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4781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手机与智能手表的问题。技术方案是利用智能手表与手机间的蓝牙通信功能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测距原理实现找手机、找手表、双向防丢提醒功能。找手机功能是智能手表端向手机端发送“找手机”信号,手机接收到此信号后发出响铃和震动来告知用户手机的位置。找手表功能是由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找手表”信号,当智能手表收到此信号后发出震动以告知用户手表的位置。双向防丢提醒功能是利用RSSI测距原理,为避免单端检测时,因距离不断增大,导致一端检测出“丢失”事件而未成功通知另一端就发生蓝牙断开事件,致使另一端无法发出提醒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端检测方法,当智能手表和手机之间的距离超出预定值时,智能手表和手机都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起到防丢的功能。

A Realization Method of Bidirectional Search and Loss Prevention Based on Smart Watch and Mobile Pho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alizing bidirectional search and loss prevention based on smart watch and mobile phone, which includes mobile phone search, watch search and bidirectional loss prevention reminder fun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eople can not find mobile phone and smart watch in daily life.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o us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between smart watch and mobile phone and 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anging principle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finding mobile phone, watch and bidirectional anti-loss reminder. The function of looking for mobile phone is to send \looking for mobile phone\ signal from smart watch end to mobile phone end. When mobile phone receives this signal, it rings and vibrates to inform users of the location of mobile phone. The function of looking for a watch is to send a \look for a watch\ signal to the smart watch by the mobile phone. When the smart watch receives the signal, it vibrates to inform the user of the watch's position. The bidirectional anti-loss reminder function is based on RSSI ranging principle. In order to avoid single-end detection,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one end detects the \loss\ event and fails to notify the other end of the Bluetooth disconnection event, which makes the other end unable to issue a reminder. The invention adopts a two-end detection method.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mart Watch and the mobile phone exceeds the predetermined value, the smart hand Watches and mobile phones can send out alarm signals in time to prevent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蓝牙通信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生活中电子设备不断的小型化甚至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尤其是智能手机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可以说手机已占据人们大量的碎片时间。同时智能手表作为一款轻巧、便捷的设备也很大程度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它的计步、睡眠监测等功能十分实用,且智能手表也是一款十分不错的装饰品。但随着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会忘记一些事情,比如人们在使用智能手表与手机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被其他事情打断,因而随手将手机放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或者在洗手、洗澡时将智能手表摘下而事后忘记的情况。当人们想要寻找时是十分焦急而不易找到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也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在生活中智能手表与手机找不到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一种寻找智能手表与手机的方法是十分需要的,且为了防止因寻找手机或智能手表而耽误事情,一种预防智能手表与手机丢失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智能手表与手机常常一起使用,手机作为功能强大的设备可以管理、查看智能手表的使用情况,而智能手表作为一款便捷、易操作的设备也可以辅助手机更方便地完成一些功能,例如进行消息提醒、接听电话等。此外,手机与智能手表间多使用蓝牙进行连接,不仅便捷且能耗较低。目前蓝牙技术已十分成熟,最新的蓝牙技术将传统蓝牙、高速蓝牙和低功耗蓝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该技术功耗较传统蓝牙低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一颗普通的纽扣电池就可以使采用蓝牙通信的产品工作数个月甚至是数年之久。因此,基于蓝牙的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方法的实现是十分可行的。目前,大多基于蓝牙技术的简易防丢器,都只具有简单的提醒功能,当未开启提醒时发生物品找不到的情况,则不能发挥作用。而一些高端的防丢器,加入了GPS定位技术、GSM位置查询和GPRS通讯等技术对物品位置信息进行追踪,这类产品虽然功能强大,但费用较高,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防丢来说有些大材小用。所以对于蓝牙防丢器中加入物品找寻功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实用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手机与智能手表的问题。