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2182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很难将短距离直线运动转化为高速高效的单向旋转运动,有的需要较复杂或体积较大的装置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包括载台、踩踏装置、单向控制装置、驱动弧形齿环和齿轮组,踩踏装置设置在载台上,齿轮组通过固定支撑板设置在载台,驱动弧形齿环连接踩踏装置并驱动齿轮组。优点:本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实现直线踩踏转变为高速旋转,带动负载单向转动,完成动力传递和能量转化。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high-speed one-way rotation by tramp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high-speed one-way rotation by trampling,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ield mention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it is difficult to convert short-distance linear motion into high-speed and high-efficiency one-way rotary motion, and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need more complex or larger devices.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ncludes a trampling device to generate high-speed one-way rotation, including a platform, a trampling device, a one-way control device, a driving arc gear ring and a gear set. The trampling device is set on the platform, and the gear set is set on the platform through a fixed support plate, which drives the arc gear ring to connect the trampling device and drive the gear set. Advantages: The trampling device generates high-speed one-way rotation,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aight trampling into high-speed rotation, drives load one-way rotation, complete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conv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属于机械传动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齿轮传动、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条传动等方式配合,可实现动力传递。利用多种方式可实现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例如:蜗轮蜗杆传动可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曲柄连杆运动机构可将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但是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有的很难形成快速的旋转运动,有的需要较复杂或体积较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现有机械传动
,很难将短距离直线运动转化为高速高效的单向旋转运动,有的需要较复杂或体积较大的装置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提供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通过短距离踩踏,可实现把直线运动转变为快速单向旋转运动,通过对装置的齿轮大小和齿数调整可改变总体的传动比;该结构和操作简单,适合于通过踩踏等直线外力产生单向快速旋转的场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包括载台、踩踏装置、单向控制装置、驱动弧形齿环和齿轮组,踩踏装置设置在载台上,齿轮组通过固定支撑板设置在载台,驱动弧形齿环连接踩踏装置并驱动齿轮组;踩踏装置包括踩踏柱和踩踏板,踩踏柱竖直设置在载台,踩踏柱的底端通过水平插入载台的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载台上,踩踏板倾斜设置在踩踏柱的顶端;驱动弧形齿环为一段弧形板,在弧形板的内环面上设置啮合齿,驱动弧形齿环的一端连接踩踏柱,驱动弧形齿环位于踩踏柱的上部且靠近踩踏板处;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安装,并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固定轴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撑板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第一齿轮啮合驱动弧形齿环上;第三齿轮通过负载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负载轴水平设置且负载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负载轴位于固定轴的下方,第三齿轮通过键联接负载轴一端,负载轴另一端设置负载;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单向控制装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安装,单向控制装置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单向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固定臂、与固定臂数量相同的活动臂和n倍固定臂数量的三角形固定块,n为大于等于的正整数;所有固定臂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轴上,所有固定臂呈周向均布设置;所有固定臂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活动臂,固定臂与活动臂之间的连接均通过插入连接销实现摆动连接,活动臂在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时沿顺时针方向向固定臂折叠;固定臂上在另一端边缘处设置限制活动臂逆向转动的凸起;定义活动臂在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时沿顺时针方向向固定臂折叠的一侧为内侧,在活动臂的内侧边缘处设置用于卡合固定臂的缺口;所有三角形固定块均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侧面上,所有三角形固定块呈周向均布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踩踏装置和驱动弧形齿环,带动齿轮组中多个齿轮的转动,利用单向控制装置使末端齿轮只产生单向转动,可通过调整齿轮组中齿轮大小和齿数来改变传动比。本技术技术方案,单向控制装置中活动臂通过连接销固定臂末端相连接,活动臂的内侧边缘处设置用于卡合固定臂的缺口,活动臂向顺时针方向与固定臂折叠,不可向逆时针方向折叠。三角形固定块均匀固定于第二齿轮侧面上,当第一齿轮带动固定臂顺时针旋转时,因离心力和重力作用,活动臂展开,活动臂上的缺口卡住三角形固定块,从而带动第二齿轮同时旋转;当第一齿轮带动固定臂逆时针旋转时,因活动臂可向顺时针方向折叠,无法与三角形固定块相卡住,不会带动第二齿轮反向旋转。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三角形固定块为钝角三角形固定块。钝角三角形固定块的设计,活动臂顺时针转动时形成卡槽,活动臂逆时针转动时则对应为平缓斜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驱动弧形齿环焊接在踩踏柱上。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踩踏柱与载台之间设置用于拉紧载台与踩踏柱,使踩踏柱转动后可回复至竖直状态的弹簧。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载台上竖直设置限制踩踏柱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从竖直方向向后转动的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首先利用踩踏装置和驱动弧形齿环,产生开始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利用单向控制装置、齿轮组实现单向旋转和传动比的改变。