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84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具备前刀面、后刀面和切削刃,所述切削刃具有:位于中心轴方向的前端且呈凸圆弧状的底切削刃;和与所述底切削刃的径向外端相连且呈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的凸圆弧状的外周切削刃,形成在所述底切削刃与所述外周切削刃的边界点上的切线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角度小于45°,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为0.3~10mm,所述外周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3.6~3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适合金属部件等的切削加工的切削刀片及使用该切削刀片的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165904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例如像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转位刀片式球头立铣刀。在对工件例如实施立壁部的曲面加工(立壁面加工)等时使用可转位刀片式球头立铣刀。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10-315031号公报然而,现有的可转位刀片式球头立铣刀具有下述问题。在对工件实施立壁面加工等时,难以优良地维持加工面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详细而言,在利用图11的(b)所示的现有的球头立铣刀进行切削后的工件W的加工面的剖面观察中,难以将赋予到加工面上的加工痕的尖端高度CH控制在规定值以下的同时加大周期进给间距P。另外,无法进行形成在工件的立壁面与底壁面的连接部分上的凹状的角落部(立壁底角落部)的精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及使用该切削刀片的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该切削刀片及使用该切削刀片的可转位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削刀片,所述切削刀片为能够装卸地安装到绕中心轴旋转的工具主体的前端部上的板状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前刀面;后刀面;和形成在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上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具有:位于所述中心轴方向的前端且呈凸圆弧状的底切削刃;和与所述底切削刃的径向外端相连且呈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的凸圆弧状的外周切削刃,形成在所述底切削刃与所述外周切削刃的边界点上的切线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角度小于45°,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为0.3~10mm,所述外周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3.6~33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6 JP 2016-1659041.一种切削刀片,所述切削刀片为能够装卸地安装到绕中心轴旋转的工具主体的前端部上的板状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前刀面;后刀面;和形成在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上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具有:位于所述中心轴方向的前端且呈凸圆弧状的底切削刃;和与所述底切削刃的径向外端相连且呈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的凸圆弧状的外周切削刃,形成在所述底切削刃与所述外周切削刃的边界点上的切线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角度小于45°,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为0.3~10mm,所述外周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3.6~3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切削刃绕所述中心轴旋转而得到的旋转轨迹的最大直径设为刃径D时,所述底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刃径D之比(R1/D)为0.025~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切削刃绕所述中心轴旋转而得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由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工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