在生活中,手机是比较容易找不到的,而智能手表能够系在手腕上,比较不容易丢失,通过智能手表来寻找手机十分方便。但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摘下手表而事后忘记放在何处,例如洗手、洗澡等情况,由于智能手表体积较小,不易被发现,此时通过手机寻找手表也是比较方便的。此外,手机与手表的双向防丢提醒功能,不仅当手机远离时人们能够得到提醒,而且当手表发生远离时人们也能得到提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智能手表与手机间的蓝牙通信功能与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测距原理实现找手机、找手表、双向防丢提醒功能。找手机功能是智能手表端向手机端发送“找手机”信号,手机接收到此信号后发出响铃和震动来告知用户手机的位置。找手表功能是由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找手表”信号,当智能手表收到此信号后发出震动以告知用户手表的位置。双向防丢提醒功能是利用RSSI测距原理,为避免单端检测时,因距离不断增大,导致一端检测出“丢失”事件而未成功通知另一端就发生蓝牙断开事件,致使另一端无法发出提醒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端检测方法,当智能手表和手机之间的距离超出预定值时,智能手表和手机都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起到防丢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手机与智能手表间的蓝牙通信协议,用于找手机、找手表功能的实现。1.1将“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添加到蓝牙事件列表中,使手机与智能手表能够识别出“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1.2设计应答信息,“0”代表信息接收成功,“1”代表信息接收失败。第二步:智能手表与手机首次连接时进行配对绑定,存储安全信息,以便于之后的快速连接。第三步:找手机:3.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3.2。3.2用户触发找手机功能,智能手表向手机发送“找手机”信号。3.3手机接收到“找手机”信号后,开启震动与响铃功能,并发送应答信号“0”给智能手表。3.4智能手表收到应答信号“0”后退出找手机功能。第四步:找手表:4.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4.2。4.2用户触发找手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找手表”信号。4.3智能手表接收到“找手表”信号后,开启震动功能,并发送应答信号“0”给手机。4.4手机收到应答信号“0”后退出找手表功能。第五步:双向防丢提醒:5.1手机端:5.1.1检测蓝牙是否连接成功,若未成功,转5.1.2,若成功,转5.1.4。5.1.2手机作为主设备开始扫描周围设备,若未扫描到首次连接时绑定的智能手表设备,则继续扫描,若扫描到设备,转5.1.3。5.1.3发送连接请求,与智能手表产生连接。5.1.4获取RSSI值,计算出距离,距离计算公式为d=10((abs(RSSI)-A)/(10×n)),其中,A是一个常数,代表的是信号传输距离为1m远时,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功率值,(单位为dBm),n为路径损耗指数。5.1.5判断是否超出预定距离,若未超出,转5.1.4,若超出,转5.1.6。5.1.6发出震动与响铃。5.2智能手表端:5.2.1检测蓝牙是否连接成功,若未成功,转5.2.2,若成功,转5.2.4。5.2.2智能手表作为从设备开始广播。5.2.3检测是否收到连接请求,若未收到,转5.2.2,若收到,进入连接状态。5.2.4获取RSSI值,计算出距离。5.2.5判断是否超出预定距离,若未超出,转5.2.4,若超出,转5.2.6。5.2.6发出震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找手机功能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找手表功能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防丢提醒功能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设计手机与智能手表间的蓝牙通信协议,用于找手机、找手表功能的实现。1.1将“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添加到蓝牙事件列表中,使手机与智能手表能够识别出“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1.2设计应答信息,“0”代表信息接收成功,“1”代表信息接收失败。第二步:智能手表与手机首次连接时进行配对绑定,存储安全信息,以便于之后的快速连接。第三步:功能模块的处理,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找手机功能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S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3.2。S2用户触发找手机功能,智能手表向手机发送“找手机”信号。S3手机接收到“找手机”信号后,开启震动与响铃功能,并发送应答信号“0”给智能手表。S4智能手表收到应答信号“0”后退出找手机功能。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找手表功能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S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手机与智能手表间的蓝牙通信协议,用于找手机、找手表功能的实现。1.1 将“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添加到蓝牙事件列表中,使手机与智能手表能够识别出“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1.2 设计应答信息,“0”代表信息接收成功,“1”代表信息接收失败。第二步:智能手表与手机首次连接时进行配对绑定,存储安全信息,以便于之后的快速连接。第三步:功能模块的处理,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手表与手机的双向找寻与防丢实现方法,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手机与智能手表间的蓝牙通信协议,用于找手机、找手表功能的实现。1.1将“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添加到蓝牙事件列表中,使手机与智能手表能够识别出“找手机”和“找手表”事件。1.2设计应答信息,“0”代表信息接收成功,“1”代表信息接收失败。第二步:智能手表与手机首次连接时进行配对绑定,存储安全信息,以便于之后的快速连接。第三步:功能模块的处理,包括找手机、找手表和双向防丢提醒功能。2.找手机功能是智能手表端向手机端发送“找手机”信号,手机接收到此信号后发出响铃和震动来告知用户手机的位置。具体步骤如下:S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3.2。S2用户触发找手机功能,智能手表向手机发送“找手机”信号。S3手机接收到“找手机”信号后,开启震动与响铃功能,并发送应答信号“0”给智能手表。S4智能手表收到应答信号“0”后退出找手机功能。3.找手表功能是由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找手表”信号,当智能手表收到此信号后发出震动以告知用户手表的位置。具体步骤如下:S1智能手表检测是否与手机连接成功,如果未连接成功,则继续检测,如果连接成功,转4.2。S2用户触发找手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找手表”信号。S3智能手表接收到“找手表”信号后,开启震动功能,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秋菊亢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