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钦州学院专利>正文

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055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第一养殖系统、第二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所述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养殖系统位于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之间。本仿生态养殖装置设置水体可相互流通循环的两个养殖系统和一个生态过滤系统,两个养殖系统内均设有蛋白质分离器,通过生态过滤池、生化箱等一起作用,保证整个养殖装置内的良好水质,无需频繁更换海水,且通过循环水池来实现换水操作,既降低了养殖海水的成本,也有效避免更换海水对幼鲎造成的损伤与干扰,且还设置生态模拟管和净化养殖箱,通过模拟生态涨退潮和养殖湿地植物、双壳类动物,提供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幼鲎存活率高。

Eco-mimetic Farming Device for Limulus chinensis Larva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imitation aquaculture device for Chinese horseshoe crab larvae. The first aquaculture system, the second aquaculture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filtering system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second aquaculture system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aquaculture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filtering system. Two aquaculture systems and an ecological filtration system are set up in the imitation ecological aquaculture device. Protein separators are installed in the two aquaculture systems. The good water quality in the whole aquaculture device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ecological filter and biochemical tank. There is no need to change seawater frequently, and the operation of water exchang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circulating pond, which reduces the aquaculture sea. The cost of water can also effectively avoid the damage and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replacement of seawater to juvenile limulus, and ecological simulation tube and purification tank are also set up to provide an ecological breeding environment by simulating the ecological ebb tide and ebb tide and cultivating wetland plants and bivalves, thus the survival rate of juvenile Limulus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国鲎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鲎(Tachypleustridentatus)别名中华鲎、东方鲎、三棘鲎、夫妻鱼,隶属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其最早的化石可追溯至寒武纪(约4.85亿年前),是地球上少数的海洋活化石。中国鲎在其分布区域均出现种群下降的趋势,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界定为濒危物种。中国鲎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能反映滨海湿地生态的整体健康与稳定。中国鲎蓝色血液中的变形细胞提取物可制成鲎试剂,能灵敏检测微量的细菌内毒素和真菌多糖,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制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通过人工育苗和增殖放流以补充在自然环境中其种群的数量,是恢复中国鲎资源的重要迁地保护措施。目前中国鲎的增殖放流以1龄幼体为主,但Carmichael等(2003)得出6龄或以上幼鲎在其自然环境的死亡率明显较1-5龄低,增殖放流6龄或以上幼体更能保证科学放流的成效。此外,许多中国鲎生物学研究需依赖长时间的实验室观察。因此,中国鲎幼体的养殖技术与装置亟待提升。传统的中国鲎幼体养殖装置大多为容器或水泥池,结构单一,池底铺海沙或珊瑚沙,由于传统养殖装置或喂食缸的水体不流动,投喂高蛋白质饵料后易造成水质恶化,因此需每天换海水一次,而换水操作工序较为繁杂,且保持水质的成本较高,加上换水过程会不仅易造成对幼鲎的损伤与干扰,而且造成水体生态环境不稳定,因此,幼鲎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本仿生态养殖装置设置两个养殖系统和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其之间的水体可相互流通循环,改变现有水体不流动的缺陷,两个养殖系统内均设有蛋白质分离器,通过生态过滤池、生化箱等一起作用,保证整个养殖装置内的良好水质,无需频繁更换海水,且通过循环水池来实现换水操作,既降低了养殖海水的成本,也有效避免更换海水对幼鲎造成的损伤与干扰,且还设置生态模拟管和净化养殖箱,通过模拟生态涨退潮和养殖湿地植物、双壳类动物,提供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幼鲎存活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包括第一养殖系统、第二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所述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养殖系统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的一侧端;所述第一养殖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池,所述第一循环水池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第一水池支撑箱,所述第一循环水池内竖向设有一将其内水体分隔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