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顶出机构和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44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顶顶出机构和斜顶脱模注塑模具,用于制备倒扣注塑件,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设有斜顶头、弹簧、顶针和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斜顶顶出机构与顶针滑槽的滑槽壁面配合,并在开模过程中由斜顶杆带动斜顶头进行斜向运动,能够同时实现倒扣注塑件与后模仁之间的脱离以及倒扣注塑件与斜顶头之间的脱离,即实现了倒扣注塑件从模具中的自动脱落,并保证倒扣注塑件的倒扣结构在脱离过程中不会产生损坏;其中,倒扣注塑件可以是汽车门板上本体,也可以是结构符合本申请所限定倒扣注塑件的任意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顶出机构和斜顶脱模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顶顶出机构和斜顶脱模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门板上本体位于汽车门板的上部、朝向汽车车厢的位置,很多驾驶员和乘客习惯于将手肘支承在汽车门板上本体上,故需在汽车门板上本体的外表面吸附一层表皮,使其具有一定弹性,以提升驾乘舒适性。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吸塑成型工艺,将所述表皮吸附在汽车门板上本体的外表面,要实现吸塑成型,则需要在汽车门板上本体上设计多处吸塑孔,而基于汽车门板上本体的造型,并兼顾吸塑成型的效果,大部分吸塑孔需开设在汽车门板上本体的侧壁,侧壁开孔在模具中属于倒扣。因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汽车门板上本体的造型为符合以下条件的倒扣注塑件1:该倒扣注塑件1设有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部1-1、端面部1-2和第二侧面部1-3,所述第一侧面部1-1和第二侧面部1-3均位于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即该三者的相对位置形成类似于C字型的结构,其中,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是指端面部1-2的内壁1-2a所在那一侧和外壁1-2b所在那一侧;并且,所述第一侧面部1-1的内壁1-1a上设有倒扣结构1-1b,该倒扣结构1-1b为多个分布在所述内壁1-1a上的凹陷结构即吸塑孔。上述倒扣注塑件1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备,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由于上述倒扣注塑件1无法采用开模方向平行于倒扣结构1-1b的凹凸方向的注塑模具,因此,不能正常顶出脱模,需要设计斜顶结构实现侧抽。其二,在第一侧面部1-1的大面积范围内设置吸塑孔,虽然有利于吸塑成型,但易导致倒扣注塑件1在顶出脱模时与模具的斜顶头发生粘连,且对于倒扣注塑件1的大部分面积需要设计在模具的斜顶头上的情况,倒扣注塑件1与斜顶头的粘连特别严重;并且,所述粘连也会在吸塑孔冷却收缩的影响下特别严重;从而会造成倒扣注塑件1扭曲变形,模具零件如司筒、顶针等损坏,并且,在不能顺利顶出脱模时,需要工作人员协助生产,影响生产节拍且易出现工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顶顶出机构和斜顶脱模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倒扣注塑件脱模时其倒扣结构与斜顶头发生粘连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斜顶顶出机构,用于制备倒扣注塑件,该倒扣注塑件设有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部、端面部和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均位于所述端面部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端面部的内侧和外侧;并且,所述第一侧面部的内壁上设有倒扣结构,该倒扣结构为多个分布在所述内壁上的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设有斜顶头,该斜顶头设有斜顶型腔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的斜顶型腔面作为所述倒扣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型腔腔壁的一部分,用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内壁和所述端面部的部分内壁的成型,且所述斜顶型腔面上设有用于所述倒扣结构成型的互补结构;并且,所述斜顶头开设有依次相连的导向孔、弹簧容腔和压板容腔,所述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互补结构的凹凸方向,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斜顶头的斜顶型腔面上,所述压板容腔位于所述斜顶头的斜顶侧面上;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还设有弹簧、顶针和压板,所述顶针由依次相连的第一顶针杆部、顶针凸台部和第二顶针杆部构成,所述压板开设有压板过孔;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顶针杆部上并容纳在所述弹簧容腔中,使所述弹簧抵顶在所述弹簧容腔的腔底面与所述顶针凸台部之间,所述第一顶针杆部伸入所述导向孔中并能够沿所述凹凸方向滑动,所述压板过孔套在所述第二顶针杆部上,所述压板容纳并固定在所述压板容腔中,使得:所述弹簧将所述顶针凸台部压在所述压板上,且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针杆部的端面填补所述导向孔对所述斜顶型腔面造成的缺口,所述第二顶针杆部的端部从所述压板容腔伸出至所述斜顶侧面之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顶针杆部和压板过孔相适配的横截面形状使得:所述第二顶针杆部能够在所述压板过孔中沿所述凹凸