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鸿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79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包括砂轮、主机、便携把手、散热槽、防滑地脚、控制面板、定位导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的定位导座内部联动装置的联动轴位与砂轮主轴中部套合,并获取砂轮主轴的动力作为动力源,然后通过联动皮带动压缩机构进行气体压缩,且活塞式供气装置根据压缩机构的运转同步产生气压,并通过气动装置对气动导轮进行驱动,从而通过气动导轮的旋转,对电梯导轨进行传送,不需要人工输送,保障了倒角的稳定,且平行度也得到控制,加工后的倒角面更加的均匀,对于后续电梯的装配以及固定性的误差率得到改善,防止电梯晃动、下滑。

A chamfering device for elevator guideway based on double-track aerodynamic princip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vator guide chamfering processing devi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ual-track aerodynamics, which comprises a grinding wheel, a main engine, a portable handle, a heat sink, an anti-skid foot, a control panel and a positioning guide. The linkage shaft position of the internal linkage device of the positioning guide seat of the invention is sleev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rinding wheel spindle, and the power of the grinding wheel spindle is obtained as the power source, then the compressor mechanism is driven by the linkage belt to compress the gas, and the piston air supply device generates the air pressure synchronousl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ressor mechanism, and the pneumatic guide wheel is driven by the pneumatic device, thereby the pneumatic guide wheel is driven by the pneumatic guide wheel. The chamfer is more uniform after processing. The error rate of assembly and fixity of subsequent elevators is improved to prevent the elevator from sloshing and sli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导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导轨作为电梯固定、引导移动的主要部件,市面上的产品为了能够减少其摩擦力,在导轨切割完毕后会对导轨进行倒角去毛刺处理,以达到引导的顺滑性,因此需要一种倒角加工装置。目前这种倒角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在倒角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手持并推进导轨件,并通过手动控制来保障平移的稳定,这样的话工作人员不仅要控根据倒角切割的力度,还需要保持平行度,大大增加了倒角难度,无法有效保障倒角面的均匀度,与电梯的装配后引导性以及固定性都容易出现误差,造成电梯晃动、下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以解决在倒角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手持并推进导轨件,并通过手动控制来保障平移的稳定,这样的话工作人员不仅要控根据倒角切割的力度,还需要保持平行度,大大增加了倒角难度,无法有效保障倒角面的均匀度,与电梯的装配后引导性以及固定性都容易出现误差,造成电梯晃动、下滑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包括砂轮、主机、便携把手、散热槽、防滑地脚、控制面板、定位导座,所述防滑地脚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底部四角,所述主机左侧上端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散热槽表面下端设有散热槽,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便携把手为C形结构,且开槽处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表面上端,所述主机顶部后端设有定位导座,所述砂轮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顶部前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导座包括联动装置、压缩机构、活塞式供气装置、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与砂轮下端相连接,所述压缩机构设于气动装置右侧,所述活塞式供气装置左端与气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压缩机构中部与活塞式供气装置连接,所述联动装置设于活塞式供气装置右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皮带、联动轴位、砂轮主轴,所述联动轴位设于砂轮主轴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联动皮带右端与联动轴位表面相啮合,所述砂轮主轴上端与砂轮中部套合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缩机构包括限位槽、压缩气室、联动轴、压缩圈、定位板、进气孔,所述定位板左端与气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压缩气室设于定位板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板右端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有两个,且与压缩气室相连通,所述联动轴设在压缩气室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缩圈内侧与联动轴左侧连接,并位于压缩气室内部,所述限位槽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安装于压缩气室左端,所述压缩圈与活塞式供气装置右方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式供气装置包括固定套筒、活塞头、活塞杆、弧形推片,所述弧形推片设有两个且右侧与压缩圈左侧相贴合,所述固定套筒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定位板左方上下两端,所述活塞杆左端分别通过活塞头与固定套筒内部连接,所述弧形推片分别通过套合方式与活塞杆右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左方与气动装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气动导轮、联动链条、双向气管、导入管、安装板、连接管,所述安装板右端中部与定位板左端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气动导轮设有两个,且位于安装板上下两端,所述联动链条上下两端分别与气动导轮左侧啮合连接,所述双向气管为