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791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该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包括框架,框架的底端外壁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框架内设有滤材层以及出水管道;滤材层自上到下将框架分割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出水管道具有进水端以及出水端,进水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且进水端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框架顶端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出水端与出水口连通,第二容纳腔与进水口连通,滤材层由若干个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堆积而成,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内植入含有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通过在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内植入异养反硝化聚磷菌群,提高调控本地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化,形成了稳定的优势菌群,达到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由水构成,因此污染水体的净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外源性与内源性污染,前者包括来自工农业、城市乡镇农村富含氮磷营养的生活污水以及路面径流进入水域包括农村门口塘、河流以及湖泊,后者主要是富营养化后导致浮游藻类爆发,富营养的动植物性遗骸残体沉积于淤泥最终形成富营养化水体。目前针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主要措施:一是利用物理处理方法,包括环境整治的排污纳管雨污分流、底泥清淤、引外来清洁水源稀释、强化增氧曝气等,能够达到暂时或缓慢的自然净化效果,但实践表明单纯用物理方法尚不能有效解决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问题。二是利用动植物的生物处理方法,目前生物处理方法的主要方法包括:一是安装水泵使水体流动循环增强水中溶氧提高好氧细菌水质净化的效率,但是利用水泵提高水循环曝气增氧、耗能的同时没有通过微生物载体过滤,加之大量处于不起功能的VBNC状态微生物难以达到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端外壁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框架内设有滤材层以及与出水管道;所述滤材层自上到下将所述框架分割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所述出水管道具有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进水端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顶端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材层由若干个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堆积而成,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内植入含有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端外壁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框架内设有滤材层以及与出水管道;所述滤材层自上到下将所述框架分割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所述出水管道具有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进水端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顶端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材层由若干个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堆积而成,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内植入含有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包括节杆菌属菌种、红球菌属菌种、拟无枝酸菌菌种、微球菌属、苍白杆菌属、斯氏假单胞菌种、产碱杆菌种、莫拉菌种、不动杆菌种、蜡样芽孢杆菌种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直径为2~6mm,每升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比表面积1~5万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层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林贤苏晓梅付惠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