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奕萱专利>正文

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127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和智能液体散热系统,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部和控制部,控制部设于散热部的一端,控制部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散热部相对于液体转动,散热部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通过驱动单元驱动散热部带动液体流动,液体与散热部的相对流动加快液体与散热部的热交换,散热部位于液面上方的部分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加快实现液体的散热,采用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无需通过冷、热水冲兑温水,操作简单,避免人手工搅拌散热,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使人们轻松快捷地获取温水。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or an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an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he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includes a heat dissipation part and a control part. The control part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and the control part includes a driving unit. The driving unit is used to drive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t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liquid,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heat of the liquid to the air. The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dri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to drive the liquid flow through the driving unit. The relative flow between the liquid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accelerates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liquid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part above the liquid surface accelerates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liquid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 with the air. Using the intelligent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here is no need to mix warm water with cold and hot water.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hands are avoided. The heat dissipation by industrial mixing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operators and makes people easily and quickly obtain warm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体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水作为生命的起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一天对水的摄入量在2000-2500ml为宜,而饮用水中又以温开水最为健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直接饮用到温开水,一般都需要将热开水与冷开水冲兑或将热开水进行搅拌散热。采用冲兑的方式需要具备现成的冷开水且过程麻烦,而通过搅拌散热的方式,人手操作耗时较长且容易疲惫。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部和控制部,控制部设于散热部的一端,控制部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散热部相对于液体转动,散热部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本技术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在电源的供电下开始工作时,手持该装置将散热部插入液体中,散热部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转动,散热部带动液体流动,液体与散热部的相对流动加快液体与散热部的热交换,散热部位于液面上方的部分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加快实现液体的散热,采用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无需通过冷、热水冲兑温水,操作简单,避免人手工搅拌散热,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使人们轻松快捷地获得温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还包括温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液体的温度数据输出。由此,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可以通过温度测量模块实时测量液体的温度,使人们能够得到温度适宜的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还包括监测模块和报警模块;监测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测量模块输出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当判断的结构为液体的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报警模块,报警模块进行报警。由此,人们无需时刻关注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操作,仅需通过报警模块的报警就能得知液体是否达到报警温度,得到合适温度的水,并且,该装置仅通过简单的模块组合就实现了装置的智能化,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部包括散热棒,控制部包括壳体;驱动单元设于壳体内,驱动单元的驱动端由壳体伸出,并与散热棒连接,散热棒的外径上设有至少一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均匀分布或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此,壳体能够保护驱动单元不受损害,且保持装置外观整洁美观,人们可以通过手持壳体将散热棒插入液体中进行散热,使用方便;当仅有一组螺旋叶片时,螺旋叶片均匀分布在散热棒的外径上,当将散热棒插入液体中,驱动单元驱动散热棒转动,位于液体中的散热棒上的螺旋叶片加快带动液体相对于散热棒流动,加快实现液体与散热棒的热交换;当有多组螺旋叶片时,多组螺旋叶片可以均匀分布在棒体的外径上,也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下两部分的螺纹叶片可以分别是连续的一组螺纹叶片,也可以是上下两部分中至少有一部分包括多组螺纹叶片,无论采用上述何种形式的多组螺旋叶片,当将散热棒插入液体中进行散热时,除了液体中的螺旋叶片能够加快实现液体与散热棒的热交换外,液面上方的螺旋叶片可以将冷空气旋入下方,同时由于螺旋叶片分为多组,相邻两组螺纹叶片间断开的部分有利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下方散热棒和液体与空气的热交换,多组螺旋叶片的散热棒通过散热棒露于液体外的部分与空气的热交换和露于液体外的螺旋叶片带动空气流动加快实现液体的散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液体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的散热套,散热套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设置在散热套的底部,散热套套于散热棒的外部且其顶部与壳体连接。由此,当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在电源的供电下开始工作时,散热棒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转动,散热棒上的螺旋叶片使容器底部的液体由散热套的底部的通孔流入散热套中,并由散热套的侧壁上的通孔排出散热套的外部,实现液体与散热棒和散热套的相对流动,同时由于散热棒和散热套都可以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液体与散热棒和散热套相对运动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棒和散热套,并通过散热棒和散热套位于液面上方的部分与空气的热交换和露于液体外的螺旋叶片带动空气流动,加快实现液体的散热,增加了散热套不仅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同时,散热套套于散热棒的外部,提高了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操作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测量模块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为包括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测温探针或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当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由壳体中伸出且朝向液体;当为包括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测温探针时,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与测温探针连接,测温探针由壳体的朝向散热棒的一端伸出;当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固定在散热套上。