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二顶针杆部在所述压板过孔中不能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顶针杆部的端部设有倒圆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倒扣注塑件为汽车门板上本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顶头的斜顶侧面为倾斜的平面,且所述斜顶侧面与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垂直平面垂直于所述凹凸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斜顶头还设有斜顶导向面,该斜顶导向面连接在所述斜顶型腔面的边沿与所述斜顶侧面的边沿之间,且所述斜顶导向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导向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斜顶侧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种斜顶脱模注塑模具,设有前模仁、后模仁、斜顶块和斜顶杆;所述前模仁设有前模型腔面,所述后模仁设有后模型腔面和斜顶容腔,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所述斜顶杆穿入所述斜顶容腔后与所述斜顶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块为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与所述斜顶杆连接的是所述斜顶头;并且,所述斜顶容腔的腔壁开设有顶针滑槽,该顶针滑槽具有垂直于所述凹凸方向的滑槽壁面;使得:在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顶头容纳在所述斜顶容腔中,所述互补结构的凹凸方向垂直于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所述第二顶针杆部的端部抵顶在所述滑槽壁面上,所述前模型腔面、后模型腔面和斜顶型腔面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倒扣注塑件注塑成型的型腔;在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斜顶杆能够带动所述斜顶头进行斜向运动,该斜向运动由X向运动和Z向运动构成,其中,所述X向运动平行于所述凹凸方向并指向所述滑槽壁面,所述Z向运动平行于所述开模方向并指向所述前模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顶杆带动所述斜顶头进行所述斜向运动的方式为:所述斜顶头的斜顶侧面为倾斜的平面,且所述斜顶侧面与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垂直平面垂直于所述凹凸方向;所述斜顶容腔的腔壁设有容腔侧面,所述顶针滑槽开设在该容腔侧面上;在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处于合模状态,即所述斜顶头容纳在所述斜顶容腔中时,所述斜顶头的斜顶侧面与所述斜顶容腔的容腔侧面相贴合;并且,所述后模仁还设有连通所述斜顶容腔的斜顶杆导向孔,所述斜顶杆穿过所述斜顶杆导向孔后通过销轴与所述斜顶头可旋转连接;使得:在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斜顶杆通过在所述斜顶杆导向孔中伸缩,使得所述斜顶头在所述容腔侧面上滑动,以带动所述斜顶头进行所述斜向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斜顶头还设有斜顶导向面,该斜顶导向面连接在所述斜顶型腔面的边沿与所述斜顶侧面的边沿之间,且所述斜顶导向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导向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斜顶侧面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并且,所述斜顶容腔的腔壁还设有容腔导向面,该容腔导向面连接在所述容腔侧面的边沿与所述后模型腔面的边沿之间;使得:在所述斜顶脱模注塑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顶头的斜顶导向面与所述斜顶容腔的容腔导向面相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顶杆与所述斜顶头固定连接,所述斜顶杆直接带动所述斜顶头进行所述斜向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斜顶顶出机构与顶针滑槽的滑槽壁面配合,并在开模过程中由斜顶杆带动斜顶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顶顶出机构,用于制备倒扣注塑件(1),该倒扣注塑件(1)设有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部(1‑1)、端面部(1‑2)和第二侧面部(1‑3),所述第一侧面部(1‑1)和第二侧面部(1‑3)均位于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侧面部(1‑1)和第二侧面部(1‑3)分别位于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和外侧;并且,所述第一侧面部(1‑1)的内壁(1‑1a)上设有倒扣结构(1‑1b),该倒扣结构(1‑1b)为多个分布在所述内壁(1‑1a)上的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设有斜顶头(4),该斜顶头(4)设有斜顶型腔面(4a);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型腔面(4a)作为所述倒扣注塑件(1)的注塑模具型腔腔壁的一部分,用于所述第一侧面部(1‑1)的内壁(1‑1a)和所述端面部(1‑2)的部分内壁(1‑2a)的成型,且所述斜顶型腔面(4a)上设有用于所述倒扣结构(1‑1b)成型的互补结构(4‑1);并且,所述斜顶头(4)开设有依次相连的导向孔(4b)、弹簧容腔(4c)和压板容腔(4d),所述导向孔(4b)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互补结构(4‑1)的凹凸方向(D1),所述导向孔(4b)位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