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45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包括:瓶身、瓶盖、奶嘴、进气机构;所述瓶身为上口开放的圆形腔体,所述瓶盖设置在瓶身上端,奶嘴通过瓶盖与瓶身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瓶身底部,其上端从瓶身底部穿过设置在瓶身内腔中;在婴儿喝奶时,该防胀气奶瓶底部的进气机构自动打开,实现奶瓶空腔与外部的连通,使奶瓶内外气压保持在平衡状态,避免了婴儿因吸入空气而导致的胀气、打嗝和吐奶的症状,喝奶更轻松。

A kind of anti-inflation bottle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fant articles,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n infant anti-inflation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bottle body, a bottle cap, a nipple and an air intake mechanism. The bottle body is a circular cavity with an open upper mouth. The bottle cap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ottle body, and the nipp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rt of the bottle body through the bottle cap. The air intak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body,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le body passes through the bottle body. In the inner cavity, when the baby drinks milk, the air intake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of the anti-inflation bottle opens automatically, real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ottle cavity and the outside, keeps the air press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ottle in a balanced state, avoids the symptoms of inflation, hiccups and vomiting caused by the baby's inhalation of air, and makes it easier to drink mil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
本专利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奶瓶由瓶身、瓶盖及弹性奶头组成,整个奶瓶除了弹性奶头上的小孔之外都是密封的,在婴儿用奶瓶喝奶时,奶液减少的同时奶瓶内部不能及时补充空气,导致奶瓶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婴儿吸食奶液的难度越来越大,婴儿吸食所用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吸入了部分外部空气,空气填充婴儿的胃部,导致婴儿胀气、打嗝和吐奶的症状。现有的防胀气奶瓶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底部透气型、导管透气型、奶嘴进气型,这三种奶瓶通过导管及进气孔均能实现奶瓶内外气压平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底部透气型和导管透气型奶瓶,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存在奶液泄漏的问题,导管透气型和奶嘴进气型奶瓶,空气从奶液通过,导致接空气和奶液触面积增大,使奶液中的维生素A、C、E被氧化,奶液营养流失,同时,使奶液中还会产生大量气泡,含有气泡的奶液被婴儿吸入腹中,导致婴儿胀气、打嗝和吐奶的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在婴儿喝奶时,该防胀气奶瓶底部的进气机构自动打开,实现奶瓶空腔与外部的连通,使奶瓶内外气压保持在平衡状态,避免了婴儿因吸入空气而导致的胀气、打嗝和吐奶的症状,喝奶更轻松。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包括:瓶身、瓶盖、奶嘴、进气机构;所述瓶身为上口开放的圆形腔体,所述瓶盖设置在瓶身上端,奶嘴通过瓶盖与瓶身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瓶身底部,其上端从瓶身底部穿过设置在瓶身内腔中;所述进气机构数量为多个,以瓶身轴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瓶身底部,该进气机构包括:外壳、隔板、自动球阀,所述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管体,所述隔板为圆柱体,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上部内壁上,该隔板沿上端面至下端面开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自动球阀由阀盖、球体构成,设置在隔板下方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该阀盖为碗状结构,其下端外周测固接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倒扣在球体上,其顶端与外壳同轴开设有进气孔,该球体沿水平中轴线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该支撑轴球形一端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对应设置的半球形凹槽内,使球体悬置于外壳圆形管体内,该球体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瓶身底部设置的多个进气机构上的多条进气通道,在瓶身呈竖立状态时,其偏向下方的一端均朝向瓶身外侧;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多条微通道为圆形通道,其直径均设置在0.5mm以下;该直径设置在0.5mm以下的微通道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以及自动球阀关闭情况下形成的气压,使液体停留在微通道上端口附近,不会沿微通道流出,使隔板实现密封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直径略大于外壳圆形管体上部内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多条微通道,均沿隔板上端面至下端面垂直开设。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内部开设的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为接近L形弯曲的圆形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内部开设的进气通道与阀盖上开设的进气孔为同一直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球阀开启状态下,进气通道偏向上方的一端与进气孔呈同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外侧设置有配重块,该配重块为呈半圆环形的长条板。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外侧设置的配重块,凸出于球体外周侧设置,在自动球阀开启状态下,配重块一侧与阀盖底部抵接,对球体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外侧设置有挡块,该挡块为圆柱形凸起,与配重块间隔设置。