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尤其使用与一种掘进巷道围岩松动圈小于1m条件使用的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巷道迎头空顶距的留设对巷道掘进工艺影响颇大,合理的空顶距留设可以简化掘进工艺,加快掘进速度,增加效益。但确定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的装置及方法较少,有采取力学分析确定,而普遍由工程类比法确定,存在诸多问题。以往确定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煤巷中。叙述如下:①不能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决定合理迎头空顶距,无法简化施工工艺;②无法使掘支高效配合,影响掘进速度;③现场条件简陋,无法进行力学分析、建模等。这些问题表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精确度高、适应性强、存放方便、成本低且利用率和安全性高的测量迎头极限空顶距的装置及方法的迫切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存放方便、适应性强、成本低且利用率和安全性高的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包括固定机具、测杆和采集仪,其中固定机具与设置在巷道顶板上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具(4)、测杆(5)和采集仪,其中固定机具与设置在巷道顶板上锚杆尾部匹配,测杆通过固定机具与巷道顶板上锚杆固定,采集仪放置在测杆两端仪器盒中;所述固定机具(4)包括套筒(8)、紧固阀(9)和焊接架(10),其中套筒(8)的内径与巷道顶板上锚杆外露端直径相匹配,第一排锚杆(1)和第二排锚杆(2)以掘进方向为前,套筒(8)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焊接架(10)和用以固定/松开焊接架(10)的紧固阀(9),所述测杆(5)包括数据存储盒(11)、激光发射盒(12)、伸缩杆(13)、主体杆(14)和凹槽(15),其中伸缩杆(13)嵌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具(4)、测杆(5)和采集仪,其中固定机具与设置在巷道顶板上锚杆尾部匹配,测杆通过固定机具与巷道顶板上锚杆固定,采集仪放置在测杆两端仪器盒中;所述固定机具(4)包括套筒(8)、紧固阀(9)和焊接架(10),其中套筒(8)的内径与巷道顶板上锚杆外露端直径相匹配,第一排锚杆(1)和第二排锚杆(2)以掘进方向为前,套筒(8)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焊接架(10)和用以固定/松开焊接架(10)的紧固阀(9),所述测杆(5)包括数据存储盒(11)、激光发射盒(12)、伸缩杆(13)、主体杆(14)和凹槽(15),其中伸缩杆(13)嵌套在主体杆(14)前端形成一体,主体杆(14)后端设有数据存储盒(11),伸缩杆(13)前端设有激光发射盒(12),主体杆(14)上设有与前排锚杆(1)上的固定机具焊接架(10)匹配的凹槽(15),伸缩杆(13)通过在主体杆(14)上滑动来改变整体长度;所述采集仪包括激光发射仪器(6)和数据存储仪器(7),其中激光发射仪器(6)设置在激光发射盒(12)内,所述激光发射仪器(6)的激光口垂直指向顶板,利用发射激光检测迎头顶板下沉量,数据存储仪器(7)设在数据存储盒(11)内,预防顶板矸石掉落造成损坏,激光发射仪器(6)与数据存储仪器(7)之间通过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用于掘进巷道围岩松动圈小于1m条件,则迎头顶板第一排锚杆(1)与第二排锚杆(2)在监测过程中下沉量可忽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具(4)应在迎头空顶区中心测点(3)监测过程中一直保持固定在原位,避免数据收集错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昌良,冉智,张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