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61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形成于绝缘基板的正反面的线圈部(100、200);连接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与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的连接部(Tha)。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设置于俯视时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线圈部(100、200)的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1、A2)和径向上位置变化的变化区域(B1、B2),该变化区域位于从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与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之间的虚拟线(L0)上。由此,能够使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线圈部的外周端相邻并且防止外形大型化。

Coil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il component comprising: a coil part (100, 200) formed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a connection part (Tha)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ends (Ti) of the connecting coil part (100) and the inner and outer ends (Ti) of the coil part (200). The outer ends (To) of the coil part (100) and the outer ends (To) of the coil part (200) are arranged in adjacent positions when looking down. The multi-turns of the coil part (100, 200) have the circumferential region (A1, A2) with no change in the radial position and the variation region (B1, B2) with change in the radial position. The variation region is located on the virtual line (L0) extending radially from the center point (C)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 end (To) of the coil part (100) and the outer end (To) of the coil part (200). Thus, the peripheral end of the coil part can be adjacent to the peripheral end of the coil part and the shape of the coil part can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l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部件,除了在磁芯卷绕了配线(被覆导线)的类型的线圈部件以外,还已知有在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多匝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类型的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在多个绝缘层分别形成螺旋状的线圈部,并将其内周端彼此连接的结构的线圈部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线圈部件中,螺旋状的线圈部具有旋涡状,也就是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逐渐变化的形状,因此,图案设计及图案变更变得复杂。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不将螺旋状的线圈部设为旋涡状,而如图11所示使用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和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B来构成各匝的方法。由此,无需使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逐渐变化,因此使得图案设计及图案变更变得容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52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将螺旋状的线圈部设为图11所示的图案形状的情况下,线圈的内周端Ti的周向位置与外周端To的周向位置较大地分离,成为变化区域B位于周向上的这两者间的布局。在此,内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板;第一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第二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连接部,其贯通所述绝缘基板而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内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设置于俯视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所述变化区域位于虚拟线上,所述虚拟线为从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中心点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外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6 JP 2017-200474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板;第一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第二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连接部,其贯通所述绝缘基板而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内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设置于俯视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所述变化区域位于虚拟线上,所述虚拟线为从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中心点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外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外周端之间的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内周端位于所述变化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内周端俯视时位于所述虚拟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图案形状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图案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一导体部分和第二导体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三导体部分和第四导体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所述第三导体部分位于比所述第四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所述第四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所述第三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二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包含位于最内周的第一匝和与所述第一匝相比位于1匝外周的第二匝,所述第二线圈部包含位于最内周的第三匝和与所述第三匝相比位于1匝外周的第四匝,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匝与所述第四匝的第三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二匝与所述第三匝的第四连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多匝的所述圆周区域和构成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多匝的所述圆周区域的平面位置相互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板是透明或半透明的。10.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绝缘基板;和第一螺旋线圈,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基本不变的第一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滋友成寿绪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