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天梅专利>正文

一种消炎排毒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50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炎排毒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蒲公英20%、野菊花10%、金银花10%、地丁草10%、茵陈10%、鱼腥草10%;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A Kind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Te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inflamm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tea, which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dandelion 20%, wild chrysanthemum 10%, honeysuckle 10%, Dingcao 10%, Yinchen 10%, Houttuynia 10%; fo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onjunctivitis, mumps, mammary carbuncle pain, gastritis, dysentery, hepatitis, cholecystitis, acute appendiciti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elvic inflammation, furuncle, pharyngitis, treatment of acute mastitis, lymphadenitis, scrofula, carbuncle sores, acute conjunctivitis, cold fever, acute tonsillitis, acute bronchiti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n also prevent and treat cancer, gastric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and various kinds of tum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炎排毒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炎排毒茶。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专利技术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专利技术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炎排毒茶,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20%、野菊花10%、金银花10%、地丁草10%、茵陈10%、鱼腥草10%。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上各原药材,经筛选、水洗、脱水、干燥后按以上配比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粉碎过40目筛,混合、干燥、包装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蒲公英20%、野菊花10%、金银花10%、地丁草10%、茵陈10%、鱼腥草10%;1、筛选:取原材筛选使其达到洁净完好;2、水洗:将筛选的各原药材投入水洗槽或水洗机内水洗,继续清除杂质;3、脱水:将经水洗过的各原药材分别投入离心机离心脱水;4、干燥:将脱水的药材投入低温热风干燥箱内干燥,控制干燥温度为45-65度,干燥时间为2-5小时,原药材含水量≤6%;优选干燥温度为65℃,干燥时间为3小时;5、混合:按原料及配比称取原料:时间为10-90分钟,使原药材充分混合均匀;6、粉碎:将干燥原药材投入低速设备粉碎,过40目筛,得各原药材粉,备用;7、包装:混合后的原料用包装机经计量5-10克装入泡袋中,再将小包装中药袋泡茶装入纸袋和塑料袋中,装箱即得中药袋泡茶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蒲公英根也是一种草药,在加拿大是正式注册为利尿,解水肿的草药。烤干磨成粉之后可以泡茶,据说在饭前喝过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买到,但是没有科学证明这种作用。1、本品无任何污染及添加成分,安全可靠。2、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的作用。3、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4、具有抗胃溃疡作用。5、提高机体免疫力。6、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发热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临床应用: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1.用量过大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2.过敏反应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3.药不对证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症,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症,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曾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症,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Lutein)、蝴蝶梅黄索(Violaxan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炎排毒茶,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蒲公英20%、野菊花10%、金银花10%、地丁草10%、茵陈10%、鱼腥草10%;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各原药材,经筛选、水洗、脱水、干燥后按以上配比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粉碎过 40 目筛,混合、干燥、包装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炎排毒茶,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20%、野菊花10%、金银花10%、地丁草10%、茵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斌王园丽杨天梅
申请(专利权)人:杨天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