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底部设置的多个进气机构上的多条进气通道,在瓶身呈竖立状态时,其偏向下方的一端均朝向瓶身外侧设置;该设置在瓶身呈倾斜状态下,瓶底会呈接近90度的竖立状态,此时,分别位于瓶底上部和下部的进气机构上的进气通道下端会朝向瓶身不同方位移动,位于瓶底上部的进气通道下端朝向瓶身轴心移动,自动球阀开启,位于瓶底下部的进气通道下端朝向瓶身外侧移动,自动球阀关闭。2、在本技术方案中,直径设置在0.5mm以下的微通道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以及自动球阀关闭情况下形成的气压,使液体停留在微通道上端口附近,不会沿微通道流出,使隔板实现密封作用。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球体外侧设置的配重块,凸出于球体外周侧设置,在自动球阀开启状态下,配重块一侧与阀盖底部抵接,对球体进行定位;在瓶身由竖立状态转变成喂奶状态时,奶瓶基本上呈奶嘴向下,瓶底向上的倾斜状态,在此状态下,位于瓶底上端的至少一个进气机构上的自动球阀通过配重块实现自转,进而实现自动球阀的开启。4、在本技术方案中,奶瓶底部的至少进气机构自动打开,实现奶瓶空腔与外部的连通,使奶瓶内外气压保持在平衡状态,且奶瓶底部进气,空气不从奶液中通过而产生气泡,避免了婴儿因吸入空气而导致的胀气、打嗝和吐奶的症状,喝奶更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气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气机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气机构自动球阀开启状态下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气机构自动球阀关闭状态下的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瓶身倾斜时,上下两个进气机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包括:瓶身1、瓶盖2、奶嘴3、进气机构4;所述瓶身1为上口开放的圆形腔体,所述瓶盖2设置在瓶身1上端,奶嘴3通过瓶盖2与瓶身1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气机构4设置在瓶身1底部,其上端从瓶身1底部穿过设置在瓶身1内腔中;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进气机构4数量为多个,以瓶身1轴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瓶身1底部,该进气机构4包括:外壳41、隔板42、自动球阀43,所述外壳41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管体,所述隔板42为圆柱体,卡设在外壳41圆形管体上部内壁上,该隔板42沿上端面至下端面开设有多条微通道421,所述自动球阀43由阀盖431、球体432构成,设置在隔板42下方外壳41圆形管体内壁上,该阀盖431为碗状结构,其下端外周测固接在外壳41圆形管体内壁上,倒扣在球体432上,其顶端与外壳41同轴开设有进气孔4311,该球体432沿水平中轴线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轴4321,该支撑轴4321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该支撑轴4321球形一端卡设在外壳41圆形管体内壁上对应设置的半球形凹槽内,使球体432悬置于外壳41圆形管体内,该球体432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4322;所述瓶身1底部设置的多个进气机构4上的多条进气通道4322,在瓶身1呈竖立状态时,其偏向下方的一端均朝向瓶身1外侧;该设置在瓶身1呈倾斜状态下,瓶底会呈接近90度的竖立状态,此时,分别位于瓶底上部和下部的进气机构4上的进气通道4322下端会朝向瓶身1不同方位移动,位于瓶底上部的进气通道4322下端朝向瓶身1轴心移动,自动球阀43开启,位于瓶底下部的进气通道4322下端朝向瓶身1外侧移动,自动球阀43关闭,使进气通道4322在瓶身1呈竖立状态时关闭,在婴儿喝奶时,瓶身1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包括:瓶身、瓶盖、奶嘴、进气机构;所述瓶身为上口开放的圆形腔体,所述瓶盖设置在瓶身上端,奶嘴通过瓶盖与瓶身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瓶身底部,其上端从瓶身底部穿过设置在瓶身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数量为多个,以瓶身轴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瓶身底部,该进气机构包括:外壳、隔板、自动球阀,所述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管体,所述隔板为圆柱体,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上部内壁上,该隔板沿上端面至下端面开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自动球阀由阀盖、球体构成,设置在隔板下方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该阀盖为碗状结构,其下端外周测固接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倒扣在球体上,其顶端与外壳同轴开设有进气孔,该球体沿水平中轴线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该支撑轴球形一端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对应设置的半球形凹槽内,使球体悬置于外壳圆形管体内,该球体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瓶身底部设置的多个进气机构上的多条进气通道,在瓶身呈竖立状态时,其偏向下方的一端均朝向瓶身外侧设置;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多条微通道为圆形通道,其直径均设置在0.5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防胀气奶瓶,包括:瓶身、瓶盖、奶嘴、进气机构;所述瓶身为上口开放的圆形腔体,所述瓶盖设置在瓶身上端,奶嘴通过瓶盖与瓶身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瓶身底部,其上端从瓶身底部穿过设置在瓶身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数量为多个,以瓶身轴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瓶身底部,该进气机构包括:外壳、隔板、自动球阀,所述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形管体,所述隔板为圆柱体,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上部内壁上,该隔板沿上端面至下端面开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自动球阀由阀盖、球体构成,设置在隔板下方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该阀盖为碗状结构,其下端外周测固接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倒扣在球体上,其顶端与外壳同轴开设有进气孔,该球体沿水平中轴线两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该支撑轴球形一端卡设在外壳圆形管体内壁上对应设置的半球形凹槽内,使球体悬置于外壳圆形管体内,该球体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瓶身底部设置的多个进气机构上的多条进气通道,在瓶身呈竖立状态时,其偏向下方的一端均朝向瓶身外侧设置;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多条微通道为圆形通道,其直径均设置在0.5mm以下。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