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29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30
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包括上盖板、第一压料机构、第二压料机构、支撑机构,模脚垫板,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安装有压料氮气弹簧、冲料氮气弹簧,所述压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部安装有切割翻直机构,所述切割翻直机构为一端带有切刀的筒状体,所述支撑机构上部设置有切断凹模、成型冲子,所述切断凹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子的外沿,所述模脚垫板上部还安装有脱料弹簧,所述脱料弹簧一端与所述模脚垫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脱料传力杆与所述脱料入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传统的冲压工艺,不需要侧冲,采用一套模具一次成型,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加工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是一种常用五金器件,尤其在汽车配件的生产中会经常使用,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的加工不但要保证支臂和横切面等高,还要同时保证支臂和横切面的相对高度一致。现有技术中,加工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常规拉深后多次侧冲的方式,首先采用常规的冲压设备冲压出带有圆环的杯状坯料,然后利用常规的侧冲模具结构对坯料进行侧冲,以达到形成支臂并且消除圆环的目的,此时方式不但工位多、模具结构复杂、耗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而且在多次侧冲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横切面的品质,良品率较低;第二种为常规无凸缘拉深后,采用数控机床进行机加工以形成支臂,此时方式需要采购昂贵的数控机床,生产成本高,而且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加工本身效率比较低,很难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的模具,通过改进传统的冲压设备,不需要侧冲,采用一套模具一次成型,效率高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第一压料机构、第二压料机构、支撑机构,模脚垫板,所述上盖板与第一压料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安装有压料氮气弹簧、冲料氮气弹簧,所述压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料机构连接,所述冲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卸料顶杆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机构内部安装有切割翻直机构,所述切割翻直机构为一端带有切刀的筒状体,所述支撑机构上部设置有切断凹模、成型冲子,所述切断凹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子的外沿,所述模脚垫板上部还安装有脱料弹簧,所述脱料弹簧一端与所述模脚垫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脱料传力杆与所述脱料入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止挡板、卸料板,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模板、下垫板、下模座、模脚,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挡板和所述卸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模板、下垫板、下模座,模脚,所述凹模板与所述下垫板和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通过模脚与模脚垫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切割翻直机构包括翻直冲子和切断冲子,所述翻直冲子一端与所述上垫板连接,所述切断冲子设于所述翻直冲子的外沿,所述切断冲子一端也与所述上垫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切刀。进一步的,所述翻直冲子的形状为环形圆筒体。进一步的,所述切断冲子的下沿高于所述翻直冲子的下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还安装有压料弹簧,所述压料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料传力杆与所述卸料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成型冲子的形状为圆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压力机构内部安装切割翻直机构,利用切割翻直机构下行的过程对杯状坯料的切割翻直,使经过常规拉深的杯状坯料只经过一次冲压行程即可形成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不需要多次侧冲流程,消除了多次侧冲的过程中横切面的品质问题了,同时减少了工位设置和设备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开始切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闭模翻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开模出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包括上盖板1、第一压料机构30、第二压料机构40、支撑机构50,模脚垫板11,所述上盖板1与第一压料机构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30包括上模座2、上垫板3、固定板4,所述上垫板3与所述上模座2和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料机构40包括止挡板5、卸料板6,所述止挡板5和所述卸料板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50包括凹模板7、下垫板8、下模座9、模脚10,所述下垫板8与所述凹模板7和所述下模座9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