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71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包括支撑座、横杆、两安放部、两固定部和托放件,支撑座向内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有缺口,凹槽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支撑座顶端设有搭放槽;横杆中部设有搭放部;横杆横放设于缺口内,搭放部对应设于搭放槽内;第一安放部一侧与横杆一端连接,另一侧交叉设置有第一、第二自由端,第一、第二自由端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齿条,第一、第二自由端分别穿过第一固定部,并啮合设置;第二安放部一侧与横杆另一端连接,另一侧交叉设置有第三、第四自由端,第三、第四自由端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三、第四齿条,第三、第四自由端分别穿过第二固定部,并啮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调节适应不同大小物品称量。

A Simple Balance for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mple balance for teaching experiment,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base, a cross bar, two placing parts, two fixing parts and a supporting part. The support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inward, a gap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ove, a supporting post at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 placing groove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base, a placing part in the middle of the cross bar, a placing part in the notch, and a placing part corresponding to the placing groove. One side of the plac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cross bar, and the other side is inters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e ends.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e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racks on the opposite fac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e ends.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e ends pass through the first fixed part and mesh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plac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ross bar, and the other side is intersected with the third and fourth free ends, and the third and the second free ends. The fourth free end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third and fourth racks on the opposite surface,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free ends pass through the second fixed part respectively, and are meshed. The produc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the weighing of 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用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
技术介绍
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经常需要用到试剂、化学药品或者其他物品进行实验,而天平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可以通过天平的杠杆原理,在天平两端各设一小盘,一端放砝码,另一端放需要称重的物品,可以很方便的测得待测物品的重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天平测试由于被测物可以是各种不同物质,体积有大有小,但现有的教学天平两端只能设置固定大小的托放件进行测量,局限性很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教学用天平,可调节适应不同大小物品称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包括支撑座、横杆、第一安放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安放部、第二固定部以及两个托放件,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横向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凹槽内部连通的缺口,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座的顶端沿所述凹槽纵向设有搭放槽;所述横杆中部沿垂直于所述横杆长度的方向设有搭放部;所述横杆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立柱抵接,所述搭放部对应设于所述搭放槽内;所述第一安放部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的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贯穿其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且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安放部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贯穿其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分别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且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托放件分别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安放部和所述第二安放部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横杆通过两侧的搭放部搭放设于支撑座内,并用支撑立柱顶住横杆,形成一个支点,横杆两端的安放部均可以通过自由端上的齿条相互啮合的收紧或松开,只需要调节两齿条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即可,这样就可以根据待称量物品的大小、类型选择合适大小、类型的托放件,将横杆一端的托放件内放待称量物品,另一端的托放件内放砝码,横杆以支撑立柱为支点平衡后可以准确测出物品种类。安防部的收紧或松开可以适应各种规格的托放件,称量不受局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刻度,所述搭放部可沿所述横杆长度方向滑动的设于所述横杆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先预估待称量物品的总重量,然后将物品放入一个托放件内,将另一个托放件内配上若干砝码,当砝码的重量配的差不多了,可以通过滑动搭放部的位置,使得横杆的支点发生改变,称重读数是当搭放部滑动到横杆基本水平时,砝码重量加上搭放部对应的刻度值就是称重值,适用不方便直接用砝码称重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搭放部为由所述横杆的两侧分别向远离所述横杆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出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横杆搭放设于支撑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下端呈圆弧状,所述搭放槽为与所述凸出部形状匹配的圆弧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横杆通过凸出部在搭放槽内形成杠杆摆动更加顺畅,摩擦力小,不至于卡顿。