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52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排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屏蔽件设于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端子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分别位于屏蔽件两侧,第一遮蔽件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遮蔽件的第三接触部相接触,第一遮蔽件的第二接触部与屏蔽件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绝缘本体内。绝缘本体对第二接触部和屏蔽件有抵压力,使第二接触部与屏蔽件间的接触更可靠,同时绝缘本体可使第二接触部与屏蔽件的接触位置和空气隔绝,从而第二接触部与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不易形成氧化层或沾上灰尘。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hich comprises a row of terminal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 shielding part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nd on one side of a row of terminals, a first shielding part and a second shielding part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ielding part, the first contact part of the first shielding part and the third contact part of the second shielding part are in contact,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of the first shielding par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hiel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hielding par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hielding The contact position between the contact part and the shielding part is located in the insulation body. The insulating body can withstand the pressure on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the shielding part, which makes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the shielding part more reli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ulating body can isolate the contact position and air between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the shielding part, so that the contact position between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the shielding part is not easy to form oxide layer or d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接地效果良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多个端子成上下两排收容于所述基部并延伸入所述舌板,一屏蔽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位于上排多个所述端子和下排多个所述端子之间,一上遮蔽件覆盖在靠近所述基部的所述舌板上表面,一下遮蔽件覆盖在靠近所述基部的所述舌板下表面,使得上排多个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屏蔽件和所述上遮蔽件之间,下排多个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屏蔽件和所述下遮蔽件之间,所述上遮蔽件和所述下屏蔽件于靠近所述基部的所述舌板外侧相扣持,且所述屏蔽件于所述舌板外侧抵接所述上遮蔽件,由于所述屏蔽件、所述上遮蔽件和所述下遮蔽件之间形成导电通路,故对上排多个所述端子和下排多个所述端子周围的杂音讯号进行接地。然而,在运输或使用时,电连接器难免会发生晃动、撞击或跌落,所述上遮蔽件和所述下屏蔽件之间的扣持效果有限,容易发生松脱的现象,并且所述上遮蔽件和所述屏蔽件之间也会容易出现抵接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无法保证对杂音讯号稳定接地的效果。同时,由于所述上遮蔽件和所述下屏蔽件的扣持结构裸露于所述舌板外侧,并且所述屏蔽件也是于所述舌板外侧抵接所述上遮蔽件,这样容易在表面形成氧化层或沾上灰尘,从而也容易造成所述上遮蔽件与所述屏蔽件间和所述上遮蔽件与所述下屏蔽件间的导电通路不稳定,影响对杂音讯号的接地效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蔽件与屏蔽件在绝缘体内可靠接触,并且接触位置不易形成氧化层和沾上灰尘的具有良好接地效果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前后错开。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上本体、一下本体和一本座,所述第一遮蔽件固持于所述上本体,所述第二遮蔽件固持于所述下本体,所述上本体、所述下本体和所述本座三者一起注塑成型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本座内。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一排所述端子固设于所述基部,且延伸显露于所述舌板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基部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具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一第一部,自所述第一部向后延伸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一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一排所述端子中具有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二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一延展部,所述延展部具有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朝所述延伸臂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并延伸所述第三接触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板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板面接触。进一步地,具有一遮蔽壳和一金属件,所述遮蔽壳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遮蔽壳具有一大径部和自所述大径部向后延伸的一小径部,所述金属件具有一衔接部和自所述衔接部延伸的至少一耳部,所述衔接部焊接于所述小径部,所述耳部焊接于所述屏蔽件,且所述耳部用以固定于一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遮蔽件、所述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可以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和所述第二遮蔽件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的接触和导电通路。而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对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屏蔽件有抵压力,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间的接触更可靠,同时所述绝缘本体可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和空气隔绝,从而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不易形成氧化层或沾上灰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遮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屏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绝缘外壳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具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部,自所述第一部向后延伸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一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屏蔽件焊接。进一步地,一排所述端子中具有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二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一延展部,所述延展部具有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朝所述第一遮蔽件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并延伸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遮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遮蔽件之间的焊接方式为点焊,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屏蔽件之间的焊接方式为点焊。进一步地,具有一遮蔽壳和一金属件,所述遮蔽壳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遮蔽壳具有一大径部和自所述大径部向后延伸的一小径部,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遮蔽件的焊接位置对应设于所述小径部处,所述金属件具有一衔接部,所述衔接部与所述小径部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具有至少一耳部,所述耳部与所述屏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且所述耳部用以固定于一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遮蔽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屏蔽件焊接固定,可以可靠地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所述第二遮蔽件和所述屏蔽件三者,所述第一遮蔽件、所述第二遮蔽件和所述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可以进一步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所述第二遮蔽件和所述屏蔽件三者在电连接器中的位置,保持稳定的接触和导电通路。而且因为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而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屏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遮蔽件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焊接固定,所述绝缘外壳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内部和外部隔离,降低所述绝缘外壳和所述绝缘本体间空气的流动性,从而不易形成氧化层或沾上灰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遮蔽件和所述屏蔽件分别设于一排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CN 201811613413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前后错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上本体、一下本体和一本座,所述第一遮蔽件固持于所述上本体,所述第二遮蔽件固持于所述下本体,所述上本体、所述下本体和所述本座三者一起注塑成型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本座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一排所述端子固设于所述基部,且延伸显露于所述舌板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基部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件具有一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具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一第一部,自所述第一部向后延伸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的一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具有所述第二接触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一排所述端子中具有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接触。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件具有一第二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一延展部,所述延展部具有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朝所述延伸臂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并延伸所述第三接触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板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屏蔽件板面接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具有一遮蔽壳和一金属件,所述遮蔽壳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遮蔽壳具有一大径部和自所述大径部向后延伸的一小径部,所述金属件具有一衔接部和自所述衔接部延伸的至少一耳部,所述衔接部焊接于所述小径部,所述耳部焊接于所述屏蔽件,且所述耳部用以固定于一电路板。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一排所述端子的一侧;一第一遮蔽件和一第二遮蔽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