2、本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实现直线踩踏转变为高速旋转,带动负载单向转动,完成动力传递和能量转化。3、本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通过较为合理的传动和控制机构,完成了将踩踏产生的短距离直线运动转化为高速的单向旋转,结构较为合理紧凑,操作方便,用途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侧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正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向控制装置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单向控制装置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活动臂与固定臂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5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包括载台101、踩踏装置、单向控制装置、驱动弧形齿环103和齿轮组,踩踏装置设置在载台101上,齿轮组通过固定支撑板201设置在载台101,驱动弧形齿环103连接踩踏装置并驱动齿轮组。如图1和2所示,踩踏装置包括踩踏柱107和踩踏板102,踩踏柱107竖直设置在载台101,踩踏柱107的底端通过水平插入载台101的转动轴108转动设置在载台101上,踩踏板102倾斜设置在踩踏柱107的顶端。在踩踏柱107与载台101之间设置用于拉紧载台101与踩踏柱107,使踩踏柱107转动后可回复至竖直状态的弹簧110。在载台101上竖直设置限制踩踏柱107在弹簧110回复力作用下从竖直方向向后转动的挡板109。如图1所示,驱动弧形齿环103为一段弧形板,在弧形板的内环面上设置啮合齿,驱动弧形齿环103的一端连接踩踏柱107,驱动弧形齿环103位于踩踏柱107的上部且靠近踩踏板102处。驱动弧形齿环103焊接在踩踏柱107上。如图1和2所示,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04、第二齿轮105和第三齿轮106,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同轴安装,并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固定轴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01上,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均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第一齿轮104啮合驱动弧形齿环103上;第三齿轮106通过负载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水平设置且负载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位于固定轴的下方,第三齿轮106通过键联接负载轴一端,负载轴另一端设置负载202;第三齿轮106与第二齿轮105啮合。如图1和2所示,通过踩踏装置中的踩踏板102,使驱动弧形齿环103沿着圆形弧线向下运动,驱动弧形齿环103带动齿轮组中的第一齿轮104旋转,第一齿轮104与单向控制装置203同轴连接,利用单向控制装置,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101)、踩踏装置、单向控制装置、驱动弧形齿环(103)和齿轮组,踩踏装置设置在载台(101)上,齿轮组通过固定支撑板(201)设置在载台(101),驱动弧形齿环(103)连接踩踏装置并驱动齿轮组;踩踏装置包括踩踏柱(107)和踩踏板(102),踩踏柱(107)竖直设置在载台(101),踩踏柱(107)的底端通过水平插入载台(101)的转动轴(108)转动设置在载台(101)上,踩踏板(102)倾斜设置在踩踏柱(107)的顶端;驱动弧形齿环(103)为一段弧形板,在弧形板的内环面上设置啮合齿,驱动弧形齿环(103)的一端连接踩踏柱(107),驱动弧形齿环(103)位于踩踏柱(107)的上部且靠近踩踏板(102)处;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04)、第二齿轮(105)和第三齿轮(106),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同轴安装,并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固定轴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01)上,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均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第一齿轮(104)啮合驱动弧形齿环(103)上;第三齿轮(106)通过负载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水平设置且负载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位于固定轴的下方,第三齿轮(106)通过键联接负载轴一端,负载轴另一端设置负载(202);第三齿轮(106)与第二齿轮(105)啮合;单向控制装置与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同轴安装,单向控制装置位于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之间;单向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固定臂(301)、与固定臂(301)数量相同的活动臂(302)和n倍固定臂(301)数量的三角形固定块(304),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有固定臂(301)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轴上,所有固定臂(301)呈周向均布设置;所有固定臂(30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活动臂(302),固定臂(301)与活动臂(302)之间的连接均通过插入连接销(303)实现摆动连接,活动臂(302)在第二齿轮(105)逆时针转动时沿顺时针方向向固定臂(301)折叠;固定臂(301)上在另一端边缘处设置限制活动臂(302)逆向转动的凸起;定义活动臂(302)在第二齿轮(105)顺时针转动时沿顺时针方向向固定臂(301)折叠的一侧为内侧,在活动臂(302)的内侧边缘处设置用于卡合固定臂(301)的缺口(401);所有三角形固定块(304)均设置在第二齿轮(105)的侧面上,所有三角形固定块(304)呈周向均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踩踏产生高速单向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101)、踩踏装置、单向控制装置、驱动弧形齿环(103)和齿轮组,踩踏装置设置在载台(101)上,齿轮组通过固定支撑板(201)设置在载台(101),驱动弧形齿环(103)连接踩踏装置并驱动齿轮组;踩踏装置包括踩踏柱(107)和踩踏板(102),踩踏柱(107)竖直设置在载台(101),踩踏柱(107)的底端通过水平插入载台(101)的转动轴(108)转动设置在载台(101)上,踩踏板(102)倾斜设置在踩踏柱(107)的顶端;驱动弧形齿环(103)为一段弧形板,在弧形板的内环面上设置啮合齿,驱动弧形齿环(103)的一端连接踩踏柱(107),驱动弧形齿环(103)位于踩踏柱(107)的上部且靠近踩踏板(102)处;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04)、第二齿轮(105)和第三齿轮(106),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同轴安装,并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固定轴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01)上,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均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第一齿轮(104)啮合驱动弧形齿环(103)上;第三齿轮(106)通过负载轴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水平设置且负载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撑板(201)上,负载轴位于固定轴的下方,第三齿轮(106)通过键联接负载轴一端,负载轴另一端设置负载(202);第三齿轮(106)与第二齿轮(105)啮合;单向控制装置与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同轴安装,单向控制装置位于第一齿轮(104)和第二齿轮(105)之间;单向控制装置包括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谷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