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91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包括灯头、电源板、灯条、透光灯壳,灯壳呈长条形,且其一端连接灯头,电源板设置于灯头中,灯条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灯壳中,并与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灯壳的外周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凸棱,各凸棱分别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凸棱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长条形灯壳的外周分布多条所述凸棱,当灯点亮时通过多条凸棱映射出多条光带,达到一个灯实现多个灯的眩光效果,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个灯同时点亮才能增加眩光导致成本高、组装不便等问题。

A structure that adds gla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adding glare, which comprises a lamp head, a power supply board, a lamp bar and a light transmission lamp shell. The lamp shell is in a long strip shape, and one end of the lamp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lamp head. The lamp bar is arranged in the lamp hea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lamp shell,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board. The direction is set, and the adjacent convex edges are separated by concave arcs.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glare effect of multiple lights by distributing a plurality of said convex edges around the long strip lamp shell, mapping multiple light bands through the plurality of convex edges when the lamp is lit,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 and inconvenient assembly caused by the need for multiple lights to be lit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吊灯、水晶灯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多。当灯光开启后通过各种折射、映射灯光,视觉上达到眩光的效果。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吊灯、水晶灯一般都是通过玻璃、水晶、蒸铝灯手段达到灯光反射、折射、映射的效果。为了增加眩光效果一般都用数量来补充。此方法想要达到更好的眩光,消费者必须购买十几,二十个灯,同时点亮才能实现,这不仅增加成本,还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其一个灯可以达到多个灯的眩光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包括灯头、电源板、灯条、透光灯壳,灯壳呈长条形,且其一端连接灯头,电源板设置于灯头中,灯条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灯壳中,并与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灯壳的外周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凸棱,各凸棱分别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凸棱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隔开。进一步的,所述凸棱的宽度与所述灯条的宽度适配。进一步的,各凸棱分别具有左右两个第一壁面和位于该两个第一壁面之间的第二壁面,各第一壁面分别与其相接的内凹弧面共弧面,第二壁面为直面。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凸棱沿灯壳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凸棱的数量为三条。进一步的,各内凹弧面分别为柱面,各内凹弧面的径向尺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另一端设为扭纹状。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内腔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水晶、PC、PT、PVC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外壁面喷有七彩涂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长条形灯壳的外周分布多条所述凸棱,当灯点亮时通过多条凸棱映射出多条光带,达到一个灯实现多个灯的眩光效果,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个灯同时点亮才能增加眩光导致成本高、组装不便等问题。2、所述灯壳另一端设为扭纹状,能够增加灯的折射,让灯光更加炫目。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灯壳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包括灯头1、电源板2、灯条3、透光灯壳4,灯壳4采用高透亮的可塑材料(例如有机玻璃、水晶、PC、PT或PVC等)制成,该灯壳4呈长条形,且其一端连接灯头1。电源板2设置于灯头1中,灯条3沿灯壳4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灯壳4中,并与电源板2电连接。所述灯壳4的外周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凸棱41,各凸棱41分别沿灯壳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凸棱41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42隔开。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棱41的宽度与所述灯条3的宽度适配,亦即,凸棱41的宽度与灯条3的宽度一致或基本一致。基本一致定义为凸棱的宽度与灯条的宽度存在一定的差值,该差值落在预设范围内,例如-5mm~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各凸棱41分别具有左右两个第一壁面411和位于该两个第一壁面411之间的第二壁面412,各第一壁面411分别与其相接的内凹弧面42共弧面,亦即,第一壁面411也为弧面,且第一壁面411的径向尺寸与其相接的内凹弧面42的径向尺寸一致。第二壁面为直面,所述凸棱41的宽度即指该第二壁面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棱41的数量为三条,但不局限于此,制作灯壳4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凸棱41的数量,以调节眩光效果。三条凸棱41中两两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42公开,共三个内凹弧面42,该三个内凹弧面42的径向尺寸一致,且各个内凹弧面42分别为柱面,即内凹弧面42为圆柱面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壳4的内腔43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灯条3具体为LED灯条3,其装配于灯壳4的圆柱体结构中。配合所述凸棱41和内凹弧面42的结构设计,整个灯壳4在内凹弧面42的中间位置处厚度最薄,在凸棱41的位置处厚度最厚。所述灯壳4的另一端设为扭纹状,该扭纹设计可以增加光的折射,让灯光更加炫目。本技术的一种增加旋光的结构,当灯点亮时通过灯壳4的三条凸棱41映射出三条光带,达到一个灯实现多个灯的眩光效果,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个灯同时点亮才能增加眩光导致成本高、组装不便等问题。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灯壳的外壁面喷有七彩涂层,可以实现七彩(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效果。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包括灯头、电源板、灯条、透光灯壳,灯壳呈长条形,且其一端连接灯头,电源板设置于灯头中,灯条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灯壳中,并与电源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外周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凸棱,各凸棱分别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凸棱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眩光的结构,包括灯头、电源板、灯条、透光灯壳,灯壳呈长条形,且其一端连接灯头,电源板设置于灯头中,灯条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灯壳中,并与电源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外周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凸棱,各凸棱分别沿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凸棱之间分别由内凹弧面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眩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的宽度与所述灯条的宽度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眩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凸棱分别具有左右两个第一壁面和位于该两个第一壁面之间的第二壁面,各第一壁面分别与其相接的内凹弧面共弧面,第二壁面为直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眩光的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龙胜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