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236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Fe

A lithium cobalt phosphat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provides a lithium cobalt phosphat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method passes through 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的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核心,它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电池性能的高低。锂离子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结构材料、尖晶石结构材料及橄榄石结构材料,其中,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钴锂、磷酸锰锂、磷酸铁锂等富锂化物都是常见的正极材料,具有相对于锂较高的电极电势,可以保证电池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其中,磷酸钴锂的理论比容量与磷酸铁锂相当,工作电压平台更高,理论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和常用的钴酸锂,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如此,磷酸钴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也具有一些缺点。比如,由于带隙较宽造成的导电性较差,而且,在较高的工作电压(不低于5V)下,电解液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聚偏氟乙烯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超声分散20~40min,再加入磷酸锂、四氧化三钴、三氧化二铁,转移至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在形成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聚偏氟乙烯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超声分散20~40min,再加入磷酸锂、四氧化三钴、三氧化二铁,转移至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在形成Fe3+掺杂磷酸钴锂前驱体的过程中,碳纳米管部分包覆于前驱体颗粒表面,部分嵌入前驱体颗粒内部;(2)将球磨罐中的物料取出,加热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为纳米粉末,再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和氢气氛围中进行高温烧结,制得碳纳米管与Fe3+掺杂磷酸钴锂相互穿插的复合颗粒;(3)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颗粒加入乙醇中,超声分散20~40min,然后加入吡咯、对甲苯磺酸钠,搅拌10~20min,再滴入六水合氯化铁的乙醇溶液,搅拌反应10~12h,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制得聚吡咯包覆的Fe3+/LiCoPO4/MWCNT复合颗粒;(4)将步骤(3)制得的聚吡咯包覆的Fe3+/LiCoPO4/MWCNT复合颗粒置于管式炉中,氮气氛围下高温处理,使聚吡咯大分子层转变为氮掺杂碳层,将磷酸钴锂颗粒表面的碳纳米管连接起来形成致密导电网络,制得氮掺杂碳层包覆的Fe3+/LiCoPO4/MWCNT复合颗粒,即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聚偏氟乙烯1~2重量份、N-甲基吡咯烷酮65~72重量份、改性多壁碳纳米管4~6重量份、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赵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