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748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镜头模组包括镜筒、透镜组和压环。镜筒开设有贯通的收容腔,镜筒靠近像侧的一端设置有衔接部;衔接部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透镜组包括安装透镜及压紧透镜;压紧透镜包括位于中间的透镜元件以及环绕透镜元件设置的安装部;安装部具有靠近像侧的第一端面、靠近物侧的第二端面及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侧面;安装部的侧面与衔接部的内表面抵触。压环包括压合部及固定部;压合部与第一端面抵触以挤压压紧透镜,固定部通过衔接部的外表面与镜筒连接,压环通过压合部将压紧透镜和安装透镜压紧在收容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的镜筒不易受力变形,不影响镜片组装。

Lens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ns module, a camera modul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lens module includes a lens barrel, a lens group and a pressure ring. The mirror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receiving chamber, and a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mirror barrel near the image side; the connecting part includes the opposite inner surface and the outer surface. The lens group includes a mounting lens and a compacting lens; the compacting lens includes a lens element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a mounting part arranged around the lens element; the mounting part has a first end face near the image side, a second end face near the object side and a side connecting the first end face and the second end face; and the side of the mounting part conflicts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pressing ring includes a pressing part and a fixing part; the pressing part conflicts with the first end face to squeeze the lens, and the fix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rrel throug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pressing ring compresses the compressing lens and the installation lens in the receiving chamber through the pressing part. The lens module, the camera module and the lens barrel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not easily deformed by force and do not affect the lens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镜头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镜头通常包括多个镜片及镜筒,一般地,镜筒的外径固定保持不变,镜片从像侧到物侧依次装入镜筒,最后装入的镜片(最靠近像侧的镜片)的外径通常较大,因此,与最靠近像侧的镜片对应处的镜筒的肉厚较薄,压环设置在镜筒内压附镜片时,镜筒容易受力变形,影响镜片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包括镜筒、透镜组和压环。所述镜筒开设有贯通的收容腔,所述镜筒靠近像侧的一端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和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透镜组包括安装透镜及压紧透镜,所述安装透镜和所述压紧透镜均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压紧透镜包括位于中间的透镜元件以及环绕所述透镜元件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靠近像侧的第一端面、靠近物侧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部的侧面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抵触。所述压环包括压合部及固定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面抵触以挤压所述压紧透镜,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衔接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压环通过所述压合部将所述压紧透镜和所述安装透镜压紧在所述收容腔内。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通过压环与镜筒的靠近像侧的一端的衔接部相配合压附压紧透镜,相较于压环设置在镜筒内压附衔接部的内表面,压环设置在镜筒外压附衔接部的外表面时,衔接部被限制在压紧透镜和压环之间,不易受力变形,不会影响镜片组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包括筒壁及顶壁,所述筒壁呈环形,所述顶壁设置在所述筒壁靠近物侧的一端,所述安装透镜靠近物侧的端面的周缘处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以将所述安装透镜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在沿着光轴方向上,由于安装透镜靠近物侧的外围抵靠在顶壁上,在压紧透镜将安装透镜压紧在收容腔内时,安装透镜不会发生沿着光轴方向的移动,安装透镜被牢固的固定在收容腔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及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安装透镜的侧面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抵触。在垂直光轴方向上,由于安装透镜的侧面与筒壁的内表面抵触,从而不会发生沿安装透镜的径向的移动,安装透镜被牢固的固定在镜筒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及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衔接部的外表面包括相接的结合面和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结合面与所述筒壁的外表面,所述压环包括与所述压合部靠近物侧的端面相接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相背的外侧面,所述固定部靠近物侧的端面连接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所述结合面与所述内侧面抵触,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固定部靠近物侧的端面共同围成点胶槽。固定部的对应的侧面与结合面抵触,连接面与固定部靠近物侧的端面共同围成胶槽,向点胶槽内点胶可将压环与镜筒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相较于压环设置在镜筒内并通过在压环的侧面与镜筒的内壁之间点胶使胶受到挤压而溢出而言,在点胶槽内点胶能够避免挤压胶而产生的溢出问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面和所述固定部对应的侧面均为相互配合的斜面或弧面;其中,从物侧至像侧,所述斜面或所述弧面被平行于所述顶壁的平面截得的线条所围成的图案面积逐渐减小。