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80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54
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包括:车轮,带动无人平台在地面行驶;车体,与车轮连接,搭载伞面和自动收放伞绳;伞面,通过自动收放伞绳固定在车体上;以及自动收放伞绳,具有弹力,一端连接车体,另一端连接伞面;其中,车体中部具有进气通道,气体从车体底部进入进气通道后,从车体顶部流出,与伞面接触。

Airdrop Unmanned Platform with Auto-retractable Parachute Surfac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n air dropping unmanned platform for automatically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umbrella surface, which includes: wheels, driving unmanned platform to travel on the ground; car body, connected with wheels, carrying umbrella surface and automatic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umbrella rope; umbrella surface, fixed on the car body through automatic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umbrella rope; and automatic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umbrella rope, which has elasticity, one end connects the car body,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s umbrella surface; in which, the In the intake passage, after the gas enters the intake passag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ar body, it flows out from the top of the car body and contacts the umbrella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
本公开涉及无人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平台由于受电池容量和遥操作通信距离的限制,无法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运动。此外,由于作战任务急迫,留给无人平台自行运动到目标位置的时间较少,因此需要对无人平台实施空投,但空投会对无人平台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着地时的巨力冲击。在地面行驶的无人平台通常利用减震机构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而这种减震机构很难缓冲空投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达到灵活小巧且不宜暴露目标的初衷,空投无人平台通常尺寸较小,重量一般为10kg以下,在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下,无人平台很难集成较为有效的减震机构。为了解决小型无人平台空投带来巨大冲击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减震或者缓冲机构应因尽可能简单,且不能对无人平台的行走机构造成影响;减震或缓冲机构应对轮式或履带式无人平台都行之有效,不能具有单一性。目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通过高强度的结构来直接承受巨大冲击力,这将导致无人平台的尺寸和自重较大;二、通过采用低密度的金属或者复合材料(例如镁合金、碳纤维等)来降低无人平台的自重,再辅以一定的减震机构来缓冲巨大冲击,这种缓冲方式容易导致成本增大,并且很难缓冲超过10-20米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主要是针对目前一些轻小型无人平台由于作战或侦查任务要求需要进行空投,却由于尺寸和重量等因素的限制,缺少减震机构或者减震机构不足以缓冲空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等问题所做出的改进。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包括:车轮,带动无人平台在地面行驶;车体,与车轮连接,搭载伞面和自动收放伞绳;伞面,通过自动收放伞绳固定在车体上;以及自动收放伞绳,具有弹力,一端连接车体,另一端连接伞面;其中,车体中部具有进气通道,气体从车体底部进入进气通道后,从车体顶部流出,与伞面接触。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无人平台处于非下落状态时,伞面与车体顶面接触;当无人平台处于下落状态时,伞面与车体顶面不接触。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无人平台处于下落状态时,自动收放伞绳的弹力方向指向自动收放伞绳与车体的连接处。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面积不小于进气通道的出气口面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伞面的面积不小于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的面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车轮的数量为2个以上;自动收放伞绳的数量为2个以上;车体配置在车轮之间,车轮均匀配置在车体两侧;自动收放伞绳的一端均匀固定在车体上,自动收放伞绳的另一端均匀固定在伞面上。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车轮的数量为4个;自动收放伞绳的数量为4个;车体配置在4个车轮之间,4个车轮均匀配置在车体两侧;4个自动收放伞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车体顶面的四个角,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伞面的四个角上。