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83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0
工件输送装置(10)是用于冲压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具备横杆(15)、杆单元(14)、提升托架(12)、第一杆支承部和第二杆支承部。杆单元具有第一杆和设于第一杆与横杆(15)之间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第一杆的滑臂(52),并能够摆动地支承横杆(15)。提升托架(12)支承杆单元(14)。第一杆支承部设于提升托架(12)并能够摆动地支承第一杆。第二杆支承部设于提升托架(12),并能够滑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滑臂(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件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并列配置多个冲压装置的串联型的冲压系统、多工位压力机中,设有向加工位置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工件输送装置中,将第一杆部在基端部处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进行升降移动的托架,在第一杆部的前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杆部。在第二杆部的前端安装有横杆,在横杆上安装有保持工件的保持件(吸盘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15943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整个臂的负荷都会施加于第一杆部的基端部处的摆动轴,负荷大。考虑到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施加于轴的负担的工件输送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是用于冲压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具备支承部件、杆单元、杆单元支承体、第一杆支承部和第二杆支承部。支承部件对装卸自如地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杆单元具有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二杆部设于第一杆部与支承部件之间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第一杆部,杆单元对支承部件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杆单元支承体支承杆单元。第一杆支承部设于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摆动地支承第一杆部。第二杆支承部设于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滑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第二杆部。由此,第一杆部与第二杆部在第一杆支承部以及第二杆支承部的两个位置支承于杆单元支承体。因此,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的负荷分散于第一杆支承部以及第二杆支承部,能够减少施加于第一杆部的摆动中心即第一轴的负荷。第二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杆部在第一杆支承部处的摆动中心为第一轴,第二杆部在第二杆支承部处的摆动中心为第二轴,第一轴与第二轴平行。由此,在俯视时,第一杆部的摆动方向与第二杆部的摆动方向平行,能够通过第一杆部与第二杆部的配合来输送工件。第三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二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轴与第二轴相对于工件输送方向垂直地配置。由此,在俯视时,第一杆部的摆动方向以及第二杆部的摆动方向沿着工件输送方向,能够利用第一杆部与第二杆部的摆动高效地输送工件。第四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使杆单元支承体沿上下方向滑动。由于第二杆部能够滑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杆单元支承体,因此能够减少杆单元支承体的上下方向的行程。例如,在如以往的工件输送装置那样在第一杆部的前端连结第二杆部且第二杆部未支承于进行升降移动的托架的结构中,为了拉入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需要增大托架的升降行程。然而,如本专利技术那样,第二杆部进行滑移,因此第二杆部以及第二杆部的拉入量减少,能够减小杆单元支承体的升降行程。第五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杆支承部具有使第一杆部摆动的第一驱动部。由此,能够使第一杆部摆动。另外,通过在杆支承部设置第一驱动部,能够实现小型化。第六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杆支承部配置于第二杆支承部的上方。由此,能够在使施加于第一轴的负荷减少的同时,使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摆动,使对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摆动。第七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在输送工件时,第一杆部在工件输送方向上向与支承部件相反的方向摆动。由此,能够使第二杆部向与支承部件相同的方向摆动,并且能够使第二杆部向上下方向滑动。第八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杆支承部配置于第二杆支承部的下方。由此,能够在使施加于第一轴的负荷减少的同时,使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摆动,使对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摆动。第九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六或者第八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杆部在第一杆支承部处的摆动中心为第一轴,在输送工件时,第一杆部通过第一轴的铅垂方向的上侧。由此,能够使第二杆部向与支承部件相同的方向摆动,并且能够使第二杆部向上下方向滑动。第十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二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杆单元还具有设于第二杆部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第三杆部。第三杆部以第三轴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连结于第二杆部的前端。第三轴与第一轴平行。工件输送装置还具备使第三杆部摆动的第二驱动部。由此,能够使对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以多种朝向以及动作进行摆动。第十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十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杆单元还具有设于第三杆部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第四杆部。第四杆部以第四转动轴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连结于第三杆部的前端。第四转动轴沿着第三杆部以及第四杆部的配置方向。工件输送装置还具备使第四杆部转动的第三驱动部。由此,能够使对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以多种朝向以及动作进行摆动。第十二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十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杆单元还具有设于第四杆部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第五杆部。第五杆部以第五轴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连结于第四杆部的前端。第五轴相对于第四轴垂直。工件输送装置还具备使第五杆部摆动的第四驱动部。由此,能够使对保持工件的保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以多种朝向以及动作进行摆动。第十三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使保持部沿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由此,能够在向下一加工位置配置时变更工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能够应对工件的多种输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减少施加于轴的负担的工件输送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冲压系统的图。图2是从右侧观察图1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侧观察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右视图。图6是从右侧观察在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中从杆单元取下了提升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从左侧观察在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中从杆单元取下了提升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从左侧观察在图2的工件输送装置中从第一杆以及第二杆连结部取下了滑臂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图。图12的(a)、(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3的(a)、(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工件输送装置进行说明。<1.结构>(1-1.冲压系统100)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输送装置10的冲压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冲压系统100具备第一冲压装置20、第二冲压装置21和设于第一冲压装置20与第二冲压装置21之间的工件输送装置10。第一冲压装置20以及第二冲压装置21沿工件的输送方向X配置。各个冲压装置20、21主要具有立柱22、横梁23和垫板24。立柱22是柱状的部件,在未图示的底座上配置有四根立柱22。四根立柱22配置为在俯视时形成矩形形状的各顶点。横梁23被四根立柱22支承于上方。在图1中,为了易于目视确认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输送装置,用于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部件,其支承装卸自如地保持工件的保持部;杆单元,其具有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并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部件,所述第二杆部设于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杆部;杆单元支承体,其支承所述杆单元;第一杆支承部,其设于所述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第一杆部;第二杆支承部,其设于所述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滑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第二杆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8 JP 2016-2182741.一种工件输送装置,用于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部件,其支承装卸自如地保持工件的保持部;杆单元,其具有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并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部件,所述第二杆部设于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杆部;杆单元支承体,其支承所述杆单元;第一杆支承部,其设于所述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第一杆部;第二杆支承部,其设于所述杆单元支承体,并能够滑动且能够摆动地支承所述第二杆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在所述第一杆支承部处的摆动中心为第一轴,所述第二杆部在所述第二杆支承部处的摆动中心为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相对于工件输送方向垂直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装置还具备使所述杆单元支承体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支承部具有使所述第一杆部摆动的第一驱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支承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杆支承部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所述工件时,所述第一杆部在工件输送方向上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裕大明石秀利
申请(专利权)人: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