9通过模脚10与模脚垫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30内安装有压料氮气弹簧25、冲料氮气弹簧12,所述压料氮气弹簧25一端与所述上盖板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料机构40连接,压料氮气弹簧25负责提供动力推动第二压料机构40下行,所述冲料氮气弹簧12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卸料顶杆15连接,冲料氮气弹簧12负责提供动力推动卸料顶杆15下行,所述第一压力机构30内部安装有切割翻直机构60,所述切割翻直机构60包括翻直冲子16和切断冲子17,所述翻直冲子16一端与所述上垫板3连接,所述翻直冲子16的形状为环形圆筒体,环形圆筒体的内环直径与所述杯形坯料18的上部外径相同,所述切断冲子17设于所述翻直冲子16的外沿,且所述翻直冲子16的下沿低于所述切断冲子17的下沿,所述切断冲子17一端与所述上垫板3连接,另一端为切刀,用于切割所述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以形成法兰边和支臂,当所述切断冲子17下行在切割所述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形成法兰边和支臂的时候,所述翻直冲子16同时翻直所述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的法兰边及支臂,所述支撑机构50上部设置有切断凹模20、成型冲子19,所述切断凹模20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子19的外沿,所述模脚垫板11上部还安装有脱料弹簧24,所述脱料弹簧24一端与所述模脚垫板11,另一端通过脱料传力杆23所述脱料入子11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30内还安装有压料弹簧13,所述压料弹簧13一端与所述上盖板1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料传力杆14与所述卸料板6连接。下面结合图1-4介绍本技术的各个工作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杯形坯料18放置在所述脱料入子21上,所述杯形坯料18的下部外沿与脱料入子21相接触,此时所述脱料弹簧24和压料弹簧13处于正常状态,此时启动外部压力机,外部压力机带动所述上盖板1、第一压料机构30下行,同时启动所述压料氮气弹簧25、冲料氮气弹簧12,带动所述第二压料机构40和卸料顶杆15下行。如图2本技术在开始切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在所述第二压料机构40和所述卸料顶杆15下行的过程中,卸料板6与所述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的接触,并且与所述脱料入子21对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的形成挟持时继续下行。当所述杯形坯料18的上部与成型冲子19相接触,并且与卸料顶杆15对杯形坯料18的上部形成挟持时,当卸料板6与所述切断凹模20相接触,所述卸料板6下行结束,同时,在上垫板3下外部压力机的推动下,仍然在向下的行程中,带动所述切断冲子17对杯形坯料18下部外沿的进行切割以形成法兰边和支臂,此时由于上垫板3下行,造成压料弹簧13通过压料传力杆14处于压缩状态,辅助压料氮气弹簧对第二压料机构提供压力,保持对杯形坯料18的挟持,由于脱料入子21下行,造成所述脱料弹簧24通过脱料传力杆23处于压缩状态。如图3本技术在闭模翻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由于所述卸料板6与所述切断凹模20相接触,所述卸料板6下行结束,在上垫板3下外部压力机的推动下,仍然在向下的行程中,所以会同时带动所述翻直冲子16和切断冲子17继续下行,因为所述杯形坯料18在所述切断冲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第一压料机构、第二压料机构、支撑机构,模脚垫板,所述上盖板与第一压料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安装有压料氮气弹簧、冲料氮气弹簧,所述压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料机构连接,所述冲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卸料顶杆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部安装有切割翻直机构,所述切割翻直机构为一端带有切刀的筒状体,所述支撑机构上部设置有切断凹模、成型冲子,所述切断凹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子的外沿,所述模脚垫板上部还安装有脱料弹簧,所述脱料弹簧一端与所述模脚垫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脱料传力杆与所述脱料入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第一压料机构、第二压料机构、支撑机构,模脚垫板,所述上盖板与第一压料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安装有压料氮气弹簧、冲料氮气弹簧,所述压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料机构连接,所述冲料氮气弹簧一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卸料顶杆连接,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内部安装有切割翻直机构,所述切割翻直机构为一端带有切刀的筒状体,所述支撑机构上部设置有切断凹模、成型冲子,所述切断凹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子的外沿,所述模脚垫板上部还安装有脱料弹簧,所述脱料弹簧一端与所述模脚垫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脱料传力杆与所述脱料入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凸缘带支臂的拉深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止挡板、卸料板,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凹模板、下垫板、下模座、模脚,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挡板和所述卸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继斌李会宁彭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汇力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