型腔面(4a)上,所述压板容腔(4d)位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侧面(4e)上;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还设有弹簧(6)、顶针(7)和压板(8),所述顶针(7)由依次相连的第一顶针杆部(7‑1)、顶针凸台部(7‑2)和第二顶针杆部(7‑3)构成,所述压板(8)开设有压板过孔(8a);所述弹簧(6)套在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上并容纳在所述弹簧容腔(4c)中,使所述弹簧(6)抵顶在所述弹簧容腔(4c)的腔底面与所述顶针凸台部(7‑2)之间,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伸入所述导向孔(4b)中并能够沿所述凹凸方向(D1)滑动,所述压板过孔(8a)套在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上,所述压板(8)容纳并固定在所述压板容腔(4d)中,使得:所述弹簧(6)将所述顶针凸台部(7‑2)压在所述压板(8)上,且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的端面(7‑1a)填补所述导向孔(4b)对所述斜顶型腔面(4a)造成的缺口,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的端部(7‑3a)从所述压板容腔(4d)伸出至所述斜顶侧面(4e)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顶出机构,用于制备倒扣注塑件(1),该倒扣注塑件(1)设有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部(1-1)、端面部(1-2)和第二侧面部(1-3),所述第一侧面部(1-1)和第二侧面部(1-3)均位于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侧面部(1-1)和第二侧面部(1-3)分别位于所述端面部(1-2)的内侧和外侧;并且,所述第一侧面部(1-1)的内壁(1-1a)上设有倒扣结构(1-1b),该倒扣结构(1-1b)为多个分布在所述内壁(1-1a)上的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设有斜顶头(4),该斜顶头(4)设有斜顶型腔面(4a);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型腔面(4a)作为所述倒扣注塑件(1)的注塑模具型腔腔壁的一部分,用于所述第一侧面部(1-1)的内壁(1-1a)和所述端面部(1-2)的部分内壁(1-2a)的成型,且所述斜顶型腔面(4a)上设有用于所述倒扣结构(1-1b)成型的互补结构(4-1);并且,所述斜顶头(4)开设有依次相连的导向孔(4b)、弹簧容腔(4c)和压板容腔(4d),所述导向孔(4b)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互补结构(4-1)的凹凸方向(D1),所述导向孔(4b)位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型腔面(4a)上,所述压板容腔(4d)位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侧面(4e)上;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还设有弹簧(6)、顶针(7)和压板(8),所述顶针(7)由依次相连的第一顶针杆部(7-1)、顶针凸台部(7-2)和第二顶针杆部(7-3)构成,所述压板(8)开设有压板过孔(8a);所述弹簧(6)套在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上并容纳在所述弹簧容腔(4c)中,使所述弹簧(6)抵顶在所述弹簧容腔(4c)的腔底面与所述顶针凸台部(7-2)之间,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伸入所述导向孔(4b)中并能够沿所述凹凸方向(D1)滑动,所述压板过孔(8a)套在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上,所述压板(8)容纳并固定在所述压板容腔(4d)中,使得:所述弹簧(6)将所述顶针凸台部(7-2)压在所述压板(8)上,且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针杆部(7-1)的端面(7-1a)填补所述导向孔(4b)对所述斜顶型腔面(4a)造成的缺口,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的端部(7-3a)从所述压板容腔(4d)伸出至所述斜顶侧面(4e)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和压板过孔(8a)相适配的横截面形状使得: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能够在所述压板过孔(8a)中沿所述凹凸方向(D1)滑动,且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在所述压板过孔(8a)中不能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杆部(7-3)的端部(7-3a)设有倒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扣注塑件(1)为汽车门板上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4)的斜顶侧面(4e)为倾斜的平面,且所述斜顶侧面(4e)与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垂直平面垂直于所述凹凸方向(D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头(4)还设有斜顶导向面(4f),该斜顶导向面(4f)连接在所述斜顶型腔面(4a)的边沿与所述斜顶侧面(4e)的边沿之间,且所述斜顶导向面(4f)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导向面(4f)与所述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斜顶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林丁陈建国周志恒余波张文滔符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