C形结构,且上下两端开槽处与气动导轮右侧相扣合,所述导入管左端与双向气管中部右端套合连接,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为L形结构,且分别与双向气管、固定套筒相连接,所述导入管右端与压缩气室左端套合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动导轮包括防滑脚仔、气动叶片、驱动气室、外部轮、吹气管、接气口、内部轮,所述接气口设在内部轮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吹气管均匀等距分布于内部轮内腔,且内部一端与接气口连接,所述外部轮通过套合方式设于驱动气室外侧,所述驱动气室为圆形结构,且套合设于内部轮外部,所述气动叶片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驱动气室内部,所述防滑脚仔设在外部轮四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式供气装置设有两个,并且通过活塞杆、弧形推片与压缩圈的配合,进而增加动力运用,确保空气动力的最大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滑脚仔为倒V形结构,且拐角处露出外部轮表面,提升了外部轮表面的摩擦力,避免输送过程中打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动叶片侧面为弧形设计,且底部也设有弧面,对于吹气管供应的气体吸收性更佳,传动效率更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吹气管设有四个,其直径为0.4cm,确保吹出的气体更为纤细,且能够保证压力更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将电梯导轨放置在定位导座上,此时导轨底部与定位导座上的气动导轮表面贴合,通过控制面板启动主机,并驱动砂轮转动,定位导座内部通过联动装置内的联动轴位与砂轮主轴配合,进行获取动力源,而后通过联动皮带带动联动轴与压缩圈旋转,该压缩圈内侧一端与联动轴一侧焊接,进而实现摆动,且摆动弧线与压缩气室内壁吻合,并通过两个进气孔将气体吸入压缩气室内部,然后将气流通过导入管导入双向气管内部,该双向气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气动导轮连接,并通过气流为气动导轮进行驱动,设有的活塞式供气装置设有两个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部设置有活塞头,活塞头通过活塞杆进行驱动,且活塞杆右端连接至压缩气室内腔左端,并通过弧形推片与压缩圈表面贴合,当压缩圈向左端摆动时,弧形推片带动活塞杆推动活塞头,与固定套筒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并通过连接管导入双向气管内部,最终增加了双向气管内的气流流量,设有的气动导轮通过接气口与双向气管连接,而后通过四个吹气管将气流分别引导进入驱动气室内部,使气流吹动气动叶片移动,该气动叶片侧面与底部均为弧形设计,能够起到有效的气流接收效果,最终整体外部轮进行转动,且外部轮表面通过多个防滑脚仔能够与导轨直接接触,有效提升了摩擦力,避免打滑。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设有的定位导座内部联动装置的联动轴位与砂轮主轴中部套合,并获取砂轮主轴的动力作为动力源,然后通过联动皮带动压缩机构进行气体压缩,且活塞式供气装置根据压缩机构的运转同步产生气压,并通过气动装置对气动导轮进行驱动,从而通过气动导轮的旋转,对电梯导轨进行传送,不需要人工输送,保障了倒角的稳定,且平行度也得到控制,加工后的倒角面更加的均匀,对于后续电梯的装配以及固定性的误差率得到改善,防止电梯晃动、下滑。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导座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导座侧视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动导轮侧视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说明:砂轮-1、主机-2、便携把手-3、散热槽-4、防滑地脚-5、控制面板-6、定位导座-7、联动装置-701、压缩机构-702、活塞式供气装置-703、气动装置-704、联动皮带-7011、联动轴位-7012、砂轮主轴-7013、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包括砂轮(1)、主机(2)、便携把手(3)、散热槽(4)、防滑地脚(5)、控制面板(6)、定位导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地脚(5)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2)底部四角,所述主机(2)左侧上端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散热槽(4)表面下端设有散热槽(4),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便携把手(3)为C形结构,且开槽处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2)表面上端,所述主机(2)顶部后端设有定位导座(7),所述砂轮(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2)顶部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包括砂轮(1)、主机(2)、便携把手(3)、散热槽(4)、防滑地脚(5)、控制面板(6)、定位导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地脚(5)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2)底部四角,所述主机(2)左侧上端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散热槽(4)表面下端设有散热槽(4),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便携把手(3)为C形结构,且开槽处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2)表面上端,所述主机(2)顶部后端设有定位导座(7),所述砂轮(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2)顶部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座(7)包括联动装置(701)、压缩机构(702)、活塞式供气装置(703)、气动装置(704),所述联动装置(701)与砂轮(1)下端相连接,所述压缩机构(702)设于气动装置(704)右侧,所述活塞式供气装置(703)左端与气动装置(704)相连接,所述压缩机构(702)中部与活塞式供气装置(703)连接,所述联动装置(701)设于活塞式供气装置(703)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701)包括联动皮带(7011)、联动轴位(7012)、砂轮主轴(7013),所述联动轴位(7012)设于砂轮主轴(7013)中部,所述联动皮带(7011)右端与联动轴位(7012)连接,所述砂轮主轴(7013)上端与砂轮(1)中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轨空气动力原理的电梯导轨倒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702)包括限位槽(7021)、压缩气室(7022)、联动轴(7023)、压缩圈(7024)、定位板(7025)、进气孔(7026),所述定位板(7025)左端与气动装置(704)相连接,所述压缩气室(7022)设于定位板(7025)中部,所述定位板(7025)右端设有进气孔(7026),所述进气孔(7026)与压缩气室(7022)右端连接,所述联动轴(7023)设在压缩气室(7022)中部,所述压缩圈(7024)内侧与联动轴(7023)左侧连接,并位于压缩气室(7022)内部,所述限位槽(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鸿远
申请(专利权)人:谢鸿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