进一步地,所述托放件为塑料杯体、玻璃杯体、塑料圆盘或玻璃圆盘。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待称重物品,固态的、液态的都可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安放部优选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座优选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撑座,2、横杆,3、第一安放部,4、第一固定部,5、第二安放部,6、第二固定部,7、托放件,8、凹槽,9、缺口,10、搭放槽,11、搭放部,12、第一自由端,13、第二自由端,14、第一齿条,15、第二齿条,16、第三自由端,17、第四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包括支撑座1、横杆2、第一安放部3、第一固定部4、第二安放部5、第二固定部6以及两个托放件7,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8,所述凹槽8横向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凹槽8内部连通的缺口9,所述凹槽8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沿所述凹槽8纵向设有搭放槽10;所述横杆2中部沿垂直于所述横杆2长度的方向设有搭放部11;所述横杆2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凹槽8内,并与所述支撑立柱抵接,所述搭放部11对应设于所述搭放槽10内;所述第一安放部3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13,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所述第一固定部4设有贯穿其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分别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且所述第一齿条14和所述第二齿条15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安放部5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三自由端16和第四自由端17,所述第三自由端16和所述第四自由端17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固定部6设有贯穿其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自由端16和所述第四自由端17分别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6,且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托放件7分别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安放部3和所述第二安放部5的中间。本技术产品横杆2通过两侧的搭放部11搭放设于支撑座1内,并用支撑立柱顶住横杆2,形成一个支点,横杆2两端的安放部均可以通过自由端上的齿条相互啮合的收紧或松开,只需要调节两齿条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即可,这样就可以根据待称量物品的大小、类型选择合适大小、类型的托放件,将横杆2一端的托放件7内放待称量物品,另一端的托放件7内放砝码,横杆以支撑立柱为支点平衡后可以准确测出物品种类。安防部的收紧或松开可以适应各种规格的托放件,称量不受局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为了便于支撑立柱为横杆2作支点,将横杆2略微顶起,形成杠杆,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称量,是靠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顶住横杆2中部。考虑到需要适应不方便直接用砝码称重的情况,优选地,所述横杆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刻度,所述搭放部11可沿所述横杆2长度方向滑动的设于所述横杆2上。可以先预估待称量物品的总重量,然后将物品放入一个托放件7内,将另一个托放件7内配上若干砝码,当砝码的重量配的差不多了,可以通过滑动搭放部11的位置,使得横杆2的支点发生改变,称重读数是当搭放部11滑动到横杆2基本水平时,砝码重量加上搭放部对应的刻度值就是称重值。值得说明的是,搭放部11上可以通过设置滑槽,挂接到横杆2上,滑槽可以沿横杆2的两侧进行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横杆(2)、第一安放部(3)、第一固定部(4)、第二安放部(5)、第二固定部(6)以及两个托放件(7),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8),所述凹槽(8)横向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凹槽(8)内部连通的缺口(9),所述凹槽(8)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沿所述凹槽(8)纵向设有搭放槽(10);所述横杆(2)中部沿垂直于所述横杆(2)长度的方向设有搭放部(11);所述横杆(2)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凹槽(8)内,并与所述支撑立柱抵接,所述搭放部(11)对应设于所述搭放槽(10)内;所述第一安放部(3)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13),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所述第一固定部(4)设有贯穿其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分别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且所述第一齿条(14)和所述第二齿条(15)互相啮合;所述第二安放部(5)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三自由端(16)和第四自由端(17),所述第三自由端(16)和所述第四自由端(17)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固定部(6)设有贯穿其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自由端(16)和所述第四自由端(17)分别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6),且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互相啮合;两个所述托放件(7)分别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安放部(3)和所述第二安放部(5)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实验用简易天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横杆(2)、第一安放部(3)、第一固定部(4)、第二安放部(5)、第二固定部(6)以及两个托放件(7),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8),所述凹槽(8)横向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凹槽(8)内部连通的缺口(9),所述凹槽(8)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沿所述凹槽(8)纵向设有搭放槽(10);所述横杆(2)中部沿垂直于所述横杆(2)长度的方向设有搭放部(11);所述横杆(2)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凹槽(8)内,并与所述支撑立柱抵接,所述搭放部(11)对应设于所述搭放槽(10)内;所述第一安放部(3)呈环状设置,其一侧与所述横杆(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侧具有重叠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13),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所述第一固定部(4)设有贯穿其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3)分别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且所述第一齿条(14)和所述第二齿条(15)互相啮合;所述第二安放部(5)呈环状设置,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辉陈转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