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14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盘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吸盘结构,包括固定壳、外吸盘、连接件以及呈挤压状态的内吸盘,外吸盘以及内吸盘分别对应连接在连接件的两端部,外吸盘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固定壳固定布置,其内部具有腔室,固定壳具有朝向外吸盘布置的外端部,固定壳的外端部中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条形孔,连接件活动穿设在条形孔中,内吸盘处于腔室且抵触固定壳,外吸盘与内吸盘连通。通过这种吸盘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实现物体固定以及拿取,实现吸盘结构便于吸附物体。

Suck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uction cup, and discloses the structure of suction cup, including a fixed shell, an external suction cup, a connecting piece and an extruded internal suction cup. The external suction cup and an internal suction cup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external suction cup is used to absorb the fixed object to be adsorbed, and the fixed shell is fixed, with a chamber inside and an external suction cup arranged outward. At the end, the outer end of the fix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trip hole connecting the chamber, and the connector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strip hole. The inner suction cup is in the chamber and contradicts the fixing shell, and the outer suction cup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ction cup.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sucker,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the object can be fixed and taken quickly. The structure of the sucker is easy to absorb the ob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盘的
,特别涉及吸盘结构。
技术介绍
吸盘,是一种带密封唇边的,在与被吸物体接触后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密封空间,通过抽走或者稀薄密封空间里面的空气,产生内外压力差,而对物体进行吸附或吸附在物体上。目前,在驾驶车辆时,经常需要使用手机通话以及导航,一般通过固定架对手机进行固定,但是,固定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便于对手机进行操作;另外,随固定架的使用时间增长,其固定效果逐渐降低,无法保证对手机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一般吸盘来吸住物体,或者通过磁铁来吸住物体,但是,不论哪种方式,均是使物体相对固定的更加稳定,然而在对物体固定稳固的同时,提取物体则又变得困难了起来,稳定固定物体与方便提取物体不可兼得;另外,吸盘结构操作繁琐,导致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吸盘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吸盘结构,包括固定壳、外吸盘、连接件以及呈挤压状态的内吸盘,所述外吸盘以及所述内吸盘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所述外吸盘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所述固定壳固定布置,其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固定壳具有朝向所述外吸盘布置的外端部,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中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条形孔,所述连接件活动穿设在所述条形孔中,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腔室且抵触所述固定壳,所述外吸盘与所述内吸盘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包括大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大径段以及小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与所述小径段连通;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所述内吸盘呈挤压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内形成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之间形成所述小径段;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两端呈贯通状布置,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两个所述卡板一一对应嵌入两个所述卡槽。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条形孔移动时,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且相对所述底板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内吸盘具有第一吸附腔,所述外吸盘具有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的第二吸附腔,所述底板形成有缺口,当所述内吸盘移动至所述缺口,所述第一吸附腔与所述第二吸附腔分别连通所述内腔,使所述外吸盘失去吸附力。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设有限制壁,限制壁呈环状围合布置形成限制区域,所述缺口以及所述内吸盘均处于所述限制区域。进一步的,所述小径段具有靠近所述大径段的吸附端,所述缺口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上端部,当所述连接件移动至所述吸附端时,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内腔,所述限制壁的上端部限制所述内吸盘继续朝向所述大径段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端具有朝向所述大径段的外端,所述吸附端的外端设有两个相向延伸布置的限制块,两个所述限制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小径段。进一步的,所述小径段具有背离所述大径段的吸附端,当所述连接件移动至所述吸附端时,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下端部,所述限制壁的下端部限制所述内吸盘继续沿背离所述大径段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朝下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顶部活动置于所述固定槽;所述条形孔处于所述固定槽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吸盘结构,在需要贴附物体时,将物体抵触外吸盘,并朝向固定壳的方向施加挤压力,排除外吸盘的内部以及内吸盘的内部的大部分空气,使外部气压大于外吸盘的内部的气压,使外吸盘产生吸力,将物体紧密的吸附在外吸盘上;当拿取物体时,外吸盘随物体移动,带动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内吸盘移动,降低内吸盘以及外吸盘的封闭效果,从而降低外吸盘的吸附力,便于物体的拿取;通过这种吸盘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实现物体固定以及拿取,实现吸盘结构便于吸附物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固定壳的外端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吸盘结构,用于解决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的问题。吸盘结构包括固定壳10、外吸盘20、连接件30以及内吸盘40,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外吸盘20以及内吸盘40分别对应连接在连接件30的两端部,外吸盘20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固定壳10呈固定布置,且固定壳10的内部具有腔室,固定壳10具有外端部11,外端部11朝向外吸盘20布置,固定壳10的外端部11中设置有条形孔50,条形孔50连通腔室,连接件30活动穿设在条形孔50中,内吸盘40处于腔室且抵触固定壳10,外吸盘20与内吸盘40连通。上述的吸盘结构,在需要贴附物体时,将物体抵触外吸盘20,并朝向固定壳10的方向施加挤压力,排除外吸盘20的内部以及内吸盘40的内部的大部分空气,使外部气压大于外吸盘20的内部的气压,使外吸盘20产生吸力,将物体紧密的吸附在外吸盘20上;当拿取物体时,直接移动物体,通过连接件30在条形孔50内移动,带动内吸盘40以及外吸盘20移动,降低内吸盘40以及外吸盘20的封闭效果,从而降低外吸盘20的吸附力,便于物体的拿取;通过这种吸盘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实现物体固定以及拿取,实现吸盘结构便于吸附物体。本实施例中,条形孔50包括大径段51以及小径段52,大径段51大于连接件30的直径,小径段52小于连接件30的直径,大径段51与小径段52连通;当连接件30处于小径段52时,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通过大径段51,便于连接件30以及内吸盘40的安设,便于整体吸盘结构的组装;另外,小径段52对连接件30起到限制作用,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当外吸盘20收挤压力时,便于将外吸盘20的内部空气以及内吸盘40的内部空气排出,从而便于吸盘结构吸附物体。再者,条形孔50内形成有两个卡板16,两个卡板16之间形成小径段52;连接件3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卡槽,卡槽两端呈贯通状布置,当连接件30处于小径段52时,两个卡板16一一对应嵌入两个卡槽;在两个卡槽的作用下,对连接件30起到限制作用,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沿纵向方向,卡槽具有宽度值,沿纵向方向,卡板16具有厚度值,宽度值略大于厚度值;这样,避免影响卡板16嵌入卡槽,同时,提高卡槽对连接件30在纵向方向的限制力,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避免影响外吸盘20的吸附力。固定壳10包括底板12,内吸盘40抵触底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外吸盘、连接件以及呈挤压状态的内吸盘,所述外吸盘以及所述内吸盘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所述外吸盘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所述固定壳固定布置,其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固定壳具有朝向所述外吸盘布置的外端部,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中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条形孔,所述连接件活动穿设在所述条形孔中,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腔室且抵触所述固定壳,所述外吸盘与所述内吸盘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外吸盘、连接件以及呈挤压状态的内吸盘,所述外吸盘以及所述内吸盘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所述外吸盘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所述固定壳固定布置,其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固定壳具有朝向所述外吸盘布置的外端部,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中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条形孔,所述连接件活动穿设在所述条形孔中,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腔室且抵触所述固定壳,所述外吸盘与所述内吸盘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包括大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大径段以及小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与所述小径段连通;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所述内吸盘呈挤压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内形成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之间形成所述小径段;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两端呈贯通状布置,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两个所述卡板一一对应嵌入两个所述卡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条形孔移动时,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且相对所述底板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盘具有第一吸附腔,所述外吸盘具有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良
申请(专利权)人: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