结合面和固定部的对应的侧面均为斜面或弧面,相较于结合面为垂直表面,且固定部对应的侧面也为垂直表面而言,斜面或弧面结合的应力集中较小,压环和衔接部结合的较为牢固的同时,不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损坏,从而保证镜头模组的组装良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遮光环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遮光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透镜与所述压紧透镜之间,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遮光环片靠近像侧的表面抵触,所述压紧透镜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遮光环片将所述安装透镜压紧在所述收容腔内并遮挡进入所述安装部的光线。第一遮光环片设置在安装透镜和压紧透镜之间,既可以遮挡杂散光,又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遮光环片的数量和/或厚度调节安装透镜和压紧透镜的间距,从而调整镜头模组的焦距。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透镜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透镜相互抵触地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透镜组还包括第二遮光环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遮光环片。第二遮光环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透镜之间,既可以遮挡杂散光,还可以起到控制安装透镜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从而调整镜头模组的焦距。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及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压环包括与所述压合部靠近物侧的端面相接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相背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结合面抵触,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螺纹,所述外侧面与所述筒壁的外表面对齐。筒壁的外表面与压环的外侧面对齐,在保证镜筒的肉厚不增加的同时,压环可充分利用压紧透镜对应的镜筒处的肉厚。另外,压环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螺纹,可将镜头模组安装到其他元件(如镜座等)上。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感光元件和镜座。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模组的像侧。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感光元件均设置在所述镜座上。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通过压环与镜筒的靠近像侧的一端的衔接部相配合压附压紧透镜,相较于压环设置在镜筒内压附衔接部的内表面,压环设置在镜筒外压附衔接部的外表面时,衔接部被限制在压紧透镜和压环之间,不易受力变形,不会影响镜片组装。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通过压环与镜筒的靠近像侧的一端的衔接部相配合压附压紧透镜,相较于压环设置在镜筒内压附衔接部的内表面,压环设置在镜筒外压附衔接部的外表面时,衔接部被限制在压紧透镜和压环之间,不易受力变形,不会影响镜片组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和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和图2,镜头模组10包括镜筒11、透镜组12和压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开设有贯通的收容腔,所述镜筒靠近像侧的一端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和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安装透镜及压紧透镜,所述安装透镜和所述压紧透镜均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压紧透镜包括位于中间的透镜元件以及环绕所述透镜元件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靠近像侧的第一端面、靠近物侧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部的侧面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抵触;及压环,所述压环包括压合部及固定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面抵触以挤压所述压紧透镜,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衔接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压环通过所述压合部将所述压紧透镜和所述安装透镜压紧在所述收容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开设有贯通的收容腔,所述镜筒靠近像侧的一端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和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安装透镜及压紧透镜,所述安装透镜和所述压紧透镜均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压紧透镜包括位于中间的透镜元件以及环绕所述透镜元件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靠近像侧的第一端面、靠近物侧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部的侧面与所述衔接部的内表面抵触;及压环,所述压环包括压合部及固定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面抵触以挤压所述压紧透镜,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衔接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压环通过所述压合部将所述压紧透镜和所述安装透镜压紧在所述收容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筒壁及顶壁,所述筒壁呈环形,所述顶壁设置在所述筒壁靠近物侧的一端,所述安装透镜靠近物侧的端面的周缘处抵靠在所述顶壁上以将所述安装透镜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及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安装透镜的侧面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表面及与所述筒壁的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衔接部的外表面包括相接的结合面和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结合面与所述筒壁的外表面,所述压环包括与所述压合部靠近物侧的端面相接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相背的外侧面,所述固定部靠近物侧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翰李宗政陈冠宏周祥禾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