,主轴座的后端通过传动带与主轴电机进行连接,由主轴电机带动主轴转动组件进行同步转动,夹持组件由可自由开合的弹性夹持管和中空的夹持套筒构成,弹性夹持管的后端固定在主轴体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当主轴电机动作时,带动弹性夹持管进行同步转动,弹性夹持管的前端为用于夹持线芯的喇叭形夹头,夹持套筒套装在弹性夹持管的外围,夹持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弹性夹持管外围形状配对的压合面,主轴定位外套的前方设有用于安装夹持套筒的夹持座,夹持座为中空结构,夹持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夹持座内,夹持座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其进行前后移动的夹持气缸,当夹持气缸带动夹持座及夹持套筒整体进行后移时,喇叭形夹头张开,当夹持气缸带动夹持座及夹持套筒整体进行前移时,喇叭形夹头受压合面的挤压而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线芯夹持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板、主轴电机和主轴夹持机构,主轴夹持机构横向整齐排列安装于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转动组件、主轴定位外套和夹持组件,主轴定位外套为中空结构,主轴定位外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主轴转动组件由主轴座和主轴体构成,主轴体安装于主轴座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主轴座的前端配对穿过主轴定位外套的中心,并可在主轴定位外套内进行自由转动,主轴座的后端通过传动带与主轴电机进行连接,由主轴电机带动主轴转动组件进行同步转动,夹持组件由可自由开合的弹性夹持管和中空的夹持套筒构成,弹性夹持管的后端固定在主轴体的前端中心且向前延伸,当主轴电机动作时,带动弹性夹持管进行同步转动,弹性夹持管的前端为用于夹持线芯的喇叭形夹头,夹持套筒套装在弹性夹持管的外围,夹持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弹性夹持管外围形状配对的压合面,主轴定位外套的前方设有用于安装夹持套筒的夹持座,夹持座为中空结构,夹持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夹持座内,夹持座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其进行前后移动的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关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