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660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雾化系统,用于连接水源供给区及气体供给区。所述雾化系统的第一管线的一端连结于水源供给区,第一处理槽连结于第一管线的另一端,第二管线的一端连结于第一处理槽的底端,第二处理槽的底端连结于第二管线的另一端,第三管线的一端连结于气体供给区且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处理槽,喷嘴的一端连结于第三管线的另一端,导流管线设置于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第一管线的另一端,水位感应组件设置于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于第一处理槽的底端,其中,水源供给区所供给的水体经由第二管线导出至第二处理槽,气体供给区所供给的气体经由喷嘴导出至第二处理槽,进而使水体与气体接触产生雾气于第二处理槽中。

Atomiz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tomiza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the water supply area and the gas supply area. One end of the first pipeline of the atomization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he water supply area, the first treatment tank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ipeline, the second pipe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treatment tank,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pipeline, one end of the third pipe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gas supply area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and one end of the nozzl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ee pipelines, the diversion pipelin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reatment tank and one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ipeline. The water level sensing modul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reatment tank and one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treatment tank. The water supplied by the water supply area is exported to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through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the gas supplied by the gas supply area is exported to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through the nozzle. The treatment tank, in turn, causes the contact between water and gas to produce fog in the second treatment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系统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雾化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结水源供给区及气体供给区的雾化装置,通过雾化装置产生雾气,并通过连接至雾化装置的输送装置将雾气引导至雾气应用设备,以使雾气应用设备保持设定范围内的湿度的雾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将高压气体与水体相互结合以产生雾气的雾化装置,通常直接地将高压气体引导至包含水体的同一空间的雾化装置,并通过连接于雾化装置的输送管线将雾气引导至雾气应用设备。然而,当输送管线的雾气于管壁上聚集成水体,其将受高压气体影响而被引导至雾气应用设备,进而影响雾气应用设备的内容物,另于管壁上聚集并回流至雾化装置的水体,将会影响雾化过程中产生雾气的稳定性。综合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于无法有效地于雾化过程中维持雾化稳定性并妥善处理输送管线内的雾气的雾化装置进行改良,以期解决已知雾化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已知的问题,本技术的目地是提供一种雾化系统,当水源供给区供给水体至第一处理槽,水体经由连通第一处理槽及第二处理槽的管线导引至第二处理槽,且与气体供给区导入至第二处理槽的气体接触后产生雾气,所述雾气通过气体供给区所供给的压力而导入至连结第二处理槽顶端的输送装置,并经由输送装置将雾气引导至雾气应用设备,另于输送管线的管壁聚集的水体经由输送装置而回流至第一处理槽。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系统,用于连接水源供给区及气体供给区,雾化系统包含第一管线、第一处理槽、第二管线、第二处理槽、第三管线、喷嘴、导流管线及水位感应组件;第一管线的一端连结于水源供给区,第一处理槽连结于第一管线的另一端,第二管线的一端连结于第一处理槽的底端,第二处理槽的底端连结于第二管线的另一端,第三管线的一端连结于气体供给区且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处理槽,喷嘴的一端连结于第三管线的另一端,导流管线设置于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第一管线的另一端,水位感应组件设置于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于第一处理槽的底端,其中,水源供给区所供给的水体经由第二管线导出至第二处理槽,气体供给区所供给的气体经由喷嘴导出至第二处理槽,进而使水体与气体接触产生雾气于第二处理槽中。雾化系统可包含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含第一弯头管件、输送管件组、第一三通管件、第一连结管件、第二弯头管件、管帽、第二连结管件及第三弯头管件,第一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第二处理槽的顶端,输送管件组的一端连结第一弯头管件的另一端,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端连结输送管件组的另一端,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开口端连结第一连结管件的一端,管帽连结第一连结管件的另一端,第二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端,第二连结管件的一端连结第二弯头管件的另一端,第三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第二连结管件的另一端,第三弯头管件的另一端连结第一处理槽的顶端。输送管件组可包含第三连结管件及第二三通管件,第三连结管件的其中一个设置于输送管件组的一端,第三连结管件的其中另一个设置于输送管件组的另一端,且任一第二三通管件的第四开口端及第五开口端分别连结第三连结管件,且任一第二三通管件的第六开口端连结于第四连结管件的一端,第四连结管件的另一端连结于雾气应用设备的一端。雾化系统可包含排出管、溢流管及液体收集桶,排出管的一端连结于第一处理槽的顶端,溢流管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处理槽中的底端,液体收集桶连结于溢流管的另一端。第一处理槽可包含第一水体区及第一雾气区,第二处理槽包含第二水体区及第二雾气区,第一水体区邻近地位于第一处理槽中的底端,第一雾气区邻近地位于第一处理槽中的顶端,第二水体区邻近地位于第二处理槽中的底端,第二雾气区邻近地位于第二处理槽中的顶端。