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军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02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化混棉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所述进料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多张竖向的进料隔板,所述进料隔板将斗体的上部分隔为多个进料室;进料隔板下方的斗体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带体表面设置有针帘,输送带的底部与混棉机主体的进料口相对;每一个所述进料室内的下部均设置有一根喂料辊,所述喂料辊由固定设置在进料斗外侧壁上的第二电机同步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混棉机进料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An automatic cotton blen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extile technology. The aim is to provide an automatic cotton blender with high feeding automa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by the invention is: an automatic cotton blender includes a frame, a main body of the cotton blender set on the frame and a dust removing device for cleaning the flying flowers generated by the main body of the cotton blender; the feeding hopper comprises a hopper body,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opp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feeding partitions, which divide the upper part of the hopper body into multiple feeding chambers; A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bucket body below the material separato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nveyor bel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curtain, the bottom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opposite to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cotton blender; a feeding roller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each feeding chamber, and the feeding roller is driven synchronously by a second motor fix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eeding hopper.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the cotton blender feeding an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混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混棉机。
技术介绍
混棉机是纺织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在于将多种不同的纤维进行混合,以提高纺织品的性能、降低纺织品成本等。纤维按来源主要分为天然纤维和人工纤维,常见的天然纤维如:棉、麻、动物毛等。而人工纤维如:玻璃纤维、尼龙纤维等。目前,现有的混棉机在使用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如:1、纤维即使在开松后,仍然存在结团的现象,导致现有的混棉机要么混合效果差、造成混合不均匀,要么生产效率极低、混合时间长。2、现有的混棉机在进料方面自动化程度低,需要配合大量的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3、混棉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飞花严重,各种碎纤维、杂质等逸散在生产车间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化混棉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所述混棉机主体的顶部设置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混棉机主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机架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两个竖向的侧架;所述进料斗包括设置斗体,所述斗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多张竖向的进料隔板,所述进料隔板将斗体的上部分隔为多个进料室;进料隔板下方的斗体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带体表面设置有针帘,输送带的底部与混棉机主体的进料口相对;每一个所述进料室内的下部均设置有一根喂料辊,所述喂料辊由固定设置在进料斗外侧壁上的第二电机同步驱动。优选的,所述进料隔板的数量为三张。优选的,所述喂料辊的一端伸出进料斗外并固定设置有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且第二皮带呈S形依次绕过从动皮带轮。优选的,所述混棉机主体包括芯轴、混合滚筒和外筒,所述芯轴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侧架上;所述混合滚筒同轴套设在芯轴外且与芯轴构成转动配合,混合滚筒由第一电机驱动,混合滚筒内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外筒的底部通过底架固定设置底盘上,且外筒同轴套设在混合滚筒的周侧外并与混合滚筒构成转动配合,所述混棉机主体的进料口位于外筒的顶部;所述混合滚筒的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纤维入口,每一个所述纤维入口处均设置有一张剥离板;所述剥离板由纤维入口的一端朝另一端斜向外延伸,且剥离板靠外的一端与混合滚筒之间构成纤维捕捉口;所述纤维捕捉口的朝向与混合滚筒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剥离板朝外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针齿,所述外筒周面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针齿。优选的,所述芯轴的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位置与混合滚筒的两端相对,且混合滚筒的两端通过设置在安装槽内的轴承与芯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混合滚筒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齿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底盘上,且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环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多根沿混合滚筒长度方向延伸的混合刺棍和设置在芯轴上的沿芯轴径向延伸的击打杆,所述混合刺棍的两端分别与混合滚筒的两个端面固接。优选的,所述混合刺棍由橡胶制成,且混合刺棍包括棍体和设置在棍体表面的刺体,所述刺体由圆锥形的底段和球形的顶段构成;所述棍体的中心设置有沿棍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腔,所述混合刺棍的一端设置有气门芯,所述气门芯的操作端位于混合滚筒端面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芯轴的内部沿芯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轴腔,芯轴的周面上设置有连通芯轴外部和轴腔的轴孔,所述芯轴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层不锈钢滤网;所述芯轴的一端设置有与轴腔连通的抽排口,所述抽排口与负压装置连通。