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9281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油井水泥30~36份;硅酸盐水泥14~18份;坡缕石纳米粘土0.3~1.2份;砂44~58份;玻璃粉0.5~1.0份;端钩钢纤维0.9~1.2份;聚羧酸减水剂0.08~0.1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5~0.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流动性适中、凝固时间短且可控、早期强度高、层间粘结强度高、耐久性能好,适用于3D打印。

A kind of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e concret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30-36 portions of oil well cement; 14-18 Portland cement; 0.3-1.2 portions of palygorskite nanoclay; 44-58 portions of sand; 0.5-1.0 portions of glass powder; 0.9-1.2 portions of end hook steel fiber; 0.08-0.18 portions of polycarboxylic acid water reducer; 0.15-0.3 portions of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The concrete of the invention has moderate fluidity, short and controllable solidification time, high early strength, high interlayer bonding strength and good dur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3D pri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传统施工中存在的手工作业多、模板用量大、复杂造型难以实现等问题,并且在建筑个性化设计、智能化建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广泛使用的3D打印建筑的技术是“轮廓工艺”。所需材料从喷嘴中挤出的,喷嘴会根据设计图的指示,在指定地点喷出材料,就像在桌子上挤出一圈牙膏一样。然后,喷嘴两侧附带的刮铲会自动伸出,规整打印材料的形状。实现3D打印建筑,需要克服两大问题:一、3D打印用材料需要有适宜的流动性。若流动性过大,则会导致在3D打印过程中材料无法堆叠,而流动性过小,则会导致3D打印喷头的堵塞。合适的流动性使得混凝土在从喷头中喷出后即快速凝结。二、打印材料需在喷嘴挤出后迅速提供一定的强度支撑后续堆积的打印材料,并且起强的时间必须足够短,以确保建筑速率。混凝土是3D打印建筑的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现有的3D打印的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等难以满足3D打印的要求,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凝结时间短与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3D打印用混凝土早期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水泥为G级和/或H级,其粒径小于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为天然砂和/或海砂,所述砂包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水泥选自:52.5、52.5R、62.5和62.5R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玻璃粉的粒径为44~7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钩钢纤维的长度为5~15mm,直径0.2~0.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效率为31~33%,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180000~200000mPa·s。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取原料,进行混合,然后加水,混合均匀,加水的同时启用超声波进行超声,即得混凝土。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才伍黄柯柯李荣曾林荣胡玉芬张楠张占峰谢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