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02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18
一种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相互交联的型体,且底面形成粗糙表面,气流载体于相互交联的多个微型颗粒之间形成具有多个分散的细微孔道相互连通构成立体网络的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并自气流载体的顶面延伸至底面及周面。藉此,当气流载体应用于吸盘中,通过抽气吸附薄型平板时,设于吸嘴中的气流载体藉其开放性微多孔结构,使通过吸嘴的真空压无明显下降趋势,且使吸嘴对薄型平板的吸附力量分散至气流载体的整个底面,使薄型平板被吸嘴吸附的部位不会产生吸附痕迹,且利用气流载体的粗糙底面增加与薄型平板间的摩擦阻力,而避免薄型平板被吸附时产生滑移。

Airflow Carrier with Open Micro-porous

An open micro-porous air-flow carrier consists of several cross-linked micro-particles made of general plastic materials, and a rough surface is form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The air-flow carrier forms an open micro-porous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dispersed micro-channels interconnected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and an open micro-porous structure is formed and self-flowing from the air-flow carrier. The top extends to the bottom and around. Therefore, when the airflow carrier is applied in the suction cup and the thin plate is absorbed by suction, the airflow carrier in the suction cup has no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of vacuum pressure through the suction cup through its open micro-porous structure, and the suction cup's adsorption force on the thin plate is dispersed to the whol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irflow carrier, so that the absorption part of the thin plate suction cup will not produce adsorption trace and is advantageous.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between the thin plate and the rough bottom of the airflow carrier is increased to avoid slippage when the thin plate is adsor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吸嘴中,提供平衡吸附力量的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中,为使薄型平板等物件能够被快速取置而移动,现有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多利用连接驱动机构的吸嘴以真空吸附手段执行物件的取置动作。目前已知的吸嘴构造,如图7及图8所示,其具有一软性材质的吸嘴本体40,该吸嘴本体40中形成一开口朝下的空间,且该吸嘴本体40顶部用以连接导管41,并通过该导管41连接驱动机构与抽气系统。现有的吸嘴虽能搭配抽气系统,对薄型平板等物件提供快速取置的功能。然而,如图8所示,当通过现有吸嘴以其吸嘴本体40直接以真空吸附手段吸取薄型平板50时,薄型平板50易因真空吸附过度集中且力量偏大,而在薄型平板50被吸嘴吸附的部位产生吸附痕迹的问题。为了改善前述现有吸嘴的吸嘴本体直接吸取薄型平板时,薄型平板被吸嘴吸附的部位会产生吸附痕迹的问题。有人进一步于吸嘴本体装设多孔性泡棉垫片(图未示),以通过泡棉垫片的多个孔隙而使吸附压力减压,减少薄型平板被吸嘴吸附的部位产生吸附痕迹的问题。然而,泡棉垫片中的多个孔隙并非开放式的多孔结构,仅部分孔隙相互连通,故而,吸嘴在抽气吸附薄型平板等物件的过程,因抽气作用易受到泡棉垫片的阻塞,而致真空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影响吸嘴吸取薄型平板等物件的整体吸附能力。此外,还有人于吸嘴本体中装设一内部具有开放性孔洞的多孔元件,且多孔元件底面及其他外表面为光滑表面,藉以利用此具有多孔元件的吸嘴吸附物件移动时,被吸附的物件表面不会产生凹痕或吸附痕迹。前述内部具有开放性孔洞的多孔元件应用于吸嘴吸附物件的用途,可达到吸附物件时,被吸附的物件表面不会产生凹痕或吸附痕迹的功能,然而,该多孔元件外表面中接触物件的底面为光滑平面,当多孔元件接触物件顶面时,因多孔元件的光滑底面与物件间的摩擦阻力不足,在吸盘吸附物件的过中,易发生相对滑移现象,不利于被吸附移动的物件移动至目的地的精确对位,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解决现有吸嘴吸附薄型平板易产生吸附痕迹,吸嘴内部增设泡棉垫片时,会因泡棉垫片中非开放状孔洞结构而使吸附薄型平板时的真空压下降,以及吸嘴内部增设多孔元件,会因其接触被吸附物件的元件底面为光滑平面,而在吸附过程中产生滑移等问题。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相互交联成形的锥体或柱体,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形成粗糙表面,该气流载体于相互交联的多个所述微型颗粒之间形成一开放性微多孔结构,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包含多个分散且相互连通的细微孔道而形成立体网络状,且自该气流载体的顶面延伸至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及该气流载体周边的周面。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另一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相互交联成形,所述气流载体包括一载体上段部与位于该载体上段部下方的一载体下段部,该载体上段部形成由上向下尺寸递减的圆锥体,该载体下段部形成由上而下尺寸递增的圆锥体,所述气流载体的中段外周面形成内凹状的一环凹部,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形成粗糙表面;所述气流载体于相互交联的多个所述微型颗粒之间形成一开放性微多孔结构,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包含多个分散且相互连通的细微孔道而形成立体网络状,且自该气流载体的顶面延伸至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及该气流载体周边的周面。