被一横向设置的净化水管贯穿,所述净化水管的端部与一蛋白质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池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水体相通的A生化箱和B生化箱,所述第一循环水池另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养殖池支撑箱和C生化箱,所述A生化箱、B生化箱和C生化箱均与第一循环水池的水体相通,所述C生化箱通过一连接水管与第一养殖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养殖池位于第一养殖池支撑箱和A生化箱的上方,所述第一养殖池内的底端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天然沉积物、珊瑚沙,所述第一循环水池内还设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与第一分隔板分别位于蛋白质分离器的两侧,所述第一水泵连接一延伸第一循环水池外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水阀,所述第一水泵上还连接一其端部延伸至第一养殖池的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一紫外线杀菌灯,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一水阀、且位于该水阀的后端连接一铺设于第一养殖池内的模拟生态管,所述模拟生态管上开设满孔径,且所述模拟生态管为依次连接的口状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养殖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水池,所述第二循环水池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第二水池支撑箱,所述第二循环水池与第一循环水池之间设有一水位平衡管,所述第二循环水池内设有第二水泵,该第二水泵连接一延伸至A生化箱的循环连通管,所述循环连通管上也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第二循环水池内还设有一蛋白质分离器,该蛋白质分离器的进料侧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第二循环水池内的水质进行分隔,所述第二循环水池一端的上方设有第二水池支撑箱,所述第二循环水池另一端的上方设有与其水体相通的D生化箱,所述A生化箱、B生化箱、C生化箱和D生化箱内的底端从上往下依次均铺设厚滤棉、生物呼吸环和活性炭,所述第二养殖池支撑箱和D生化箱的上方设有第二养殖池,所述第二养殖池内的底端铺设有珊瑚沙,所述第二养殖池的出水口与D生化箱的水体相通,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一端部延伸至第二养殖池水面的相通水管,该相通水管上设有一水阀;所述生态过滤系统包括生态过滤池,所述生态过滤池的底端设有若干个过滤池支撑箱,所述生态过滤池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池的水体相通,所述生态过滤池内依次设有若干个净化养殖箱,所述净化养殖箱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所述生态过滤池内还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连接一过滤净化管,所述过滤净化管延伸出生态过滤池后、端部延伸至第二循环水池。作为有选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浮游动物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防止浮游动物饵料污染C生化箱,所述连接水管上设有控制水体流通的水阀。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幼鲎在水面运动时随水流冲入生化箱,有利于提高幼鲎的存活率,所述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出水口的外表面均套设有一空心的阻挡圆柱体,两阻挡圆柱体均高于养殖池的水面、且其下端圆周表面开设满2mm的圆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仿生态养殖装置设置两个养殖系统和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其之间的水体可相互流通循环,改变现有水体不流动的缺陷,两个养殖系统内均设有蛋白质分离器,通过生态过滤池、生化箱等一起作用,保证整个养殖装置内的良好水质,无需频繁更换海水,且通过循环水池来实现换水操作,既降低了养殖海水的成本,也有效避免更换海水对幼鲎造成的损伤与干扰,且还设置生态模拟管和净化养殖箱,通过模拟生态涨退潮和养殖湿地植物、双壳类动物,提供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幼鲎存活率高。2、连接水管上设有水阀,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防止饵料污染C生化箱。3、两个养殖池的出水口均设有阻挡圆柱体,有效防止幼鲎在水面运动时随水流冲入生化箱,有利于提高幼鲎的存活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生态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第一养殖系统,1-1、第一循环水池,1-2、第一水池支撑箱,1-3、第一分隔板,1-4、净化水管,1-5、A生化箱,1-6、B生化箱,1-7、第一养殖池支撑箱,1-8、C生化箱,1-9、连接水管,1-10、第一水泵,1-11、排污管,1-12、循环水管,1-13、模拟生态管,1-14、第一养殖池,2、第二养殖系统,2-1、第二循环水池,2-2、第二水池支撑箱,2-3、第二水泵,2-4、循环连通管,2-5、第二分隔板,2-6、第二养殖池支撑箱,2-7、D生化箱,2-8、第二养殖池,3、生态过滤系统,3-1、生态过滤池,3-2、过滤池支撑箱,3-3、供水管,3-4、净化养殖箱,3-5、第三水泵,3-6、过滤净化管,4、蛋白质分离器,5、水阀,6、紫外线杀菌灯,7、水位平衡管,8、阻挡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养殖系统(1)、第二养殖系统(2)和生态过滤系统(3),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和生态过滤系统(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养殖系统(2)两端位于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的一侧端之间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养殖系统(1)和第二养殖系统(2),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和第二养殖系统(2)之间设置一生态过滤系统(3);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包括第一循环水池(1‑1),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第一水池支撑箱(1‑2),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内竖向设有一将其内水体分隔开的第一分隔板(1‑3),所述第一分隔板(1‑3)被一横向设置的净化水管(1‑4)贯穿,所述净化水管(1‑4)的端部与一蛋白质分离器(