由此,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的内部,通过壳体保护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不受损害,该装置通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测量液体的温度或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探针插入液体中测量液体的温度或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壳体的温度间接测量液体的温度,使该装置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还包括挂钩,挂钩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或设置在散热套的靠近控制部的一端的外表面上。由此,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可以通过挂钩固定在容器壁上,无需人工手持操作,同时也可保证该装置与液面的距离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控制部还包括电源接口,电源接口设置在壳体的表面,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接口给驱动单元、温度测量模块、监测模块和报警模块供电。由此,该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可以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减小该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智能液体散热系统,包括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和智能终端,其中智能终端用于设置报警温度和显示液体的温度;智能液体散热装置还包括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出的报警温度,和/或将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温度测量模块输出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智能终端显示。由此,可以将智能液体散热装置与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连接,例如,当将该温度检测系统与手机连接时,温度监测系统将测量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手机上,并通过手机的app进行报警温度的设定和液体的温度的显示,当显示的液体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报警温度时,手机发出报警信号,无线模块接收手机发出的报警信号并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此时,将该装置与电源断开并从液体中取出即可完成液体的散热工作,该系统使人们无需时刻守在待散热液体旁,仅需在智能终端显示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或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时将智能液体散热装置从液体中取出即可,操作简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包括警报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报警温度和对接收到的液体的温度进行判断,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输出提示信息。由此,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可以无需设置报警模块也能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报警功能,简化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结构,使智能液体散热装置更加便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的拆卸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1至图3中所示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至图3中所示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和控制部(2),所述控制部(2)设于所述散热部的一端,所述控制部(2)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部相对于液体转动,所述散热部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和控制部(2),所述控制部(2)设于所述散热部的一端,所述控制部(2)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部相对于液体转动,所述散热部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温度测量模块(101),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液体的温度数据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监测模块(102)和报警模块(103);所述监测模块(102)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测量模块(101)输出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当判断结果为液体的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报警模块(103),报警模块(103)进行报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棒(1),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壳体(23);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壳体(23)内,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由所述壳体(23)伸出,并与所述散热棒(1)连接,所述散热棒(1)的外径上设有至少一组螺旋叶片(12),所述螺旋叶片(12)均匀分布或分为上下两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棒(1),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壳体(23);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壳体(23)内,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由所述壳体(23)伸出,并与所述散热棒(1)连接,所述散热棒(1)的外径上设有至少一组螺旋叶片(12),所述螺旋叶片(12)均匀分布或分为上下两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棒(1),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壳体(23);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壳体(23)内,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由所述壳体(23)伸出,并与所述散热棒(1)连接,所述散热棒(1)的外径上设有至少一组螺旋叶片(12),所述螺旋叶片(12)均匀分布或分为上下两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的散热套(3),所述散热套(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且其中一个通孔(31)设置在所述散热套(3)的底部,所述散热套(3)套于所述散热棒(1)的外部且其顶部与所述壳体(23)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的散热套(3),所述散热套(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且其中一个通孔(31)设置在所述散热套(3)的底部,所述散热套(3)套于所述散热棒(1)的外部且其顶部与所述壳体(23)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液体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的散热套(3),所述散热套(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且其中一个通孔(31)设置在所述散热套(3)的底部,所述散热套(3)套于所述散热棒(1)的外部且其顶部与所述壳体(23)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液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模块(101)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为包括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测温探针(5)或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当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23)内,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由所述壳体(23)中伸出且朝向液体;当为包括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测温探针(5)时,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何奕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