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83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棉机,包括环形外壳体和设置在环形外壳体中心位置的内壳体;通过设置环形形外壳体内均匀分布的多个预混料仓,可将待混合的不同纤维放入不同料仓,在木罗拉、给棉罗拉、第一打手作用下分别将纤维扯松,通过尘格、第一鼓风机、第一吸风机将纤维和尘杂分离,各种扯松后的纤维块从预混出口进入球形部,在第一吸风机、第二吸风机、第二鼓风机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混合均匀,落入锥形部后,通过第二打手的作用进一步松解,使得纤维混合效果好,松解程度均一,杂质少。

A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xtile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cotton ble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n annular shell and an inner shell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annular shell. By setting a plurality of pre-mixing silo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annular shell, different fibers to be mixed can be put into different silos, and the fibers can be pulled loose under the action of a wooden roller, a cotton feeding roller and a first-hand. The fibers and dust are separated by dust grids, first blower and first suction fan, and all kinds of loosened fibers enter the spherical part from the premixed outle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first suction fan, the second suction fan and the second blower, the fibers are quickly mixed and evenly. After falling into the conical part, the fibers are further loosened through the role of the second beater, which makes the fibers mixing effect good and the degree of loosening uniform and miscellaneous. Less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棉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混棉机。
技术介绍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艺,开清棉首先进行开松,将纤维包抓取成纤维块,然后通过混棉机将限位块扯松或松解成蓬松的纤维块,并将纤维成分充分混合。现有的混棉机包括自动混棉机和多仓混棉机;自动混棉机的混合方式为夹层混合和犯规混合,通过角钉帘、压棉帘等之间的撕扯开松,通过剥棉打手、尘格除杂;多仓混棉机通过各仓棉层的相互错位,是不同成分的原料发生混合;但均存在开松效果不均匀、除杂效果不好,制成产品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棉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棉机,包括环形外壳体和设置在环形外壳体中心位置的内壳体;所述环形外壳体内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预混料仓,所述预混料仓顶部设置进料口和第一鼓风机,所述预混料仓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木罗拉、给棉罗拉、第一打手和尘格,所述预混料仓侧壁有预混出口;所述预混料仓底部设置尘杂出口,所述尘杂出口通向集尘室;所述内壳体包括球形部和锥形部,所述球形部位于锥形部上方,所述球形部与预混出口相连通,所述球形部顶部设置第一吸风机,所述锥形部设置第二打手和打手托架,所述打手托架设置在第二打手底部,所述锥形部底部中心位置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鼓风机和第二吸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吸风机为高压吸风机。高压吸风机的吸力更强,可获得更好的混合效果和除杂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尘室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部设置清理口。便于对集成室内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尘室、环形外壳体、内壳体一体成型,集尘室底部设置支撑架。机器运行时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预混料仓的数目为8个,均匀分布在环形外壳内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的混棉机,通过设置环形形外壳体内均匀分布的多个预混料仓,可将待混合的不同纤维放入不同料仓,在木罗拉、给棉罗拉、第一打手作用下分别将纤维扯松,通过尘格、第一鼓风机、第一吸风机将纤维和尘杂分离,各种扯松后的纤维块从预混出口进入球形部,在第一吸风机、第二吸风机、第二鼓风机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混合均匀,落入锥形部后,通过第二打手的作用进一步松解,使得纤维混合效果好,松解程度均一,杂质少。附图说明图1为混棉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环形外壳体、2是内壳体、3是预混料仓、4是进料口、5是第一鼓风机、6是木罗拉、7是给棉罗拉、8是第一打手、9是尘格、10是预混出口、11是尘杂出口、12是集尘室、13是球形部、14是锥形部、15是第一吸风机、16是第二打手、17是打手托架、18是出料口、19是第二鼓风机、20是第二吸风机、21是清理口、22是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混棉机,包括环形外壳体1和设置在环形外壳体1中心位置的内壳体2;所述环形外壳体1内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预混料仓3,所述预混料仓3顶部设置进料口4和第一鼓风机5,所述预混料仓3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木罗拉6、给棉罗拉7、第一打手8和尘格9,所述预混料仓3侧壁有预混出口10;所述预混料仓3底部设置尘杂出口11,所述尘杂出口11通向集尘室12;所述内壳体2包括球形部13和锥形部14,所述球形部13位于锥形部14上方,所述球形部13与预混出口10相连通,所述球形部13顶部设置第一吸风机15,所述锥形部14设置第二打手16和打手托架17,所述打手托架17设置在第二打手16底部,所述锥形部14底部中心位置设置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鼓风机19和第二吸风机20。实施例2: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吸风机15为高压吸风机。高压吸风机的吸力更强,可获得更好的混合效果和除杂效果。实施例3: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尘室12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部设置清理口21。便于对集成室内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实施例4: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尘室12、环形外壳体1、内壳体2一体成型,集尘室12底部设置支撑架22。机器运行时更加稳定。实施例5: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预混料仓3的数目为8个,均匀分布在环形外壳内部。本技术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外壳体和设置在环形外壳体中心位置的内壳体;所述环形外壳体内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预混料仓,所述预混料仓顶部设置进料口和第一鼓风机,所述预混料仓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木罗拉、给棉罗拉、第一打手和尘格,所述预混料仓侧壁有预混出口;所述预混料仓底部设置尘杂出口,所述尘杂出口通向集尘室;所述内壳体包括球形部和锥形部,所述球形部位于锥形部上方,所述球形部与预混出口相连通,所述球形部顶部设置第一吸风机,所述锥形部设置第二打手和打手托架,所述打手托架设置在第二打手底部,所述锥形部底部中心位置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鼓风机和第二吸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外壳体和设置在环形外壳体中心位置的内壳体;所述环形外壳体内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预混料仓,所述预混料仓顶部设置进料口和第一鼓风机,所述预混料仓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木罗拉、给棉罗拉、第一打手和尘格,所述预混料仓侧壁有预混出口;所述预混料仓底部设置尘杂出口,所述尘杂出口通向集尘室;所述内壳体包括球形部和锥形部,所述球形部位于锥形部上方,所述球形部与预混出口相连通,所述球形部顶部设置第一吸风机,所述锥形部设置第二打手和打手托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万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