水源供给区可导通第一管线的一端,第一管线的另一端连通导流管线的一端,导流管线的一端连通第一水体区,第一水体区连通第二管线的一端及溢流管的一端,溢流管的另一端连通液体收集桶,第二管线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水体区,气体供给区导通第三管线的一端,第三管线的另一端连通喷嘴的一端,喷嘴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雾气区,第二雾气区连通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连通雾气应用设备及第一雾气区,第一雾气区连通排出管的一端。雾气应用设备可分别包含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感测雾气应用设备的内部空间而显示湿度信息。湿度信息可包含文字、图案、灯号或其组合。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雾化系统具有下列优点:(1)雾化系统与一般已知的雾化装置相比,雾化系统的第二处理槽于第二雾气区所产生的雾气,通过气体供起区所供给的压力引导至输送装置,而输送装置于管壁上所聚集的水体,可有效地经由输送装置的管路设计而引导至第一处理槽的水体区,避免水体进入雾气应用设备进而影响其内容物,且可通过此设计将过多的雾气引导至第一处理槽的第一雾气区。(2)当过多的雾气或水体经由输送装置而被导引至第一处理槽时,通过第一处理槽的排出管可将过多的雾气排出第一处理槽,避免影响第一处理槽的进水情形,同时当过多的水体回流至第一处理槽的水体区导致其水位过高时,可通过溢流管将过多的水体引导至液体收集桶,如此可有效地使第二处理槽于产生雾气的雾化过程中,不会受到由输送装置回流的雾气或水体的影响,进而保持雾化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实际实施后的有效性更为明显易懂,下文中将以优选实施例对应相关的附图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雾化系统的组件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雾化系统的输送雾气路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雾化系统的输送装置内多余雾气的引导路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雾化系统的输送装置内滞留水体的引导路径示意图。图中:10第一处理槽、20第二处理槽、31第一管线、32第二管线、33第三管线、40排出管、50溢流管、60导流管线、70水位感应组件、80喷嘴、91第一水体区、92第二水体区、100第一雾气区、110第二雾气区、121第一弯头管件、122第二弯头管件、123第三弯头管件、131第一连结管件、132第二连结管件、133第三连结管件、134第四连结管件、141第一三通管件、142第二三通管件、151第一开口端、152第二开口端、153第三开口端、154第四开口端、155第五开口端、156第六开口端、160管帽、170雾气应用设备、180水源供给区、190气体供给区、200液体收集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结”、“穿设”、“连通”、“导通”、“设置”、“容纳”、“引导”及“导引”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技术雾化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都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雾化系统的组件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雾化系统包含第一管线31、第一处理槽10、第二管线32、第二处理槽20、第三管线33、喷嘴80、导流管线60及水位感应组件70;第一管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系统,用于连接水源供给区及气体供给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系统包含:第一管线,其一端连结于所述水源供给区;第一处理槽,连结于所述第一管线的另一端;第二管线,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处理槽的底端;第二处理槽,其底端连结于所述第二管线的另一端;第三管线,其一端系连结于所述气体供给区,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处理槽;多个喷嘴,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三管线的另一端;导流管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所述第一管线的另一端;水位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处理槽的底端;其中,所述水源供给区所供给的水体经由所述第二管线导出至所述第二处理槽,所述气体供给区所供给的气体经由所述多个喷嘴导出至所述第二处理槽,所述水体与所述气体接触产生雾气于所述第二处理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3 US 62/528,3111.一种雾化系统,用于连接水源供给区及气体供给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系统包含:第一管线,其一端连结于所述水源供给区;第一处理槽,连结于所述第一管线的另一端;第二管线,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处理槽的底端;第二处理槽,其底端连结于所述第二管线的另一端;第三管线,其一端系连结于所述气体供给区,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处理槽;多个喷嘴,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三管线的另一端;导流管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所述第一管线的另一端;水位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槽内,且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处理槽的底端;其中,所述水源供给区所供给的水体经由所述第二管线导出至所述第二处理槽,所述气体供给区所供给的气体经由所述多个喷嘴导出至所述第二处理槽,所述水体与所述气体接触产生雾气于所述第二处理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含:第一弯头管件;输送管件组;第一三通管件;第一连结管件;第二弯头管件;管帽;第二连结管件;第三弯头管件;所述第一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二处理槽的顶端,所述输送管件组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一弯头管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端连结所述输送管件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开口端连结第一连结管件的一端,管帽连结所述第一连结管件的另一端,第二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端,所述第二连结管件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二弯头管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弯头管件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二连结管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弯头管件的另一端连结所述第一处理槽的顶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件组包含多个第三连结管件及多个第二三通管件,所述多个第三连结管件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件组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信
申请(专利权)人:亚泰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