优选的,所述芯轴靠近负压装置一端的周面上还设置有连通芯轴内外的第一安全阀,所述混合滚筒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通混合滚筒内外的第二安全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提高了混棉机进料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进料斗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不同的纤维原料由进料斗的顶部加入进料斗的进料室中,第二电机启动,带动各喂料辊同步转动,喂料辊将纤维稳定的连续的朝下输送,并落在输送带上。输送带带体表面上设置的针帘能够将纤维原料从喂料辊上剥离并输送至下方的混棉机主体进料口处。本专利技术的进料斗与传统的混棉机相比,进料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稳定性、连续性更好,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C-C向视图;图5为第二皮带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图4中D部放大图;图7为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的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1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1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2。所述混棉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与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连通。所述机架包括底盘5和设置在底盘5上的两个竖向的侧架6。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总体上包括混棉机主体1、除尘装置2和进料斗3组成,混棉机主体1用于对各种纤维原材料进行混合,除尘装置2用于对混合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碎纤维等杂质进行清除,进料斗3用于提高混棉机1进料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1、混棉机主体1;2、除尘装置2;3、进料斗3。各改进点可独立应用在现有的混棉机上,当然也可以两两组合,甚至三大改进点一起组合应用在混棉机上。(一)从混棉机主体1方面的改进来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棉机主体1包括芯轴7、混合滚筒8和外筒9,所述芯轴7、混合滚筒8和外筒9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所述芯轴7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侧架6上。所述混合滚筒8同轴套设在芯轴7外且与芯轴7构成转动配合,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芯轴7是固定的,而混合滚筒8是能够进行旋转的。关于混合滚筒8的安装方式,本专利技术最好是采用,结合图1和2所示,所述芯轴7的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环形的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的位置与混合滚筒8的两端相对,且混合滚筒8的两端通过设置在安装槽17内的轴承18与芯轴7连接,所述安装槽17可选择凸出芯轴7的表面,也可以是内凹的形式。这样的配合方式使得混合滚筒8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且不易发生在芯轴7上的窜位。当然,采用其他起到相同作用的方式将芯轴7和混合滚筒8安装到位也是可行的。本专利技术混棉机主体1的混合滚筒8由第一电机10驱动,混合滚筒8内设置有混合机构。常规的驱动方式例如:所述混合滚筒8的周面上设置齿圈,利用一个与齿圈啮合的齿轮将第一电机10的动力传输至混合滚筒8。但考虑本专利技术还需要安装外筒9,为了避免干扰,本专利技术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混合滚筒8一端,如图1中也就是右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头19,连接头19采用管形,以避免对芯轴7造成干扰。所述连接头19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齿环20。所述第一电机10固定设置在底盘5上,且第一电机10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齿轮21。所述齿轮21与齿环20之间通过第一皮带22传动连接。关于外筒9的安装,本专利技术所述外筒9的底部通过底架11固定设置底盘5上,且外筒9同轴套设在混合滚筒8的周侧外并与混合滚筒8构成转动配合,也就是说混合滚筒8与外筒9也是能够相对转动的,但应当保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1)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1)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2);所述混棉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与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连通;所述机架包括底盘(5)和设置在底盘(5)上的两个竖向的侧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包括设置斗体(47),所述斗体(47)内的上部设置有多张竖向的进料隔板(48),所述进料隔板(48)将斗体(47)的上部分隔为多个进料室;进料隔板(48)下方的斗体(47)内设置有输送带(49),所述输送带(49)的带体表面设置有针帘(50),输送带(49)的底部与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相对;每一个所述进料室内的下部均设置有一根喂料辊(51),所述喂料辊(51)由固定设置在进料斗(3)外侧壁上的第二电机同步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1)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1)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2);所述混棉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与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连通;所述机架包括底盘(5)和设置在底盘(5)上的两个竖向的侧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包括设置斗体(47),所述斗体(47)内的上部设置有多张竖向的进料隔板(48),所述进料隔板(48)将斗体(47)的上部分隔为多个进料室;进料隔板(48)下方的斗体(47)内设置有输送带(49),所述输送带(49)的带体表面设置有针帘(50),输送带(49)的底部与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相对;每一个所述进料室内的下部均设置有一根喂料辊(51),所述喂料辊(51)由固定设置在进料斗(3)外侧壁上的第二电机同步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隔板(48)的数量为三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辊(51)的一端伸出进料斗(3)外并固定设置有从动皮带轮(52),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53);所述主动皮带轮(53)与从动皮带轮(52)之间通过第二皮带(54)传动连接,且第二皮带(54)呈S形依次绕过从动皮带轮(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棉机主体(1)包括芯轴(7)、混合滚筒(8)和外筒(9),所述芯轴(7)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侧架(6)上;所述混合滚筒(8)同轴套设在芯轴(7)外且与芯轴(7)构成转动配合,混合滚筒(8)由第一电机(10)驱动,混合滚筒(8)内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外筒(9)的底部通过底架(11)固定设置在底盘(5)上,且外筒(9)同轴套设在混合滚筒(8)的周侧外并与混合滚筒(8)构成转动配合,所述混棉机主体(1)的进料口(4)位于外筒(9)的顶部;所述混合滚筒(8)的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纤维入口(12),每一个所述纤维入口(12)处均设置有一张剥离板(13);所述剥离板(13)由纤维入口(12)的一端朝另一端斜向外延伸,且剥离板(13)靠外的一端与混合滚筒(8)之间构成纤维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