4)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水体相通的A生化箱(1‑5)和B生化箱(1‑6),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另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养殖池支撑箱(1‑7)和C生化箱(1‑8),所述A生化箱(1‑5)、B生化箱(1‑6)和C生化箱(1‑8)均与第一循环水池(1‑1)的水体相通,所述C生化箱(1‑8)通过一连接水管(1‑9)与第一养殖池(1‑14)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养殖池(1‑14)位于第一养殖池支撑箱(1‑7)和A生化箱(1‑5)的上方,所述第一养殖池(1‑14)内的底端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天然沉积物、珊瑚沙,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内还设有第一水泵(1‑10),且所述第一水泵(1‑10)与第一分隔板(1‑3)分别位于蛋白质分离器(4)的两侧,所述第一水泵(1‑10)连接一延伸第一循环水池(1‑1)外的排污管(1‑11),所述排污管(1‑11)上设有水阀(5),所述第一水泵(1‑10)上还连接一其端部延伸至第一养殖池(1‑14)的循环水管(1‑12),所述循环水管(1‑12)上设有一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循环水管(1‑12)上设有一水阀(5)、且位于该水阀(5)的后端连接一铺设于第一养殖池(1‑14)内的模拟生态管(1‑13),所述模拟生态管(1‑13)上开设满孔径,且所述模拟生态管(1‑13)为依次连接的口状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养殖系统(2)包括第二循环水池(2‑1),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第二水池支撑箱(2‑2),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与第一循环水池(1‑1)之间设有一水位平衡管(7),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内设有第二水泵(2‑3),该第二水泵(2‑3)连接一延伸至A生化箱(1‑5)的循环连通管(2‑4),所述循环连通管(2‑4)上也设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内还设有一蛋白质分离器(4),该蛋白质分离器(4)的进料侧设有第二分隔板(2‑5),所述第二分隔板(2‑5)将第二循环水池(2‑1)内的水质进行分隔开,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一端的上方设有第二养殖池支撑箱(2‑6),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另一端的上方设有与其水体相通的D生化箱(2‑7),所述A生化箱(1‑5)、B生化箱(1‑6)、C生化箱(1‑8)和D生化箱(2‑7)内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均铺设厚滤棉、生物呼吸环和活性炭,所述第二养殖池支撑箱(2‑6)和D生化箱(2‑7)的上方设有第二养殖池(2‑8),所述第二养殖池(2‑8)内的底端铺设有珊瑚沙,所述第二养殖池(2‑8)的出水口与D生化箱(2‑7)的水体相通,所述循环水管(1‑12)上设有一端部延伸至第二养殖池(2‑8)水面的相通水管(9),该相通水管(9)上设有一水阀(5);所述生态过系统(3)包括生态过滤池(3‑1),所述生态过滤池(3‑1)的底端设有若干个过滤池支撑箱(3‑2),所述生态过滤池(3‑1)通过供水管(3‑3)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的水体相通,所述生态过滤池(3‑1)内依次设有若干个净化养殖箱(3‑4),所述净化养殖箱(3‑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所述生态过滤池(3‑1)内还设有第三水泵(3‑5),所述第三水泵(3‑5)连接一过滤净化管(3‑6),所述过滤净化管(3‑6)延伸出生态过滤池(3‑1)后、端部延伸至第二循环水池(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养殖系统(1)、第二养殖系统(2)和生态过滤系统(3),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和生态过滤系统(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养殖系统(2)两端位于第一养殖系统和生态过滤系统的一侧端之间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养殖系统(1)和第二养殖系统(2),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和第二养殖系统(2)之间设置一生态过滤系统(3);所述第一养殖系统(1)包括第一循环水池(1-1),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第一水池支撑箱(1-2),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内竖向设有一将其内水体分隔开的第一分隔板(1-3),所述第一分隔板(1-3)被一横向设置的净化水管(1-4)贯穿,所述净化水管(1-4)的端部与一蛋白质分离器(4)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水体相通的A生化箱(1-5)和B生化箱(1-6),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另一端的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养殖池支撑箱(1-7)和C生化箱(1-8),所述A生化箱(1-5)、B生化箱(1-6)和C生化箱(1-8)均与第一循环水池(1-1)的水体相通,所述C生化箱(1-8)通过一连接水管(1-9)与第一养殖池(1-14)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养殖池(1-14)位于第一养殖池支撑箱(1-7)和A生化箱(1-5)的上方,所述第一养殖池(1-14)内的底端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天然沉积物、珊瑚沙,所述第一循环水池(1-1)内还设有第一水泵(1-10),且所述第一水泵(1-10)与第一分隔板(1-3)分别位于蛋白质分离器(4)的两侧,所述第一水泵(1-10)连接一延伸第一循环水池(1-1)外的排污管(1-11),所述排污管(1-11)上设有水阀(5),所述第一水泵(1-10)上还连接一其端部延伸至第一养殖池(1-14)的循环水管(1-12),所述循环水管(1-12)上设有一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循环水管(1-12)上设有一水阀(5)、且位于该水阀(5)的后端连接一铺设于第一养殖池(1-14)内的模拟生态管(1-13),所述模拟生态管(1-13)上开设满孔径,且所述模拟生态管(1-13)为依次连接的口状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养殖系统(2)包括第二循环水池(2-1),所述第二循环水池(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杰耀符益健廖永岩吴宙周志伟成安桐陈子丰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