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伞面配置在车体顶面的中心;伞面配置在进气通道的出气口的上方。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伞面的面积不大于车体顶面的面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车体的高度不大于车轮的高度。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从空中下落时伞面自动打开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本公开的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可用于解决轻小型无人平台在空投过程中的减震缓冲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包括车轮1、车体2、自动收放伞绳3、伞面4以及进气通道5。车轮1可用于带动无人平台在地面行驶。车体2与车轮1连接,用于搭载伞面4和自动收放伞绳3。伞面4可以通过自动收放伞绳3固定在车体2上。自动收放伞绳3具有弹力,一端连接车体2,另一端连接伞面4。其中,车体2中部具有进气通道5,气体从车体2底部进入进气通道5后,从车体2顶部流出,与伞面4接触。具体的,车轮1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上。优选的,车轮1的数量为4个,4个车轮1均匀配置在车体2的两侧。车体2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实际需要的形状。优选的,车体2的形状为长方形。车体2的高度不大于车轮1的高度,优选的,从无人平台的尺寸、重量、受力以及地面行驶需要的角度考虑,车体2的高度设计为小于车轮1的高度。车体2通过轮轴配置在4个车轮1之间,4个车轮1均匀配置在车体2的两侧。伞面4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实际需要的形状,例如圆形或方形。优选的,伞面4的形状为长方形。伞面4的面积不大于车体2顶面的面积,优选的,伞面4的面积小于车体2顶面的面积。优选的,当伞面4面积小于车体2顶面面积时,伞面4可以配置在车体2顶面的中心位置,并且位于进气通道5的出气口的上方,当气体从进气通道5的出气口流出时与伞面4接触,在自动收放伞绳3的弹力作用下,将伞面4撑开。无人平台从高空下落伞面4被撑开时需要确保受力平衡,防止倾斜或侧翻。自动收放伞绳3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上。自动收放伞绳3的一端均匀固定在车体2上,另一端均匀固定在伞面4上。优选的,自动收放伞绳3的数量为4个,4个自动收放伞绳3的一端可分别固定在车体2顶面的四个角,另一端可分别固定在伞面4的四个角上,以保证无人平台从高空下落伞面4撑开时受力平衡,防止倾斜或侧翻。当然,根据实际需要,4个自动收放伞绳3也可以固定在车体2及伞面4任意合适的位置。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位于车体2底部,出气口位于车体2顶部。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面积不小于进气通道5的出气口面积。优选的,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面积大于出气口面积。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伞面4的面积不小于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的面积。优选的,伞面4的面积大于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面积。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无人平台处于下落状态时,空气经进气通道5进入并将伞面4撑开,因此,此时伞面4与车体2顶面不接触,自动收放伞绳3产生向下的弹力,具体的,自动收放伞绳3的弹力方向指向自动收放伞绳3与车体2的连接处。当无人平台处于非下落状态时,即无人平台空头前或落地后,伞面4没有受到空气浮力及其他向上的力,因此,此时伞面4与车体2顶面处于接触状态,或者非撑开的自由平展状态,而此时,自动收放伞绳3的弹力可以忽略不计。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无人平台从较大高度空投时,基于自动收放伞绳3具有的自动伸缩功能,当空气通过进气通道5的进气口进入,从出气口流出后将伞面4撑开,起到降落伞的功能,无人平台可缓慢的安全着地,并且在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带动所述无人平台在地面行驶;车体,与所述车轮连接,搭载伞面和自动收放伞绳;伞面,通过所述自动收放伞绳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以及自动收放伞绳,具有弹力,一端连接所述车体,另一端连接所述伞面;其中,所述车体中部具有进气通道,气体从所述车体底部进入所述进气通道后,从所述车体顶部流出,与所述伞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放伞面的空投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带动所述无人平台在地面行驶;车体,与所述车轮连接,搭载伞面和自动收放伞绳;伞面,通过所述自动收放伞绳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以及自动收放伞绳,具有弹力,一端连接所述车体,另一端连接所述伞面;其中,所述车体中部具有进气通道,气体从所述车体底部进入所述进气通道后,从所述车体顶部流出,与所述伞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人平台处于非下落状态时,所述伞面与所述车体顶面接触;当所述无人平台处于下落状态时,所述伞面与所述车体顶面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人平台处于下落状态时,所述自动收放伞绳的弹力方向指向所述自动收放伞绳与车体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出气口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晗孙先涛李楠段俊杰程悦冉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