藉由前述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创作,使其安装于吸嘴的吸嘴本体中,当该抽气系统通过吸嘴吸附薄型平板时,设于吸嘴本体中的气流载体藉其开放性微多孔结构,使通过吸嘴的真空压无明显下降的趋势,在维持其应有的真空吸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气流载体中由多个分散的细微孔道相互连通构成立体网络状的开放性微多孔结构,使吸嘴对薄型平板的吸附力量分散至气流载体的整个底面,平衡吸附力量,避免吸附力量过度集中的现象,而使薄型平板被吸嘴吸附的部位不会产生吸附痕迹。其次,前述具有该气流载体多个微型颗粒交联结合而形成包含多个细微孔道的开放性微多孔结构,且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因多个微型颗粒相互交联而形成非光滑的粗糙表面,因此,当具有该气流载体的吸嘴在吸附薄型平板的过程中,藉由气流载体接触薄型平板的底面为粗糙表面,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使薄型平板被具有该气流载体的吸嘴吸附后不会产生滑移现象,确保被吸附移动的物件藉由吸嘴吸附移动至目的地时,能够精确对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流载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流载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气流载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流载体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至图4所示气流载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气流载体较佳实施例应用于吸嘴中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现有吸盘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现有吸盘于吸附薄型平板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10A、10B气流载体101载体上段部102载体下段部103环凹部11微型颗粒12开放性微多孔结构121细微孔道20吸嘴本体21导管30薄型平板40吸嘴本体41导管50薄型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揭示了本技术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10、10A、10B的数种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气流载体10、10A、10B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11以及一开放性微多孔结构12,所述泛用塑料材质选用亲水性、亲油性的塑料材质为佳,其中,所述泛用塑料可选用聚胺酯(Polyurethane,PU)、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俗称特氟龙),该气流载体10、10A、10B是由该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11通过泡沫交联及高周波模压成形的构件。如图3所示,该气流载体10、10A、10B于相互交联的该多个微型颗粒11之间形成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12,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12包含多个细微孔道121,所述开放性微多孔结构12的多个细微孔道121分散而相互连通而形成立体网络状,且自该气流载体10、10A、10B顶面延伸至该气流载体10、10A、10B的底面及该气流载体10、10A、10B周边的周面,该气流载体10、10A、10B由多个微型颗粒11相互交联所构成,该气流载体10、10A、10B的底面因多个微型颗粒11相互交联而形成非光滑的粗糙表面。所述微型颗粒11粒径为微米尺寸的颗粒,所述细微孔道121的孔道宽度尺寸为1μm~100μm。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颗粒11形成圆球状。该气流载体10、10A、10B的外形依据吸嘴的吸嘴本体20内部形状而设定,所述气流载体10、10A可为任意几何形状的立体部件,如:锥体或柱体等,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气流载体10、10A可为截顶圆锥体或截顶多边形角锥体。或者,如图4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气流载体10B包括一载体上段部101与位于该载体上段部101下方的一载体下段部102,该载体上段部101形成由上向下尺寸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相互交联成形的锥体或柱体,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形成粗糙表面,该气流载体于相互交联的多个所述微型颗粒之间形成一开放性微多孔结构,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包含多个分散且相互连通的细微孔道而形成立体网络状,且自该气流载体的顶面延伸至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及该气流载体周边的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0 TW 1072004061.一种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泛用塑料材质的微型颗粒相互交联成形的锥体或柱体,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形成粗糙表面,该气流载体于相互交联的多个所述微型颗粒之间形成一开放性微多孔结构,该开放性微多孔结构包含多个分散且相互连通的细微孔道而形成立体网络状,且自该气流载体的顶面延伸至该气流载体的底面及该气流载体周边的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微孔道的孔道宽度尺寸为1μm~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颗粒形成圆球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开放性微多孔的气流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载体为截顶圆锥体或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